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是人体健康的分界线,身体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下降,甚至还会因此爆发诸多疾病。

然而,对生命健康威胁最可怕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因心脑血管疾病很难治愈,且发病率较高,其致死率仅次于癌症。

寿命短的人,多数没跨过这2道疾病坎,若一个不占,恭喜有望长寿

疾病一:脑卒中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

人们常说的脑梗,就是中风的一种,是由于脑部缺血,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并发表,45-64岁的人,特别是男性,更容易被中风击倒!

脑卒中的特征:

1、发病率高:中国每年有200多万人患中风。

2、死亡率高:是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死亡率占十分之一!

3、高残疾率:50%~80%的幸存者幸存下来,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后遗症。

4、复发率高:四年内中风复发率高达41%,一年内复发率较高,一旦复发,会更加危险!

中风症状:

1、饮水呛咳

这种现象是由于咽部神经损伤引起的。这种喉咙不适可能是中风的早期征兆之一。此时,如果能够及时给予脑血管扩张剂或血栓溶解剂,可以帮助预防中风的发作。

2、高血压患者鼻出血

患有高血压的的人,一旦出现流鼻血的现象,一定要警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信号。几次大量流鼻血,连同视网膜出血和血尿,这可能在半年内造成脑血栓形成。

3、睡不醒

程度较轻者会倦怠,总喜欢躺着,吃饭后困顿,经常想睡觉,或者醒来后不久睡意重新来袭。

根据分析,老年人容易犯困,绝大多数与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

疾病二:心脏病

心脏病有很多种,如心梗,冠心病等。其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心梗引发的猝死!

心梗的特征:

1,发病率快,死亡率很快:通常90分钟没有得到救援,就会导致死亡。

2,发病时间广:心脏的冠状动脉受阻,导致心脏的血液循环受阻,这使得心脏缺血,是心梗的发病机制,通常没有时间、季节限制。

3,常发于40岁以上:这类人群一般有相关血管疾病史,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糖尿病史或冠心病史。警惕短时间内胸闷、情绪波动较大,这很容易引发心梗。

心梗症状:

1、发热

伴有心跳过快,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加,引起坏死物质的吸收。体温通常高于38℃,不超过39℃,这样的体温持续约1周。

2、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疼痛相对罕见,是由于前胸痛感“扩散”引发的,通常还会有牙痛、背痛等,容易被误诊,及时就医很重要。

3、心慌

没有任何警告,突然间有一种强烈的慌乱的感,这往往表明患者的心脏病变已经很严重,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4、出汗

没有做体力活,天气不热的情况下,出现喘气、出汗的现象,这也是心梗来临前的前兆。

45岁以后,若想不受血管疾病困扰,谨记:“三不”、“四要”!

三不:

一、不饮酒

步入中年以后,工作已接近峰值,应酬在所难免。但是在酒席上,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饮酒量,否则,不仅肝脏受不了,血管也会造成损伤。

因此,喝酒一定要把握量,低度白酒最多2两,中度白酒别超1两,烈性酒要控制在25毫升以内。

另外,对与血管不好的人,为了身体着想,应尽快戒酒。

二、不吸烟

40岁左右开始戒烟,或能延长10年的寿命。

一项针对130万名女性的研究表明,中年以前戒烟,可以有效避免因持续吸烟导致90%以上死亡的可能性,这也适用于男性群体。

因此,不吸烟,更有助于身体健康,促长寿!

三、不肥胖

步入中年,最好保持住体重,如超过正常体重,应注意适当减重。

这是因为,人到中年后更容易出现肥胖的现象,而肥胖多来源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这些都与肥胖密切相关。

四要:

一、要喝好

对于血液粘稠的患者来说必须多喝水。但除了喝水,还可多喝些茶,有助于促进脂质分解、排出。

玲雁菊,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每天2-3杯,可保护血管。

有研究发现,它可减少脂质沉淀,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还可预防血液粘稠诱发的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利于血管健康。

二、要睡好

每天因为生活在奔波,往往在晚上才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睡眠质量好时,身体进入修复的状态会更快。所以每天拥有一份好睡眠,对人体健康,更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好十一点前入睡,并且保证每晚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三、吃饭要慢

细嚼慢咽不仅对消化系统有好处,还能够减肥,减少食欲,在防癌上面也有利。

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的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能够在咀嚼的过程中消除摄入致癌物质的毒性,建议中老年朋友每吃一口饭咀嚼30次。

四、要积极向上

有60%~90%的疾病发生,与压力处理不当有关。

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保持冷静,心怀感恩。

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听音乐,与亲朋好友沟通来缓解。

另外,多做一些身心放松的事情会更好,如适量运动、看电影、旅游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