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由於,近視導致的視力下降通常是逐漸緩進展的,類似溫水煮青蛙,再加上不少小朋友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戴鏡,比如覺得不好看,擔心其他小朋友嘲笑,本能的害怕等等,所以很少會主動和家長說,自己看不清了。當剛開始視力下降,有點近視的時候,把位置往前挪挪,因爲距離黑板變近,大多時候還能勉強看清,但隨着度數進一步增加,即便在第一排,黑板上很多小字可能也是看不清的。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近視後,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帶孩子去看眼科醫生,而是找老師換位置。

讓孩子坐到教室前排去!

雖然可以理解家長們不想讓孩子戴眼鏡的心情,覺得只要坐在前排,能看清楚黑板不影響學習就行。

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近視到底是種什麼狀態

一般來說,當眼睛沒有度數的話,遠處(>5米)的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眼睛內,經過角膜、晶狀體等折射後,剛好可以聚焦在視網膜上,表現爲我們可以不費力就能看清楚。

而近視,是指遠處的平行光線進入眼睛,最終會聚焦到視網膜前面,主要是由於眼球長的過長,或者角膜和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太強。

因此,近視後無法看清楚遠處,而隨着度數的增長,能看清的距離會越來越近。

當剛開始視力下降,有點近視的時候,把位置往前挪挪,因爲距離黑板變近,大多時候還能勉強看清,但隨着度數進一步增加,即便在第一排,黑板上很多小字可能也是看不清的。

但是我在門診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幾乎會問每一個來驗光的小朋友,你坐第幾排,平常能看清黑板嗎?基本上80%的小朋友,無論坐在哪排,無論現在視力有多差,開始的回答都是能!

但是等我追問,小字也能嗎?然後我指一個診室裏面不太遠的字讓他們看,幾乎都是不能!

這是由於,近視導致的視力下降通常是逐漸緩進展的,類似溫水煮青蛙,再加上不少小朋友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戴鏡,比如覺得不好看,擔心其他小朋友嘲笑,本能的害怕等等,所以很少會主動和家長說,自己看不清了。

但是,等你耐心去引導他們,等到他們驗光回來,你再問剛纔戴眼鏡是不是看得很清楚,他們通常都會意識到真正清晰是什麼樣的,就會說之前確實看不清。

雖然拖延有時候也算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對於孩子近視這個事情,拖着並不能讓視力恢復,還可能讓度數漲的更快,並且也影響學習。

正確的做法是帶孩子去看醫生,散瞳驗光,明確真的近視,確實需要配鏡,就應該給孩子戴鏡。

坐前排好,還是後排呢

配鏡後,即使坐到教室後排,也可以看清楚黑板了,這個時候位置可以根據老師的安排來,理論上坐到後邊可能還更好一些。

通常第一排距離黑板大約2米左右,相對較近,眼睛就需要動用一些調節去看清楚,時間久了,可能更容易導致視疲勞。

尤其是當坐在第一排的旁邊,看黑板另一側,偏斜的角度會比較大,這個時候最好是能轉點身,但有些小朋友可能只是轉頭,時間久了,脖子也是蠻累的。不過大多學校座位都是輪換的,所以倒也不用太擔心。

而相比黑板而言,更容易增加眼睛負擔的是近距離用眼,比如看書、寫作業、使用電子產品等。

所以,一節課45分鐘用眼後,要鼓勵小朋友們課間到教室外面走走,多看看遠處,讓眼睛放鬆一下。

感覺現在很多家長把低濃度阿托品當神藥了,真的有這麼神奇嗎,每個小朋友都能用嗎?想看的點下「在看」讓遊醫生看到你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