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篇稿子應該在廣州車展期間完成的,但是,寫着寫着,就拖到了現在。不過,也正好其中的很多車型,都是這段時間才正式發佈,算是給自己的一點安慰。

在這次車展上,我重點關注了文章裏的這些品牌及車型,包括寶馬、奔馳、奧迪、豐田、雪佛蘭、凱迪拉克、標緻等等,很多車型都是換代而非改款,所以其實就每款車型來說,都不是一篇內容所能講全的。不過作爲一個設計賬號,這篇我們還是先從各家設計語言的進化和創新上,跟大家聊聊唄。

  • 寶馬BMW

重要的事情先說,寶馬剛剛在雲南騰衝正式發佈了全新X5車型,售價區間爲80.99-90.99萬元,雖然只有2款車型,但這個價格確實已經讓不少人心動了。當然之所以把寶馬放在第一個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在車展寶馬展臺碰見了陳震和閆鶴祥同框。莫非是陳震跨入了相聲界?還是閆鶴祥進入了汽車圈?其實都不是,而只是兩個人的第一次跨界合作,對全新X5進行了一次靜態體驗和交流。

回到正題。代號爲G05的第四代寶馬X5,既傳承了SAV車型的運動感、力量感與實用性,同時又從內到外採用了寶馬全新的設計語言,在豪華感與科技感上有了大幅的提升。

其實從第一代X5問世以來,它不僅首創了SAV豪華運動型多功能車的獨特概念,還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豪華運動型車的認知,在設計層面標新立異,開創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設計語言,並傳承至今。

在外飾設計語言上,最明顯的進化就在於尺寸相當誇張的一體雙腎進氣格柵。尤其是當這臺車出現在其他車後視鏡當中時,不僅能讓人一眼辨認出這是臺寶馬X5,巨大的進氣格柵也暗示着強大的動力,來者不善。

或許是由於進氣格柵的尺寸過於誇張,大燈並沒有與進氣格柵相連,而是又迴歸了傳統,區隔出明顯的“五官”。而雙LED“天使眼”也依然是斷開式的六邊造型。作爲家族旗艦車型,自然也就配備了看家技術——智能激光大燈,大燈內部的藍色X型分隔片,科技感與神祕感十足。

全新X5在側面比例上保留了SAV標誌性的長車頭、短前懸、短後懸設計,同時軸距比上代車型增加42mm,達到2975mm,更大的乘員艙空間也讓X5的乘坐體驗有了不小的提升。腰線在後車門位置上揚,勾勒出明顯的肩部線條。而下部的特徵線條削弱了龐大車身的厚重感,同時依靠反凹的特徵面營造出豐富的光影變化。

車尾比上代車型層次感更強,整體更加飽滿。全新設計語言還體現在尾燈上,三維立體造型的尾燈具有雕塑感和科技感,辨識度很高,同時拉長的尾燈也讓車尾的視覺效果更寬,給人更加穩定的感覺。

後備廂依然採用了X5經典的上下開啓方式,均支持電動開閉。而有了空氣懸架的加持,只要按一下尾門上的按鍵,就可以一鍵將車身降到最低,方便裝載行李。提起帶液壓支撐杆的後備廂底板,會發現下方還具有一個容積可觀的儲物空間,考慮得非常周到。

一直以來,內飾都是寶馬的短板。但在全新X5上,能感受到車內風格的巨大變化。全新的空調及多媒體控制面板佈局,尺寸更大位置與儀表盤同高的中控屏,集成度更高的iDrive旋鈕及駕駛模式選擇等系統設定按鍵,水晶擋把等等,任何一處細節都讓這臺X5比起之前任何一代都更加豪華。

雖然整體設計風格及佈局都做了比較大的調整,但是在中控臺的空調及多媒體控制區,依然保留了傳統的物理按鍵。目的是讓駕駛員的視線不必從路面上移開便進行操作,從而保證行車安全,這是寶馬的堅持。

這也是寶馬第一次採用完全沒有物理結構的全液晶儀表盤。當然最高級的,是在儀表盤的中間靠上位置,有一組攝像頭,可以隨時觀察駕駛員的雙眼,如果發現走神或者犯困,系統會發出報警提示。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升級後的內飾依然不如對手奔馳的同級別車型來的奢華。但除去奔馳,如今升級後的寶馬內飾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不再是自己的短板,也不再會被人吐槽了,這就夠了。畢竟寶馬的潛在消費者,更看重的,是駕馭起來的快感。

