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发现,以前乖巧、温顺的孩子,到了3岁左右简直变了一个人,每天嘴里说得最多的就是“不”“我不”“就不”等否定词。

“宝宝,妈妈帮你穿衣服吧。”

“我不!”

“宝宝,快来吃饭!”

“就不!”

“宝宝,你渴了吧,来喝水吧!”

“不!”

这是很多家有3岁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常见对话。为什么孩子喜欢说“不”,大人跟他说什么他都答“不”,喜欢违背大人的要求,甚至公然去做大人禁止的事情。难道小宝宝变坏了吗?当然不是。这是孩子进入了第一叛逆期的表现。

所谓第一叛逆期,指的是孩子在3岁左右出现的叛逆情绪和行为。3岁叛逆期的孩子主要有以下表现:似乎非常不听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情绪起伏不定,脾气暴躁。以前一直以父母为中心的孩子,此时会寻找“自己的心”,并有较为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3周岁前后,孩子会进入身体和心理的转换期,发育学上将之称为“恐怖的3岁”。从生物学上来说,此时期的孩子能量旺盛,在一定程度上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身体,开始敢于独自行走了。从心理上,孩子也感觉自己似乎能够做好了,于是会开始坚持“我的意见”了。此时孩子已经知道,父母与自己是不同的存在,会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强调自己想要的东西。

许多父母觉得叛逆期的孩子很令人头疼。当孩子反抗时,有些父母可能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然后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迫使他屈服。

结果,往往以孩子的委屈哭闹收场。高压政策会压制孩子的独立欲望,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

其实,叛逆期的到来意味着孩子的成长加速了。家长首先应该摆正心态去面对,这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在管教上一定要把握分寸,既不放纵娇惯孩子,也不要过分较真。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1)尽量放手,满足孩子独立的愿望

当孩子拒绝帮助,想要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你最好尊重孩子的意愿,满足孩子独立自主的需要。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虽然他的动作可能因为不熟练,把饭洒得到处都是,甚至打碎碗碟,但你最好允许他自己吃饭。

然后,你要做的是在一旁有技巧地鼓励和提醒:“哇,宝宝知道慢慢地舀饭,不让饭洒出来,真棒!”还可以给孩子做示范,不过要重新去拿一个勺子。因为试图拿孩子的勺子过来示范,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抗,甚至以一场哭闹收场。

(2)设置选项,让孩子做选择题

当孩子不愿意听从你的安排时,你最好不要跟他来硬的。不妨试一试给孩子提出至少两个选项,让孩子做选择题。

比如,你希望孩子睡觉,可以这样说:“宝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10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就是一个选择题,在孩子必须睡觉之前,制造了一个缓冲区。

通常来说,孩子会接受其中一个选项。孩子喜欢自己拿主意、做选择的感觉,所以,他会高兴地接受你的约定。等到听了一个故事或玩了10分钟后,他会遵守约定去睡觉。

(3)注意措辞,尽量少用“不”字

当你提醒孩子不要有某些行为时,尽量少说“不”字。因为大人口中的“不”字,对于3岁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反而会起强化作用。比如,孩子试图去扯宠物小兔子的毛,你最好别说:“不行!再扯就不准你跟小兔子玩了。”试着这样说:“如果你轻轻摸小兔子,小兔子会喜欢跟你玩的!”说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示范。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当孩子的行为涉及安全问题时,你必须马上制止。比如,孩子非要帮你端一盘很烫的菜,孩子伸手去触摸插电板的线孔,孩子故意把饭菜倒在地上等。这时你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险性,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同时,可以交代孩子做一件别的事情,以满足孩子做事的强烈心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