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此,農村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昊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全球糧食產能過剩,中國口糧自給自足,其他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對中國的影響相對有限。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中國糧食儲備充足,少數國家限制出口,其行爲是短視的,會加劇區域不平衡。

(原標題:五國宣佈限制部分糧食出口,“全球糧荒”要來了嗎?)

五國宣佈限制部分糧食出口,“全球糧荒”要來了嗎?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北京報道

近日,越南海關宣佈,從2020年3月24日零點開始,各種大米產品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此外,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俄羅斯等國也紛紛限制本國糧食出口。

這是否會威脅中國的糧食安全?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中國糧食儲備充足,少數國家限制出口,其行爲是短視的,會加劇區域不平衡。當前全球糧食供給總體上是過剩的,世界糧價一直低位運行,而疫情的蔓延雖然會對國際物流運輸造成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全球糧食生產供給和需求是平衡的。

而美國農業部數據也證實,稻米和小麥這兩種在全球貿易最爲廣泛的糧食,今年總產量預計將達到12.6億噸這一歷史新高,遠超全球的總消費量,預計最終將有4.7億噸的剩餘。

隨着疫情蔓延,是否還會有更多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李國祥認爲,越南禁令或許是出於優先滿足供給國內糧食的需要,但對於很多糧食出口國來說,不一定都會效仿。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稱,各國政府在新冠危機期間採取的保護主義措施,可能導致全球糧食和食品的短缺,進而影響糧價的穩定。

多國限制糧食出口

近日多個國家陸續禁止糧食出口,引發各界關注。

據越媒報道,越南爲了評估國內大米的庫存量,宣佈從3月24日起開始暫停以任何形式對外出口各種大米。隨後,越南財政部解釋,越南國家儲備總局計劃在6月15日之前儲存19萬噸大米,以確保在疫情期間有糧喫,同時繼續儲備8萬噸水稻。2019年全年,越南已儲備了20萬噸大米和8萬噸水稻。

中國作爲越南的鄰居,也一直向該國進口大米,越南斷供大米對我國有何影響?就此,農村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昊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全球糧食產能過剩,中國口糧自給自足,其他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對中國的影響相對有限。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去年10月發佈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用一系列數據也給出了答案。中國的糧食總產量2015年以來一直穩定在6.5億噸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穀物自給率超過95%、口糧自給率達到100%。就越南來說,2019年越南大米出口總量爲637萬噸,中國僅進口了47.7萬噸,這與中國每年大米消費量上億噸相比,佔比甚微。

不過,在限制糧食出口方面,其他國家也有所行動了。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了小麥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的出口;塞爾維亞已停止葵花籽油等貨品出口;而俄羅斯植物油聯盟已要求限制葵花籽出口;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的出口也已放緩;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印度的出口也因爲“封國”而陷入停滯。

據外媒報道,截至3月26日,至少已有5國宣佈停止或限制糧食出口,但同時,伊拉克糧食供應告急,需要進口100萬噸小麥和25萬噸稻米;稻米或小麥進口國的菲律賓和印尼等國的供應也只能維持到6月,這意味着疫情如無法在6月結束,這些國家的糧食供應也將告急。

正是基於此,有不少人開始擔憂“全球糧荒”要來了。不過,在李國祥看來,多個國家限制農產品出口主要還是以求自保,更多的糧食主產國至今未跟進。

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的話說,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的時期,即糧食產量高、庫存足、市場供應穩、糧價穩、保障能力強、調控能力強,確保急需時能調得動、用得上。

中國不會鬧糧食荒

“影響很小,幾乎爲零。”就越南的禁令是否會給中國口糧造成威脅時,多位受訪專家回應本報記者稱。

李國祥以海關統計來分析,中國大米進口量很少,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主要進口來源是泰國大米,不是越南大米。“中國每年的大米生產量都高於消費量,去庫存壓力特別大。就算2019年中國稻穀減產,價格不僅不漲反而下跌,證明了中國的大米供給過剩。”李國祥說,中國從國外進口大米每年有七八百萬噸左右,主要是大米品種調劑。

數據顯示,中國不僅大米夠喫,2019年還對外出口大米270多萬噸。因此,目前中國不用擔憂“糧食荒”的問題。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8/19市場年度,中國水稻產量約爲1.5億噸,越南約2800萬噸,中國是越南的5倍多。中國也進口水稻,2018/19市場年度,中國進口了300萬噸。

至今,中國還擁有天量的水稻庫存。2018/19市場年度,中國期末水稻庫存約1.15億噸,按照中國人去年水稻消費1.43億噸來算,中國農民一年不種莊稼,不從國外進口一粒大米,全國人民可以喫9個月。全世界上一市場年度水稻庫存是1.75億噸,中國的庫存佔了一大半。

不僅如此,中國上一市場年度還有1.4億噸的小麥庫存,2.1億噸的玉米庫存。“相對來說,大豆產品的進口影響較大,因疫情導致運輸不暢,產品無法到港。”3月28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另據記者瞭解,疫情防控期間,有關部門合理安排政策性稻穀競價銷售,2月10日開始每週向湖北地區增加投放中晚稻80萬噸,有效地滿足了市場供應。

中國2019年發佈《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顯示,中國穀物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實現穀物供應自給。統計局數據也稱,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口糧自給自足,不進口一粒糧食也不成問題。”孫昊說。如今,小麥庫存結餘有1億噸,而玉米8000萬噸,水稻1億噸左右,這三大主糧我國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供給短缺。

當然,“中國糧食安全也面臨一些挑戰,如疫情影響農業生產,重大病蟲害等。”姜楠說,現在看來,疫情對春耕的影響較小,東北的春耕要5月才結束,不過自然災害的影響還不好估計。但需要正視的是,其他國家因屯糧會影響糧價的變化。據報道,過去幾個交易日,大豆、燕麥和小麥等期貨商品價格一路走高。對此,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稱,各國在新冠危機期間採取的保護主義措施,可能導致全球糧食和食品的短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