  • 奔馳Mercedes-Benz

在廣州車展的奔馳展臺上,奔馳A級長軸車型的亮相自然是備受關注。這款車基於MFA2平臺打造,作爲一款A級車,三廂版車型的軸距竟然達到了驚人的2789mm,比老對手寶馬1系和奧迪A3都長了100mm以上。

不過我們的重點依然是它的全新家族化設計語言。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款全新A級長軸,都會有一種看起來不那麼奔馳的感覺。其實縱觀奔馳的產品線,你會發現各車型的設計語言之間確實不是那麼統一。對奔馳的研發設計團隊來說,根據車型定位的不同,做出差異化設計,甚至賦予不同車型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實現多種設計語言並行,纔是合理的。

因此,我們在這臺A級長軸車型上,見到了更加年輕化、運動化的圓角梯形格柵,以及倒三角造型的大燈。再配合上俯衝式突出車頭的設計,不僅看起來更像一臺小跑車,在“戰鬥氣息”上的營造上確實要比之前更兇狠一些。。

如果要說這臺車上保留了哪些奔馳的經典家族元素,繁星式設計的進氣格柵肯定算一個,精緻又獨特。而尺寸誇張的下進氣格柵也是奔馳爲了突出運動感而常用的設計手法,就像一張血盆大口毫無顧忌地吞噬着前方的一切。

相比車頭的複雜設計,車尾的設計則要簡潔得多。採用一種“快速收縮”的手法,將整車側面線條與型面在車尾部進行短促而有力的向內收縮設計,看上去更具肌肉感和立體感。

三廂車型的LED尾燈並非採用兩廂車型上那樣明顯的倒三角造型,但是造型同樣與前大燈進行了呼應。內部的一上一下兩根LED燈條形狀非常獨特,在夜間有着很高的辨識度,整體給人的效果也很精緻。

當然,A級長軸外觀造型的這一套設計語言並不代表以後的奔馳都會如此,它僅僅是針對奔馳定位年輕化與運動化的車型上面,比如奔馳CLS、AMG GT四門等車型上。

相比外觀,採用奔馳最新家族設計語言的內飾纔是這款車的最大亮點。來自全新奔馳S級、奔馳E級的雙10.25英寸全液晶連屏,讓全新A級的內飾科技感得到了巨幅提升。加之奔馳一貫擅於營造出更豪華的內飾氛圍,讓全新A級的內飾看上去豪華味很濃。

不僅如此,頗具質感的方向盤恰到好處地將打孔真皮、平底三幅、小面積圓形氣囊蓋、鍍鉻裝飾等運動元素相結合。造型與飛機的渦輪發動機相仿的空調出風口也讓車內的整體氛圍充滿科技感與精緻感。

就連奔馳當家的COMMAND人機交互系統都做了升級,取消了物理旋鈕設計,同時增大了手寫板Touchpad的尺寸。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的佈局和設計,便於操作,整體感覺相比於老款車型明顯提升了一個檔次。

而在人機交互設計方面,全新一代A級還配備了MBUX自然語言識別系統,支持語音喚醒及操控,可以控制電話、音樂、導航、空調甚至氛圍燈顏色,這套系統甚至比S級上的語音識別更加高級,將豪華感與科技感進行結合。

當然,對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前幾天公佈的21.69-29.99萬元的售價區間,讓我們離開上“大奔”又進了一步。

  • 奧迪Audi

聊完奔馳寶馬自然是輪到奧迪了。這次車展奧迪帶來的最重量級車型就是全新A6L。雖然定位依然是商務,同時軸距比海外版還加長了100mm,但是如果你見到實車,就會發現全新一代A6L還是很好地兼顧了商務與運動。而且全新的造型設計,甚至有點搶了大哥A8L的風頭。

整體輪廓開始明顯傾向於立體與硬朗,包括輪廓邊緣更爲尖銳的頭燈,以及更富有棱角的大嘴。更加“扁平”的特徵,也容易讓人們聯想起科幻電影中所塑造出的“未來感”與“前瞻性”。

