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打算買一部代步車,我相信你的備選名單上一定有大衆的某款車型。爲什麼大衆能一直保持不錯的銷量呢?除了可靠性方面的口碑累積,以及模塊化所造就的低成本之外,其實「設計感」尤爲重要。

設計這個詞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多數人通常會簡單理解爲:好設計就是好看的設計。但實際上並不限於此,設計其實是個非常玄妙的東西,好的設計是具有標誌性的,是能被人所記住的;好的設計是有品質的,是令人嚮往的;同時,好的設計也是要滿足使用需求的,是以人爲本的。

正好借這次廣州車展的機會,得以集中體驗大衆幾乎全系車型。下面,讓我從設計的方向,跟大家聊聊大衆的成功之道。

 

通常我們被一款車,或一個品牌撩到,首先會是因爲顏值。我們如何評判一款車好不好看呢?其中,比例、姿態以及細節處理是在外觀造型設計中比較重要的因素。我們又是如何記住一款車呢?這就要看這款車有沒有一些特別的特徵。而如果同一品牌不同車型之間具有相同的特徵,我們就稱之爲家族設計語言。

就拿大衆家族來舉例,無論是轎車、SUV、MPV還是旅行車,雖然不斷在家族設計語言上進行新的探索,但家族設計的一致性是沒變的。尤其是前臉設計上誇張橫向特徵的展現,使得我們在100米開外,一眼就能認出,這是臺大衆。

在以往的汽車設計中,我們會刻意強調「五官」的概念,比如車燈就像眼睛,進氣格柵就像嘴巴,各特徵之間是獨立的。而在現如今的設計潮流上,越來越趨於前臉的一體化。通過整體輪廓與特徵線條相接,將進氣格柵與車燈融爲一體,以此來從視覺上增加車輛的寬度,削弱車輛的高度,從而增加穩定感與安全感。這也是大衆在家族設計語言上的創新之一。

特別是對於體型龐大的SUV來說,要想避免笨重感,需要將視覺重心下移。所以前保險槓,以及下進氣格柵的設計就比較關鍵。大衆的設計師巧妙地利用黑色裝飾,讓前保險槓主體呈現出中間窄兩邊寬的視覺效果。同時前保險槓左右兩端的特徵也經過精心的設計,將我們的視覺焦點往下方和左右兩側引導,自然也就降低了視覺重心。

當然僅僅是視覺重心下移還不夠,爲了讓整車姿態更加輕盈,車頭高度也需要控制,這就意味着留給散熱水箱的縱向空間比較有限。但爲了保證大排量發動機的散熱,水箱總容積不能因爲高度的降低而減小,也就意味着必須增加寬度。所以可以看到,全新一代途銳的前保險槓左右兩端,都設計了通風口,目的就是讓足夠多的空氣吹到內部的水箱散熱片上。

除了造型設計上的創新外,在大衆全新家族前臉設計中,比以往更大面積地運用了鍍鉻裝飾,不限於上、下進氣格柵,甚至包括大燈內部波紋狀的鍍鉻處理,很直接地提升了整車的精緻感。與亮銀色的鍍鉻裝飾形成鮮明反差的,則是大面積黑色高光、亞光材質的運用,以及大燈和霧燈底色的燻黑處理。不僅前臉的整體感更強,同時整車的運動感也得以增強。

發動機蓋、腰線,以及後備廂蓋上的硬朗特徵線是大衆的經典設計語言,健壯的肌肉線條,不僅會給人一種安全性十足的感受,同時也暗示着充沛的動力。但如果仔細品味,會發現側面的腰線不再是筆直的線條,尤其是對於幾款SUV車型,在輪拱上方依靠不同曲度的線條,增強四肢的力量感,這也是一種設計語言上的創新嘗試。

以上,是大衆在外觀造型設計方面的撩人之處。而拉開車門進入車內,就不僅僅是簡單做一些顏色、材質和線條上的處理了。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內飾的「品質感」營造非常重要,也就是最初所提到的,令人嚮往,甚至讓人心生優越感的設計。

也許會有人提出質疑:起碼得到奧迪這個級別,才配得上品質感這個詞吧。需要說明的是,就內飾品質感來說,是由顏色搭配、材質觸感、裝配工藝、車內味道、隔音表現等等這些綜合決定的。即便不能像很多高端車型那樣肆意使用真皮、金屬、木質、鋼琴漆、Alcantara甚至碳纖維等材質,但低成本有低成本的做法。對材質紋理及手感的精心挑選,對裝配縫隙的嚴格把控,對零部件耐用度的嚴苛測試,以及對供應商體系的不斷完善,這些背後的努力很難會讓消費者有直觀的感受。

包括在一些細節上的精心設計,比如所有可操作按鍵的力回饋設定,操作時是否有聲音?空調出風口撥片的阻尼力如何設定?系統的提示音會不會有惱人的感受?車門拉手如何處理纔不會劃傷或硌手?甚至具體到對副駕手套箱的打開速度都有嚴格的規定。

如果對內飾設計再進行昇華,也就是以人爲本的設計。比如駕駛員旁邊是否需要專門放置手機、零錢甚至卡片的儲物空間?座椅旁邊是否需要設計一個儲物格方便放置隨手取用的物品?B柱上以及後備廂內是否需要設計一個小掛鉤以備不時之需?門板儲物格內是否需要設計一個照明以便在夜間拿取物品?換擋撥片背面是否需要做一些特別的設計以增大摩擦力?在大衆看來,所有這些小細節,都是能提高生活品質的必要設計。

再回到內飾的家族設計語言上,我們發現大衆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了連屏的設計。這種設計除了體現出很強的科技感外,還因爲中控屏同儀表盤幾乎處於同一水平面,所以駕駛員在操作屏幕或進行系統設定時視線不會遠離路面,從而提高行車安全。

最後進行一個總結。很多人在決定一款車時,會看顏值在不在線?空間大不大?配置豐不豐富?當然,價錢能不能接受?但實際上,如果你開一段時間,在各種使用場景下去體驗一款車,有沒有因爲一些人性化的設計,而避免了繁瑣的操作,甚至感受到出色的品質感?這纔是真正能撩到消費者的設計。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