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郎靜山鏡頭下的張大千

爲得到此卷《韓熙載夜宴圖》,1945年秋,張大千放棄了在北京購買一所前清王府的計劃,用此五百兩黃金,從玉池山房馬霽川手中購得此卷。在他看來,房子以後還有,而傳世古畫則一縱即失,再難尋覓。張大千以此“舍豪宅買名畫”的雅事引以自傲。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韓熙載夜宴圖 局部

張大千得到《韓熙載夜宴圖》後喜出望外,視之爲大風堂無上至寶。曾請篆刻家曾紹傑刻“暱燕樓”,又請篆刻家張祥凝刻“暱燕樓書畫印”,並刻“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鈐於此畫上(古時“燕”與“宴”通用)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南唐畫家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張大千,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著名書畫家、鑑藏家。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爲“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20 世紀50年代,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爲“東方之筆”。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張大千是一位聞名海內外 的大畫家,而他的隆隆畫名掩蓋了他的鑑藏才能和成就。他對於古字畫的鑑定十分自信,曾頗爲得意地認爲:“一觸紙墨,辨別宋明,間撫籤賻(fù),即知真僞。意之所向,因以目隨;神之所驅,寧以跡論。”他還在《大風堂名跡》第一卷首自序中自稱“五百年來精鑑第一人”。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收藏石濤作品最多,達500幅

張大千在鑑賞方面的才能主要來自於名師指點和臨摹古字畫及收藏古字畫,大千早年跟隨曾熙、李瑞清兩位老師,因曾、李藏有衆多歷代名家字畫,使大千養成了 收藏鑑賞古字畫的習慣和愛好。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寧波同鄉館舉辦第一次畫展就獲得2000大洋鉅款,從此他開始大量收購古代字畫。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1921年至1930年間,他曾在上海先後出版了《石濤和尚、八大山人山水精品》、《仿石濤山水金陵勝景》、《仿石濤山水冊頁》、《大風堂藏畫》、《大風 堂原藏石濤和尚山水集(三冊)》等畫冊,可見其收藏古代字畫不僅多,而且精。

1944年他曾在成都舉辦了“張大千收藏古書畫展覽”,觀者如雲,甚爲轟動。 共展出所藏唐、宋、元、明、清古代精品170餘件,其中有巨然、蘇東坡、趙子昂、黃公望、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陳老蓮、八大山人、石濤等大家的傑 作。有人曾以“富可敵國,貧無立錐”贈大千,大千觀後又加八字“一身是債,滿架皆寶”,一時傳爲美談。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在大千的藏品中,以石濤的作品最豐。20世紀40年代初,大千收藏的石濤作品就有上百幅,他曾請篆刻家方介堪爲其刻治“大千居士供養百石之一”印章,專爲鈐印石濤真跡之用。張大千晚年曾對友人說他收藏石濤真跡最多時約有500幅,美國的傅申先生在《大千與石濤》中說:“大千是歷來見過和收藏石濤畫跡最多的鑑藏家,絕對不是誇張之詞,不要說當世無雙,以後也不可能有。”傅先生還稱張大千爲“今之石濤”“石濤再世”。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500兩黃金、20幅明代字畫換來《江堤晚景圖》

尤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張大千愛畫成癖,搜求無止,有時爲購一幅古代名跡,不惜傾囊以付。據說,民國時期北京字畫掮客一旦得知大千在北京琉璃廠鑑定字畫,會爭先恐後前往排隊,請大千鑑定,大千遇上喜歡的,一般都會以較高價格喫進。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董源《江堤晚景圖》

掮客也很樂於與大千交易,因爲與豪爽有錢的大千交易往往收益不菲,大千也從中獲得不少古代名跡。難怪有北京琉璃廠的古玩商認爲,一般畫家都是被琉璃廠喫的,只有張大千可以喫琉璃廠,可見大千在北平的能量。據記載,他曾用500兩黃金、20幅明代字畫換回著名的董源代表作《江堤晚景圖》;用700兩黃金購得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人《溪山無盡圖》等名作,此外還用數百兩黃金收購了董源力作《瀟湘圖》。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但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有過無功而返、忍痛割愛的遭遇。