全新家族設計語言中,六邊梯形進氣格柵的尺寸更加誇張,並且做了扁平化處理,更矮更寬,使車頭更貼近於地面,看上去力量感和戰鬥感十足。同時這種六邊形的格柵,也讓大燈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橫向拉長,這也是奧迪設計的獨特之處。

全新高清矩陣式LED大燈也無愧奧迪“燈廠”稱號,內部3D造型燈組的結構非常複雜,採用上下兩層結構遠近光組合,並內置了32組LED光源,日間行車燈的燈條也是完全融入到大燈的造型當中,非常有科技感。

爲了讓車身更具運動感,研發團隊在造型設計中融入了Quattro四驅的元素。比如車身側面,車門的部分往內凹,而車輪的部分往外延伸,這樣車輪部分就會看起來更力量渾厚,在視覺上也能更好地支撐車身。後輪拱上沿至車窗下沿的距離非常短,從而營造出運動感,這也是設計亮點之一。

而在車尾,線條依然非常豐富,從而塑造出層次感。另外,全新A6L並沒有像A7和A8一樣使用被很多人吐槽的貫穿式尾燈設計,畢竟被更多人接受纔是最重要的。而全新設計的橫向LED尾燈組變得更窄更運動,一條鍍鉻飾條將兩側尾燈貫穿,所以車尾在辨識度上還是非常不錯的。

而在內飾上依然堅持奧迪的一貫風格,簡約而不簡單,力求用最少的線條營造出出色的空間感。雖然一眼看上去不過是黑色和銀色的組合,但其實層次感非常出衆,多種材質的運用,營造出了高品質的豪華氛圍。

其中最突出的改變在於新車並沒有採用以往常用的懸浮式中控屏設計,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嵌入式的10.3英寸可觸控多媒體中控屏。而在中控臺的下方,也採用一塊觸屏代替了原先大量的實體按鍵。中控屏與鋼琴烤漆飾板無縫結合,進一步強調了新一代車型簡約的設計風格。

虛擬座艙+兩塊大型觸控屏幕的配置組合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讓實體按鍵儘量減少,騰出更多的空間給各種高級的材質。中控臺深色的木材非常高級,光澤和觸感都是這個級別裏的頂級表現,配合奧迪一貫的優質做工,在豪華感營造上傾注了不少心血。

雖然有一些人並不認同用觸摸屏代替實體按鍵的做法,因爲不安全,觸控操控模式的體驗感受也一般。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奧迪在全新A6L上採用了其最新的MMI觸控響應操作系統。該系統更加穩定可靠,能通過震動和聲音反饋駕駛員操作。

想必奧迪A6L的推出,會讓一些原本購車目標是A8的潛在車主,節省不少銀子。

  • 豐田Toyota

在豐田展臺,重量級車型之一亞洲龍正式亮相。這款車採用TNGA架構打造,軸距同雷克薩斯ES一樣同爲2870mm,所以不少人將亞洲龍看成是國產的雷克薩斯ES。

不管這樣理解正不正確,但從造型設計上來看,亞洲龍確實有一些雷克薩斯的影子。尺寸極爲誇張的大嘴進氣格柵,所佔前臉的比例不出意外應該在量產車中穩坐頭把交椅了。不得不佩服豐田(包括雷克薩斯)這兩年的過度設計理念,雖然最開始的確讓人不容易接受,但是越看越招人喜歡。

進氣格柵在豐田最新家族設計語言的基礎上,下部儘可能往車身兩側延展,大膽的造型甚至比當初雷克薩斯提出紡錘形進氣格柵理念時還要誇張。再加上個性的車燈造型,以及前保險槓兩側極爲狹長立體的通風孔,諸多元素的疊加,營造出一種未來感。

整車相比上代更低更寬,顯得下盤非常穩重,而上半部分由於更大的A柱及C柱傾角,以及較窄且更加流線的側窗,顯得十分輕盈。所以視覺重心下移,給人一種穩定感與安全感。

車尾設計雖然沒有前臉那麼個性,但立體效果非常強的貫穿式尾燈,以及線條豐富的下保險槓,與整車的雕塑感相呼應。結合車側流暢的線條,給人一種“流體雕塑”的視覺效果。

相比於外飾造型的過度設計,亞洲龍的內飾設計則要顯得稍微“收斂”一些。不過在整體風格上,依然與豐田其他車型相比有些不同,顯示出這款車的獨特性。比如懸浮式中控屏的設計,控制面板整體獨立於儀表臺之外,兩條優美的弧線將儀表臺與副儀表臺相連,展現出一種科技的美感。同時懸浮的中控面板下方留出一個比較大的儲物空間,增加實用性。

