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小档案

别名:藊豆、火镰扁豆、膨皮豆、藤豆、沿篱豆、鹊豆、查豆。

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云南。

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湿。

主治:中医认为,扁豆具有消除暑热、温暖脾胃、除去湿热、止消渴的功效。经常服食,可使头发不白,煮熟后嚼吃和煮汁喝,可解一切草木之毒。并辅助治疗女子白带过多、呕吐、酒精中毒、河豚中毒。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脾虚便溏、饮食减少、慢性久泄者。

扁豆食用方法

春季采集幼苗,用沸水焯熟后可凉拌,也可炒食。果实烹调前应用冷水浸泡(或用沸水稍烫)再炒食。白扁如生食或炒不熟就吃,在食后3~4小时会引起中毒反应。成熟豆粒可以煮食或制作成豆沙馅。

营养成分(以100g为例)

蛋白质 2.70g、脂肪 0.20g、碳水化合物 8.20g、膳食纤维 2.10g、硫胺素 0.04mg、维生素B2 0.07mg

扁豆药典精要

《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疗霍乱吐痢不止,末,和醋服之。”

扁豆实用偏方

消渴饮水

白扁豆浸泡去皮,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每服25丸,天花粉汁下。【水肿】扁豆炒黄后磨粉。饭前服,成人15克,小儿5克,灯芯汤调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