一次,他聽說有一幅石濤的畫要賣,便緊追不放,從南到北跑了很多地方,但每次都與“石濤”失之交臂,而 最令他痛心的是,由於戰爭和時局的動盪,常使他辛苦積累的收藏化爲烏有。

1930年,日本侵佔蘇州,當時他正與哥哥張善孖住在此地。張大千因要外出,不得不將他收藏的畫轉移到網獅園交給哥哥代爲保管。但很快,張善孖也離開了網獅園,所藏繪畫因來不及帶走全部丟失。幸運的是,放在北京的畫全部保存了下來。這些畫之所以能躲過日本人的炮火,是因爲張大千的一個德國朋友開車幫他轉移了畫,並用船運到上海。張大千從上海把它們運到了四川。1949年,張大千隨身攜帶少數精心挑選的自唐至清的名家繪畫離開大陸,大部分畫作留在了大陸。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張大千 江堤晚景圖

甘冒“投機倒把”之大不韙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 張大千棲身海外,一直沒有放棄收藏,直到逝世的前幾年。每遇佳作必全力買下,如果需要寧可負債,他的生命似在於晝思夜想之畫幅的得到之上。正是有這樣的收藏之癖,他才能夠不斷地積累佳品。在他看來,收藏是他邀請“老師”親臨自己畫室教授其繪畫的途徑,藏品是他衡量自己繪畫水平的標準。他喜愛遊歷名山大川, 但無論何時何地,他總要隨身攜帶一些古畫。他這麼做,不是爲了畫的安全,而是出於時刻讓“古代大師”給他創作靈感的打算。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五代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1952年張 大千移居阿根廷籌錢時,買家指名索購他最心愛的南唐顧閎中手卷《韓熙載夜宴圖》和五代董源的《瀟湘圖》。消息傳出,令人大爲震驚。移居阿根廷後,張大千特意進行了一次北美之旅,以此打聽美國公私收藏家對中國古書畫的接受程度。令人欣喜的是,美國的確是當時古書畫交流的一大市場所在,張大千的選擇是正確的。 王季遷、顧洛阜等收藏家,成爲張大千在美國變賣收藏的兩個重要渠道。相比較而言,身爲吳湖帆大弟子的王季遷在選畫時更爲“嚴格”,因爲對大千的收藏十分了 解,有時他還會點名索要,對此大千雖不捨卻也無可奈何。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董源的《瀟湘圖》

應該說,張大千的收藏與變賣,一切都是源自生活的需要。不僅如此,面對巨大的經 濟負擔,他甘冒“投機倒把”之大不韙,費盡心思進行古書畫交易,其心智與膽魄令人敬佩。同時,他所能持有的“有舍纔有得”的收藏原則,恰如王世襄所言“由 我得之,由我遣之”,從容豁達地處理 這些“身外之物”,最終也因此,他纔會在晚年將所有收藏悉數贈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毫無留戀。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關山月

逸聞:幫關山月賣畫

1943年前後,抗戰中的整個中國都處在極端困難之中。那時,關山月剛剛從美術學校畢業,躊躇滿志,準備幹一番事業,於是就在四川成都提督街豫康大樓舉辦了一次畫展。

一天,張大千帶了一個學生上街,路過這裏。他一看裏邊是畫展,就進去瀏覽了一圈。當時,看熱鬧的人挺多,卻沒有人買畫。張大千因另外有事就匆匆離開了, 但走出了兩三條街,都沒說話,像在沉思什麼。突然,他停下腳步,對學生說:“我給你點錢,你回去一趟,看看畫展上哪幾張畫價格最高,給我訂上三張。一定照 我說的去辦。”學生納悶地說:“老師,你爲什麼一下子要訂三張呢?還要價格最高的?”張大千說:“你別問那麼多,我看這個青年的畫不錯,功底很好,創造力也很強,我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我們年長的不關懷他們誰關懷?要關愛年輕人,扶持他們的成長。其實我也不認識他,我只知道我應該這樣做。”

一個星期左右,關山月的畫就被一搶而空了。人們都認爲,既然張大千先生都買他的畫,那麼他的畫準是水平很高了。

在收藏道路上,張大千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