雖然並沒有使用太多不同的材質來營造豪華感,但亞洲龍依然通過真材實料和精緻做工營造出紮實的高級感。真皮座椅的表層加入了細緻的花紋,甚至在不起眼的門飾板中加入絎縫布,以及雅馬哈製作吉他所用的Sapele實木和鋁膜加飾,高級感不言而喻。

並且通過將儀表臺設計得更低更薄,爲駕駛者帶來更寬闊的視野空間。同時儀表臺實現三屏互動,駕駛員只需稍微移開視線便可確認車輛信息。而在後排座椅的配置上,還考慮到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配備了全景天窗、電動後遮陽簾、電動可放倒座椅等人性化配置。

當然作爲豐田明年的重量級車型,亞洲龍在動力性以及燃油經濟性方面的表現上相信也不會讓人失望。尤其是在配備AVS自適應可變懸架系統後,其乘坐舒適性和行駛穩定性也將得到大幅提升。所以這款車的實際表現還是挺令人期待的。

而除了亞洲龍以外,在豐田展臺,一汽豐田卡羅拉和廣汽豐田雷凌這對兒雙胞胎兄弟的全球首發也值得關注。相比較來說,雷凌從造型設計上要更接近美版Corolla車型,而卡羅拉的整體造型設計,則更像小版的凱美瑞。兩者的共同點是,整體造型相比上代都更爲運動,車身線條也更加硬朗。

雖然兩車的造型設計乍看上去截然不同,但如果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到非常多的家族設計基因。上格柵的開口非常小,兩端與左右兩個大燈相連,使得前臉的整體性更強。上格柵主要起裝飾作用,而巨大的梯形下進氣格柵才具有功能性。梯形設計結合前端快速下滑的發動機蓋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一種俯衝感,營造出更強的運動感。

兩者的最大不同在於大燈和前保險槓的造型。雷凌所採用的迴旋鏢造型大燈與上格柵的融合更完美,刀刃般鋒利的拐角在前保險槓上形成兩條明顯的摺痕。而下格柵兩端的C型設計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視覺寬度,並且讓前臉更加完整。而卡羅拉的前大燈造型整體輪廓更接近於凱美瑞,相比雷凌要稍微保守一些,也更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前保險槓兩端的C型裝飾更爲誇張,並且採用鍍鉻飾條,更爲高級,這也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設計手法。

車身側面,雷凌跟卡羅拉的設計手法沒有很明顯的差別。同樣爲了保證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車頂線條直到後門末端纔開始下滑。同時爲了保證視覺效果,側窗後部很快收窄,並以位於C柱的黑色三角飾板進行收尾,保證視覺上的完整性。

轉到車尾,兩車的設計手法又產生了明顯的差別。雖然同樣是利用飾條將尾燈相連,但是雷凌的整體效果明顯更偏年輕化和運動化,後保險槓運用了大面積的黑色飾板,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而卡羅拉的車尾設計同前臉一樣相對保守,不過立體感更強的尾燈,以及鍍鉻飾條,使得精緻感和高級感更強。

車展上的兩車並沒有公佈內飾的整體設計,但是應該會與美版的Corolla車型相差不大,整體設計依然保持簡潔風格,但立體感更強。不過在細節上,兩款車將搭載國內版本車型專屬的12.1英寸中控屏和PM2.5過濾系統。

如果讓你二選一,你會怎麼選呢?

 

  • 雪佛蘭Chevrolet

雖然這次雪佛蘭在廣州車展現場沒有什麼大動作,但是在車展開幕前夕的雪佛蘭品牌之夜上,先導概念版SUV FNR-CarryAll全球首發、中高級旗艦轎車全新邁銳寶XL國內首發、全新中級車雪佛蘭Monza以及由科爾維特C7.R Redline領銜的Redline尚·紅系列車型都是首次亮相,可謂雪佛蘭史上最強陣營。

先來聊這款先導概念版SUV FNR-CarryAll,它沿襲了雪佛蘭全功能運動概念車CHEVROLET FNR-X的命名體系,FNR-CarryAll的命名靈感源自雪佛蘭1935年第一款SUV——Chevrolet Suburban Carryall,用CarryAll命名體現其強大的裝載能力。

