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培訓學校來說,課程和教師就是我們的產品,“產品”是用來招學生的,服務是用來留住學生的,如何通過良好的服務增加學生的口碑轉介紹來拉動校區業績是我們一直以來追求的終極目標,其中,教師團隊的教研方向和教研能力就顯得尤爲重要。

今天和大家談一談在教研中如何通過7個維度來評價一節常態課。

全文約3100字,閱讀3分鐘

 

評價有三方,缺一都不可

一評:教學理念,目中有“人”

二評:教學過程,心中有'術

三評:教學效益,課堂有'效’

 

三方七維度,落實定有效

第一維度:注重分析“四情”

在這個維度中,我們要充分了解所教學生的校情、考情、學情,還要了解競品機構的教學行情。

瞭解校情

便於我們熟悉學生所在的全日制學校的上課進度,學生對上課方式的喜好,對知識掌握的程度的高低。

熟悉考情

要求老師們熟悉各學段升學考試中各部分知識體系在試卷中的佔比,同時也瞭解各機構周邊全日制學校常考易錯的題型,提煉更具有針對性的談資話術。

分析學情

要求老師們總結與分析如何針對不同學生個體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或者對所教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達到學習效果外顯的最大化,贏得高滿意度的口碑轉介紹。

洞察行情

這要求老師們有敏銳的觀察力,看一看同行業中的優秀的口碑轉介紹來源於哪裏,在教師上課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同時這也是提高老師業務水平的一種途徑,一定要讓老師們知道,不學習就沒有進步,在培訓機構只有不斷學習善於鑽研與自考,我們纔會研發出很牛逼的教研成果。

所以在我們備課時就要想清楚以上問題。以教師自身性格特點爲基礎,找到自己擅長的上課方式,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甚至不同個體的情況來設計課堂的環節,包括課堂導語、教學道具、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課堂小結與作業、教學反思等等。

爲此,我們可以特製教案表格如下:

第二維度:落實分層教學

班課分層

如果學校沒有能力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班上課,我們可以在教師備課時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進行分層。

以一節英語閱讀課爲例(見下圖),《Geneediting》四份閱讀材料,大意基本相同,但在字數、詞的用法、語法、句子結構、課後問題都不相同,分別適合班級4類層次的學生。

從圖中看到,四份材料,字數越多,難度越大,反之越簡單。這樣就能保證讓每類學生都能在課上很好地消化所學內容,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達到本節課的目的。

如果是有條件的學校,自然將班級按照4個級別進行招生和上課就更好了。

圖:《Gene editing》

 一對一分層

同一節課,老師可能給不同的學生上,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上課時間學生狀態的差異、學生心理變化的狀況,綜合考慮選用哪套教學方案,這也是考察老師應變能力的一個最基本的要素。

讓每一節課來上課的學生,都帶着滿滿的信心與自尊離開課堂,讓學生把上課視爲一種享受,讓老師教學的課堂昇華爲藝術的殿堂。

第三維度:學生爲主體,教師是主導

課堂生成應該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在課堂中要杜絕“目中無人”式的教學,要善於敏銳地捕捉學生對老師的反饋,隨時給出應對策略。

課上要始終以教學目標爲導向。6年前,我在教學中曾經遇到過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生,小男孩6歲,對“排煙管道”特別好奇,據他父母介紹,每次帶孩子去飯店喫飯,孩子都軟磨硬泡地要去後廚看一下排煙的管道,在英語課上,我和外教幾乎不能按照預定目標完成,因爲孩子的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

於是,我和外教商量能否以“管道”爲媒介,用簡筆畫在電子白板上將“管道”畫出來,將主要單詞和句型都呈現在“管道”的各個角落和連接處,這樣一節課下來,孩子的注意力也較之前集中了,按照這個線索就可以將教學計劃落實下去。

所以,不要一味遷就學生,但是可以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相長,這樣生成的課堂纔有效。

第四維度:形式不要大於內容

這個問題往往會出現在新教師身上,在一節課中,老師想將所有自己知道的東西都灌輸給學生,生怕學生不知道,這樣就導致了上課內容無重點,掌握知識無主次的情況,學生往往感覺聽得津津有味,可是落實到知識點上,就感覺到無從談起,無法獨立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一節課的設計要圍繞着一箇中心,在這個中心的目標下,引申出幾個小目標,讓學生也跟隨教師清晰的思路,感覺如沐春風。

所以老師在教學設計上,一定不要貪大求全,要點透即止,有時甚至點到即可,讓學生帶着你傳授給他的方法去解決同類問題,以此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

第五維度:要講究課堂提問的藝術

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提問不注重藝術性,過於簡單粗暴。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類的提問,表面氣氛熱烈,實質流於形式,華而不實。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度”和時機、對象,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

那麼,怎樣優化課堂提問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爲課堂提問要掌握好如下五個技巧:

在思維的範疇上,是否有寬度;

在思維的層次上,是否有深度;

在思維的方向上,是否有角度;

在問題的表述上,是否有精度;

在思維過程的體驗上,是否有溫度;

不同學科的教師應該結合學科特點來巧妙設計問題,讓問題之間有必然的聯繫,一步步引導學生去理解所學知識。其實我們可以將問題設計在課堂導學案中,讓學生帶着問題完成導學案,那麼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就迎刃而解,老師講課的思路也就會清晰地呈現出來,學生在課後帶着這份導學案也會很清晰地再現課上所學,以此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爲每週一次90分鐘或120分鐘的補課呈現出更加完美的效果,帶來更好的口碑。

第六維度:綜合素養見真功

課堂猶如泉水,要動起來

教師在課堂上的素養是有形與無形多方面的,這也是對教學者提出的最高的要求。

教學基本功要到位

如,普通話是否標準動聽,課堂用語是否生動得體符合學科特點,板書是否合理美觀,多媒體及教學道具使用是否恰到好處,等等;

教學內容要主次分明

如,教學重難點是否按照預定目標實現,課堂是否對學生有引導、有指點,而不是指指點點,等等;

壞事能否變好事

如,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是否機智巧妙等等。這裏我有一個小案例語大家分享:

記得2006年我做的一次公開課(班課),當時講的是寫作單元《凸顯人物的個性》,在剛剛講完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突然投影自動關閉了,這時我靈機一動,給學生臨時加了個小任務——“請大家用剛剛講過的描寫方法,揣測一下老師現在的心裏”。學生們也很配合,紛紛舉手發言,結果不言自明,壞事變好事。

課上記得要自嘲

老師不要總是一副高高在上,讓學生和家長望而生畏,尤其是培訓機構的老師,一定要謙和、幽默、思維靈活,平時可以“裝傻充愣”,適當地讓你的學生和家長在某一問題上善意的“嘲笑”一番,但是這個度一定要掌握好,否則會適得其反。

第七維度:課程結束,師生雙贏

在一節課結束之後,師生都會有收穫。也就是說,學生在課上課後都有所得、有所樂,老師在課上課下有總結、有反思,看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教學方法是否還有待於改進,教學流程哪些可以優化,課堂作業佈置的是否符合學生的水平,在學生補課之後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等等,這些都爲接下來的教學工作積累更豐富的經驗。

綜上,培訓機構的教師在組織教研試講或輪聽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上幾個維度。在各項教學基本功有條不紊練習的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從學科組內帶頭人身上學到優點和找到不足,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學科帶頭人一定要率先垂範,拿出過硬的基本功,給老師們做優秀的教學示範課,這樣才能服衆。

* 作者:張建興,中學高級教師,從事教育10餘年。歷任公立高中、私立高中、知名國際學校教學及運營高管,現任某教育集團教學總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