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握有實權的皇太后,慈禧生前奢靡無度,享盡一切榮華富貴,死後更是風光下葬,其陵寢修建之豪華,陪葬品之多爲歷代太后之最。慈禧死後十年,其陵寢遭到軍閥孫殿英的盜掘,屍體遭到破壞,那麼她的屍體最後到哪兒去了呢?

慈禧是咸豐皇帝的妃子,在生下長子載淳(即同治帝)後母憑子貴,進位爲皇貴妃,咸豐十一年(1861年),清文宗駕崩,同年年僅6歲的載淳即位,慈禧、慈安聯合恭親王奕訴發動“辛酉政變”,絆倒以肅順爲首的顧命八大臣。第二年兩宮太后實現垂簾聽政,改年號爲“同治”。1881年正宮太后,“母后太后”慈安太后蹊蹺爆卒後,慈禧此後便大權獨攬,作威作福。慈禧生活素來奢靡無度,爲了修建圓明園,更是挪用軍費以充修繕之資。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大行皇帝無後嗣,慈禧擇取了醇親王載灃三歲的長子溥儀爲帝。第二天,慈禧御崩於中南海儀鸞殿,終年七十四歲。慈禧早在生前就爲自己安排了後事,其陵寢重修工程耗時長達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結束。慈禧母以子貴,在咸豐生前僅位居皇貴妃,因爲生下長子載淳,纔在咸豐死後進位太后,但與咸豐正宮皇后、“母后太后”慈安相比,無論在地位、身份、權利上都存在着差距。1881年慈安太后蹊蹺去世後,慈禧才大權獨攬,此後,在她的陵寢修建上,慈禧並不甘於和慈安的陵寢相等,無限膨脹的自大心理與無法遏制的貪慾,使她不能甘心於與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選擇上必須屈於慈安之後,就要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超過慈安,以顯示她的與衆不同。

慈禧的陵寢修建之豪華,陪葬的奇珍異寶之多,簡直算是歷朝歷代太后之巔峯。但是,在她風光下葬的背後,卻是十年後遭來的掘墓之禍,埋藏如此之多寶藏的陵寢,在軍閥遍地,毫無規則素質可言的民國,自難得到保全。1928年,軍閥孫殿英借演習之名,帶領手下盜掘了極盡奢華,埋藏無數奇珍異寶的慈禧東陵,並盜挖了慈禧臨終時口含大如雞蛋的一粒夜明珠。此事被曝光後,舉國譁然、同聲憤慨。但孫殿英利用他所盜的無數珍寶上下運作,最後竟安然無事繼續當他的師長。

慈禧陵寢既然被盜,那她的屍體到哪兒去了?慈禧的屍體總共經歷了三次入棺第一次自然是宣統元年(1909年)時的風光下葬。第二次,正是在“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掘慈禧陵之後,當時整個東陵都被破壞的面目全非,慈禧的屍體被拋出棺外,嘴角因爲孫殿英盜取慈禧口含的夜明珠而留下了一條大口子。在清朝遺老,貝子載澤的努力下,慈禧的屍體被用如意板重新抬入棺內,遺體上蓋上一件黃緞被,把從地宮裏拾到的慈禧生前剪下的指甲和掉的牙用黃綢子包好,放在被上。載澤又將當年得到的慈禧遺物——一件黃緞袍、一件坎肩蓋在被上,蓋上棺蓋,用漆封上棺口,重殮完畢。雖然東陵遭到孫殿英的破壞,但慈禧的屍體卻萬幸的保存了下來,也可謂是不幸中的萬幸。
最後一次入棺是在建國後的1984年,文物部門對東陵進行清理保護,慈禧的屍體又一次重見天日,且依然保存完好。慈禧雖然生前倍受爭議,被認爲是清朝迅即衰敗的禍首。其風光下葬後陵墓卻遭到了軍閥的盜掘破壞,屍體被扒的只剩一條內褲,傳聞心理變態的孫殿英還侮辱了慈禧的屍體,但萬幸的是,她的屍體最終得以保存下來並一直安放在東陵,避免了淪爲“孤魂野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