在設計語言上,採用了全新雪佛蘭SUV設計語言,將“高性能”和“全功能”進行結合。並以強大的功能性、全面的舒適性和領先的科技感來彰顯雪佛蘭SUV未來發展趨勢。

凌厲俯衝的前臉造型、盾形跑車引擎蓋,雙矩形高光鋁合金排氣口、熾紅雙元素尾燈、22英寸鋁合金輪轂,以及碳纖維跑車風格車身組件,令整車散發出高性能的氣息。LED日間行車燈和低位前大燈構成的分離式前燈組、鑽石紋理全視野車頂、迴旋鏢式D柱、隱形門把手等細節設計,也進一步提升了品質感。

而在內飾設計上,採用獨立6座太空座艙佈局,並大量運用科邁羅Camaro的跑車設計元素打造熾紅內飾細節,如懸臂式雙色真皮運動座椅、圓形空調出風口、發光迎賓踏板等。同時,FNR-CarryAll還配備10英寸觸控式中控屏、12英寸全液晶儀表盤以及第二排智能觸控屏,大大提升科技感。

雪佛蘭極少會以一條傳奇賽道的名字來命名旗下的緊湊型轎車,所以全新Monza的正式亮相可以看出雪佛蘭對其在運動表現上的信心。當然,除了雪佛蘭品牌之夜上亮相的這款Monza RS版本車型外,未來還將推出普通版以及Redline尚·紅版兩款外觀的車型。

Monza基於全新一代家族語言進行設計,經典的雙格柵,上方格柵連接兩側大燈,突出了前臉的整體性,再搭配下方六邊形的“大嘴式”中網,配以蜂窩狀格柵和醒目的RS標識,更加突出了前臉的侵略性。上下格柵之間,烏光鍍鉻飾條貫穿整個車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車的動感。

源自雪佛蘭跑車元素的肌肉感引擎蓋線條以及凌厲的車側腰線,構成多層次立體雕琢型面,呈現蓄勢待發的俯衝效果。醒目的雙元素LED尾燈造型設計與前大燈相呼應,黑色尾翼以及後保險槓下方的飾板也成爲尾部的點睛之筆,視覺效果別具一格。

除了Monza之外,雪佛蘭還帶來了由科爾維特C7.R Redline領銜的雪佛蘭Redline尚·紅家族。全新Redline尚·紅家族不僅豐富了雪佛蘭品牌現有產品型譜,更爲雪佛蘭全面植入了年輕化、時尚化、運動化的品牌特徵。

特別是作爲雪佛蘭高性能陣營的最強實力代表,每一代科爾維特都以引領行業的產品設計與科技配備詮釋出品牌深厚賽車功底和頂尖產品實力。科爾維特C7.R Redline採用品牌經典賽道設計語言,以銀色車身搭配紅黑設計元素,並運用專屬Redline標識加以點綴,呈現傳奇超跑全新的年輕姿態與運動張力。

而在Redline尚·紅家族成員中,全新邁銳寶XL是車展上的重點。這款車主要在外觀造型上進行了重新設計,前臉造型和海外版車型基本保持一致,全新的大嘴式雙格柵搭配造型銳利的大燈組及霧燈組,看上去更具運動感。

車身側面的整體造型變化不大,依然以起伏的線條和光影型面,打造出流暢的轎跑姿態。而經過全新設計的LED尾燈讓車尾看起來不再單調。

作爲特別版本,Redline尚·紅系列專屬的曜黑和炫紅設計元素在外後視鏡、車身LOGO、輪圈上得以體現,整體更加年輕而有個性,符合當下的時尚潮流氣質。

當然駕駛艙內也採用了Redline尚·紅系列元素進行設計,以炫紅縫線點綴黑色運動內飾,增添了不少酷炫的氣質。

全新邁銳寶XL除了在外觀上有所升級外,首次搭載由2.0T智能變缸渦輪發動機與9速HYDRA-MATIC®手自一體變速箱組成的高效動力總成,可謂兼顧了性能與油耗表現。同時在智能科技方面,也搭載了全新一代MyLink+智聯繫統,讓用戶的車聯體驗得到提升。

