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得到機長允許並且其進入駕駛艙對於安全運行是必需或者有益的人員。駕駛艙本是飛機重地,全機人的安全,很大程度上都掌握在駕駛艙的機長手裏。

坐在疑似民用客機駕駛艙中,擺出“V”型手勢,近日某網紅髮出如是照片,還在微博上寫道:“超級感謝機長,實在是太開心了”。

機長請網紅進駕駛艙擺拍?飛行安全豈是兒戲

儘管該網紅本人開心極了,但圍觀羣衆出離憤怒。駕駛艙本是飛機重地,全機人的安全,很大程度上都掌握在駕駛艙的機長手裏。茲事體大,所以即便工作人員進入駕駛艙都需遵守嚴格規定,遑論普通乘客跑去尋開心。

據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圖中細節可判斷客機正處於正常飛行中。4日下午,@桂林航空發佈情況說明,確認該事件發生在今年1月4日桂林航空GT1011桂林-揚州航班上。桂林航空決定對當事機長終身停飛,對涉事其他機組成員無限期停飛,並接受進一步調查。

機長請網紅進駕駛艙擺拍?飛行安全豈是兒戲

涉事機長遭處分,一點都不冤。《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中明確規定,只有以下幾類人可以進入駕駛艙:1.機組成員。2.正在執行任務的局方監察員或者局方委任代表。3.得到機長允許並且其進入駕駛艙對於安全運行是必需或者有益的人員。4.經機長同意,並經合格證持有人特別批准的其他人員。衆所周知,機長需要經過層層選拔,政治意識、業務能力、身體素質等必須過硬。可涉事機長竟然爲“網友”犯下低級錯誤,荒唐程度可見一斑。

如果多瞭解一些航空知識,我們還會發現,對於駕駛艙的嚴格管理不是小題大做,而是民航付出血的代價之後的亡羊補牢。

18年前,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9·11”自此成爲全世界的悲慟記憶。打那以後,基本上全球所有民航飛機駕駛艙門都進行了全面加固,不僅艙門是防彈材質,也增強了安保功能。從駕駛艙外使用暴力方法強行破壞艙門進入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可即便如此,安全隱患依舊沒有被徹底排除。2015年德國之翼空客A320客機墜機時,飛機是由副駕駛員獨自駕駛的,他拒絕爲臨時離開駕駛艙後試圖返回的機長開門。於是乎,全球各航空公司近些年紛紛修改飛機駕駛艙規則,除了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駕駛艙外,又增加了駕駛艙內不得少於2人的新規定。

機長請網紅進駕駛艙擺拍?飛行安全豈是兒戲

令人遺憾的是,這兩年的違規操作依舊時而見諸報端。國外有埃及男星在飛行中進入駕駛艙,還碰觸儀器“駕駛”飛機;國內有東海航空機長允許妻子3次出入駕駛艙。可見,窮盡技術手段捍衛安全,也敵不過人心的麻痹。

那些想“走後門”的人,總因自己能夠凌駕規則之上而倍感興奮;那些“開後門”的機長,無非是抱着一種僥倖心理,覺得意外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但事實證明,那些致命的巧合概率再低也有發生的可能。我們實在不想再以生命的代價,去反覆證明那個簡單的道理。

更要看到,諸如此類的事件其實是懶散懈怠工作態度的縮影。上面松一寸,下面散一尺。機長尚且如此,其他機組成員會否有樣學樣?倘若機組成員都因“不好意思”或“司空見慣”造成層層失守,那乘客的生命安全誰來嚴守?桂林航空的這場風波有驚無險,但必須成爲一記警鐘,敦促民航部門進一步夯實制度屏障。

“川航事件”後,歐洲空客公司調整了飛行手冊,將英雄機長劉傳健的操作設計爲規範流程。我們期待,中國民航領域能更多輸出安全標準,而不是曝出明知故犯的安全鬧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