一条条的苏州小巷,组成了古城这张网。这张网中组成的,不仅仅是建筑道路本身,更是苏州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没有巷子,苏州人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历史变迁,当我们脚踏在安静的巷子中。抚今追昔,这9条快被人遗忘的老街,每一条都有自己浓重的色彩往事。东山西街曾是东山政治经济中心

东山西街又名西新街,从宋代开始就是东山繁华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历史底蕴深厚,至今还保留着大量很高价值的明清建筑。这里古宅、古街、古井、古桥星罗棋布,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江苏省级文保单位四处,苏州市级文保单位3处,控保建筑十几处,是东山典型的集官宦、商贾、文人、平民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西街历史上还曾设有太湖厅署,位于王衙家门前,始建于明朝初年;还有位于响水涧右侧小巷子里的亚明纪念馆,也称绍德堂,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化保护单位。

吴中蠡墅老街依旧细水长流 质朴生活

蠡墅老街位于吴中蠡墅镇,据说,春秋时范蠡曾在此隐居,建有别墅而得名。但即便是真,也是春秋时的事了,如今要问范蠡的别墅在哪,恐怕没有人知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如今的蠡墅,却别有一番风味。河湾巷口的景观堪比平江、山塘历史街区,蠡墅港两岸的竹林菜园和农家院落,乡土风韵神似周庄、同里和东西山古村落。沿着老街自东往西走,可以看见四座古桥,依次是蠡墅桥、太平桥、永兴桥、须茂桥,这些是蠡墅的标志。

蠡墅老街上,当地的老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口居多。当地的老人们,炉子生火、河边洗衣、邻里话家常……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他们依旧简朴而纯真的生活着。

常熟古里老街这里充满了艺术范儿

古里位于常熟东郊,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古村里巷,除了灵秀清丽的湖光山色,还有漂漂潇潇的杏花春雨。

这里有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翘楚的“铁琴铜剑楼”,负载着瞿氏藏书五代守护、穿越两百多年的书卷飘逸;也有起自乡野的白茆山歌,12次飘进北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年传唱。

这里既有红豆山庄的枯木逢春,见证过明清社会鼎革之际一段白发红颜的悲情姻缘,也有徽州会馆的旧影遗址,诉说着背井离乡的游子愁怀。

吴中南街真实的吴地风情

南街位于吴中区,北起下塘街和姜窑路会接口,正对西安桥南堍,南头止于南亭路,直达胥江主航道。

南街逼仄,当你匆匆随着人流赶场子一般涌向各处景点,目光很容易将她忽略。我不敢说你会爱上南街,但我很自信,这才是真实的吴地风情。

南街两侧房屋的古朴似极你记忆中的老祖母,步履蹒跚,似乎轻轻一阵风就会将她吹倒,然而再重的生活重担也不曾压垮她的肩膀。人家尽枕河,每户都有一处河埠头,旧时是系船的码头,现在用来日常浆洗衣物。倘徉一个下午,多时不见一人,静谧的能够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偶有人走过,反倒有种亲切。

古城区肖家巷距离很短 故事却很多

连接平江路与临顿路的肖家巷,似乎因为平江路的名声,掩盖了自身在苏州人心目中的位置。如果你不记得肖家巷,那你一定记得平江路上的雪糕桥,雪糕桥联通的那个巷子,就是肖家巷。

虽然这条巷子距离很短,但是故事却有很多。肖家巷曾经叫做周将军巷,因为曾经周瑜周大将军曾在此居住。后来,齐梁时期萧氏贵族居住此地,于是更名为萧家巷。至于怎么变成了肖家巷,就不得而知了。此外巷子里还有一位名医,叫艾步蟾。据说,艾医生是吴中专治伤寒名师,曾经在这儿悬壶行医治病。民国时期的京城四大名医中的汪逢春,曾是他的学生。

走在这里,古宅、书屋、旧石碑、艺术馆,都在诉说着苏州的故事。古城区滚绣坊名称跟刺绣毫无关系

滚绣坊,原名“衮绣坊”,是苏州城区中南部的一条沿河小巷,为宋代六十五古坊之一。

滚绣坊历史悠久,宋代天圣五年进士元绛,官做到参知政事,文章和政誉都名重一时,据说辞官归老后就住在巷内。知州章祐为他在巷西口立衮绣坊,巷因而得名。衮绣指古代三公(最高级官员)的礼服。后人不知衮绣的原意,于是以讹传讹变成了滚绣,让人以为那是以前刺绣人家的作坊。

巷内向为显宦大族所居。6号原为太平天国梁王府,共六进,雕梁画栋,有后花园。41号原为吴氏义庄,创自明代,旧址后曾为沧浪区少年宫。巷内旧时又有清代尤侗故居“亦园”。26号顾宅、41号吴氏继志义庄被列为控制保护古建筑。

昆山巴城老街少了烟火气 多了江南婀娜

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巴城老街,东西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行,素有“一线天”之称。

相比其他的老街,巴城老街少了一份烟火气息,却多了份江南水乡的婀娜。巴城老街一直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旁的古建筑临水傍桥,灰瓦片片,白墙垛垛,黑白相间,屋脊起翘。老街记录了一段历史,这里的石板桥、白墙黛瓦、石岸斑驳,仿佛空气中都弥漫这厚重的文化气息。

看看斑驳古厚的老建筑,转转深幽奇妙的石板街,听三两句直爽淳朴的叫卖声,再静坐一会,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高新区金墅老街撑起一方繁华

繁华之中被人遗忘,以此来形容金墅老街很合适。或许,很多老苏州也很难再记起这里。如今安静无人的金墅老街,以前也是撑起了一方繁华。

金墅老街在通安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西临太湖,这里是明清时期的交通要道。它有一个和山塘街相媲美的名字叫“七里金墅”,繁华时被称为“金市银桥”。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原准备是要来金墅看看的。但当地士绅害怕接待,便谎称太湖涨水破坏了金墅老镇。后来,尽管时代不断变迁,“金市银桥”这一说法却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50多年前,桥上还有一座亭子。那时还称金墅街为“金子街”,也是从“金墅街”讹传而来,这样的语音错传,很可能已有很久的历史了。金墅村始建于唐代,街上一栋又一栋的老房子是历史的见证者。这里还有一对建于1978年的双井,岁月变迁,它却一直在为金墅老街的住户提供水源。

古城区悬桥巷太多的名人居住于此

悬桥巷东起苏州平江河,西至临顿路中段。相传明魏忠贤在巷内造真馆,为安全计,建造悬桥,所以有了这个名字。走进巷子中,你会发现这里有太多的名人。

清嘉庆七年(1802)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迁居此巷,专门建屋,储藏宋刻善本书,于是,巷中就有了著名的藏书楼“百宋一廛”。

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朱绶世居此巷,后移居幽兰巷、孔付司巷。

悬桥巷27、29号还是清代出使俄、奥、德、荷四国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状元洪钧的宅第及宗祠。

23、25号曾是现代名中医钱伯煊(1895-1986)悬壶济世之处。

顾氏祖业顾家花园是清代早期建筑,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诞生于此。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从小生活在巷中潘家祠堂之西,与顾颉刚一起在张氏塾中读书。

苏州这些不为人熟知的老街,不仅承载着当年的风风雨雨,也记载了苏州人前进的脚步。站在现如今的老街中,抚今追昔,古老的历史与生动的现实在脚下交汇,历史的篇章在缓缓延续。

*图文素材来自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吴中报道、乡镇地方志二、矢力_2015的博客、知乎应志刚、苏州市旅游局、苏州地方志、苏州地名网、途家、苏州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看见苏州整理编辑,转载请联系授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