  • 凱迪拉克Cadillac

在凱迪拉克展臺,中期改款的CT6雖然不是換代,但作爲凱迪拉克目前的旗艦車型,也是重任在肩。新車在外觀細節設計上做了調整,在配置上也進行了升級,同時換裝帶有閉缸技術的2.0T發動機,匹配10AT變速箱。

改款後的車型分爲風尚型和運動型兩個系列共6款車型,兩個系列可以通過進氣格柵的設計來區分。風尚型的前格柵猶如水波盪漾的湖面,看起來十分精緻而優雅。而運動型的前格柵造型則相對犀利一些,編織式樣的中網使得車頭增加不少運動感,神態上也要更兇猛一些。

採用家族設計的淚眼造型前大燈與改款前相比變化較爲明顯,燈組的的設計更加扁平化,並且採用了雙透鏡LED光源。下方還增加了黑色通風孔裝飾,讓大燈看起來不再突兀,同時也讓前臉的運動感與立體感得到增強。

側面造型沒有太大的改變,細節上,運動型版本的車窗飾條和車門下飾條由銀色改爲黑色。整車長度從5179mm增加到5223mm,軸距依舊爲3109mm,在同級別競爭對手中還是有着不小的優勢。

尾部最大的變化就是尾燈組了,造型與前大燈相呼應,變成L型,並且由一條橫貫車尾的鍍鉻條相連,整體看上去不再單調,同時精緻感也提升了不少。排氣管佈局也由現款的單邊雙出升級爲雙邊雙出,暗示着更爲強大的動力表現。

車內的整體設計風格與現款車型相比變化不大,換裝了全新的電子擋把,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的UI顯示進行了重新設計,另外也對一些高科技配置進行了升級。

中期改款後的凱迪拉克CT6共6款車型,售價區間爲37.97-53.97萬元。雖然在品牌層面還是無法與BBA相抗衡,但在進行造型設計以及產品力方面的提升後,在中大型車市場還是具有不錯的競爭力的。

  • 標緻Peugeot

每一次法系品牌推出新車型,其設計多少都有些讓人摸不着頭惱。這次輪到全新一代508L了,是的,你沒看錯,連508也推出了長軸版本車型。並且加長後的軸距已經超越了雅閣、凱美瑞以及全新天籟。

由於這款車是基於概念車Instinct打造的,因此在設計語言上也有一些大膽的創新。其中最特別的就數前臉標誌性的獠牙狀LED日間行車燈了,從大燈貫穿至下格柵,甚至比凱迪拉克的“淚眼”造型還要誇張。雖然這種設計可能很難被大多數人認可,但從獨特性、辨識度,能否被人記住的角度來看,也算是成功了。

在前臉的其他設計特徵上,延續了標緻最新的設計語言,通過一些簡單的線條,將流暢感與鋒利感相結合,讓整車呈現出一種動感的視覺效果。點陣式進氣格柵是以賽車方格旗作爲設計靈感,以此來強調這臺車的運動氣息。

標緻經典的獅爪式尾燈通過中間的黑色飾板相連,形成一種貫穿感,不僅與前臉的設計元素相呼應,也讓整個尾部的力量感得以增強。當然在這臺車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對前輩標緻504車型的致敬。比如前下壓式的發動機蓋以及側窗末端的延長窗線。

內飾則採用了標緻最新的i-Cockpit設計理念,尺寸極窄、位置較高的全液晶儀表,細長的空調出風口,像飛機控制面板一樣的實體按鍵結合觸控虛擬按鍵,造型獨特的換擋桿,以及小尺寸的方向盤,這一切都讓你像駕駛一臺未來飛行器,特別科幻。

雖然從設計上依然可圈可點,但法系車一向叫好不叫座的現象是否會出現在全新508L身上,我們也只能看它的市場表現了。

  • Polestar

或許你翻到這兒的時候會有點驚訝,爲什麼會有Polestar這個品牌呢?相比於上面的品牌,這品牌對國人來說能叫得上名字的都是少數。而且說實話也不算是個新品牌了,車展上也沒有新車型發佈呀。

的確如此。其實在這次廣州車展之前,我對這個品牌的瞭解也僅僅算是皮毛。但是這次我居然陰差陽錯地與Polestar品牌的全球首席執行官Thomas Ingenlath先生進行了一次專訪,讓我對這個品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所以,在這裏先做個預告,關於Polestar,下篇文章見分曉。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