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霍光,有人把它和伊尹一样比作世之名相,霍光这个人出身卑微,没有文化,没有战功,但却凭自己的谨慎和机敏,走到了人臣权力的巅峰,体现了他的政治魄力。但当他的权力大到失去控制的时候,他开始自我膨胀,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建议,又加上了疏于对家人的管教,最终霍氏走向了覆灭。

西汉的衰落,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便已经露出了端倪,虽然汉武帝之后又出现了所谓的“昭宣中兴”,历时四十年的时间,但是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已经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弊端,在这个时期一个关键人物就是霍光。谨慎正直之人:霍光最大的优点是谨慎守制,因此才得到了武帝的信任。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光十岁的时候,被哥哥霍去病带到了京城长安,从此在霍去病身边受到哥哥的教诲,开始了自己的入仕之路。霍去病去世以后,出于对霍去病的偏爱,霍光被汉武帝留在身边。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霍光这个人处事谨慎,小心给汉武帝做事,从来没有让汉武帝不高兴过,可以说他是一个十分适合给领导做助理的人。当然除了处事谨慎的优点之外,霍光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长相俊美,他身高1米7左右,肤色白皙,眉清目秀,是个标准的美男子。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在汉武帝晚年,由于巫蛊之祸的关系,汉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成了唯一的继承人。汉武帝临终之时,任命了四位托孤大臣,其中首席大臣就是并没有什么显赫政绩,也没有军功的霍光,其后还有是金日磾、上官桀以及桑弘羊。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霍光虽没出任过任何地方官,也没有担任过三公九卿,但他确有政治家的风度,有政治家的手腕。霍光主政之后,主持召开了一次国务会议,内容是关于盐铁官营的问题。

会议由经济方面的大臣桑弘羊与儒生的代表进行辩论,讨论盐铁官营是否正确。辩论先后持续了好几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汉武帝所推行的盐铁官营的国策,需要依据国情,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辩论的形式,听取各方的意见,从而纠正汉武帝政策的一些偏差,体现了霍光的谨慎和稳妥。

还有一次,宫中发生了异常的情况,霍光来到宫中找到保管皇帝符玺的官员,要把符玺拿到手,这个官员坚决不给,他说:“我的头你可以拿去,但保管符玺是我的职责,你尽管是主政大臣,也没有权利拿走,如果符玺使用的不当,又是谁的责任呢?”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年轻人顶撞霍光,恐怕要大难临头了。而令大家惊讶的是,霍光不仅不生气,还赞扬这个年轻人,说他革尽职守、尽职尽责,在皇帝面前保举他,提升了他的官职。霍光在主政之前,一直跟随着汉武帝身边,朝廷中的大臣对他多不了解,但通过这件事,体现了霍光正直的一面。各有所长:汉武帝选择的四位辅政大臣特点鲜明,可以做到取长补短。

应该说汉武帝在为刘弗陵物色托孤大臣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心思,这四位托孤大臣各有特点:其中霍光为人谨慎,金日磾为人敦厚刚直,上官桀为人乖巧,而桑弘羊是一个精于算计的经济方面的能人。

其中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人,归顺大汉之后,一直在汉武帝身边,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宫女打打闹闹,他认为这不成体统,于是处死了自己的儿子,如果按照当时的标准,金日磾可谓忠厚诚笃之臣。

上官桀则是个乖巧之人,有一次汉武帝生病,上官桀当时负责替汉武帝养马,汉武帝病好了之后,发现上官桀养的马变得又瘦又没有精神,他认为上官桀玩忽职守,便说:“你难道认为我会死去,所以就不好好的养马吗!”上官桀回答:“陛下生了病,我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根本没有心思养马,因此马才消瘦下去。”便说着还掉下了几滴眼泪,汉武帝大为感动,于是重赏了他。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道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忠,由是亲近,为侍中,稍迁至太仆。——《汉书·外戚传》

实际上,上官桀就是因为偷懒才造成马的消瘦无神,根本不是他说的所谓忠心,上官桀的乖巧由此事可见。

霍光的谨慎、严谨,还有一件事上可以体现出来,金日磾在去世之后,他的长子继承了侯爵和和官位,而次子却没有封侯。而这两个孩子从小便和汉昭帝刘弗陵是好朋友,刘弗陵想把老二也封为侯爵,他对霍光说:“如今老大是侯爵,老二能不能也封个侯爵呢?”霍光说:“老大继承父亲的侯爵之位是规矩,老二又没有立下功劳,怎么能封为侯呢?”皇帝笑着对霍光说:“封他为侯不为侯难道不是你我君臣说了算的事情吗?”霍光说:“不对,这件事没有依据,绝不能如此行事!”汉昭帝笑了笑因此作罢,这不仅说明了霍光的耿直,也说明在刘弗陵的眼中霍光十分值得信任和倚重。分道扬镳:权力之争让霍光和上官桀势同水火,霍光凭借实力铲除异己。

四位辅政大臣并非铁板一块,问题出在了乖巧的上官桀身上。这上官桀和霍光是儿女亲家,霍光有一个儿子和七个女儿,她的大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并生有一个六岁的女儿。上官桀和上官安就想把这个六岁的孙女送到皇宫之内,让她成为汉昭帝的皇后,而这件事必须得到首席顾名大臣霍光的首肯,但霍光认为这个外孙年纪太小,便不同意两个人的做法,上官桀为此便想另找门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汉昭帝刘弗陵继位的时候仅有八岁,需要有人照顾,因此汉武帝的长女寡居的鄂邑盖长公主来照顾刘弗陵的起居,她是刘弗陵唯一在世的姐姐。这位长公主有一个面首叫丁外人,上官安和这个丁外人关系不错,由此可见上官安也不是什么好货色。通过许诺给丁外人加官进爵,让丁外人在鄂邑盖长公主面前美言,上官安达到了把女儿送进宫闱的目的,先是被封为婕妤,后又被立为皇后。这样一来,上官安就成了国丈,兼任车骑将军,封桑乐侯。

上官安的目的达到了,现在该是他对丁外人投桃报李的时候了,可是给丁外人加官进爵这件事,上官安也好,上官桀也罢,他们都说了不算,这件事还要去找霍光才行。数守大将军光,为丁外人求侯,及桀欲妄官禄外人,光执正,皆不听。——《汉书·外戚传》

对于丁外人,霍光一百个看不上,当然不会答应这件事,况且连金日磾的儿子都没封侯,丁外人这个面首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封侯。霍光是原则性是很强的人,于情于理都不会答应上官安的请求。因为这件事,上官桀父子和鄂邑盖长公主对霍光都极为不满,反对霍光的势力逐渐联合在了一起。

接下来就是一场针对霍光的叛乱事件。关于这件事的始末,正史记载里很清楚,但是有很多地方不符合逻辑。这件事牵连进来的人很多,上官桀、上官安、鄂邑盖长公主、燕王刘旦、桑弘羊都被打成了一党,霍光成了最后的赢家,到这个时候,站在西汉王朝顶峰的就只剩下霍光一个人了。这件事与其说汉昭帝信任霍光,不如说霍光是依靠实力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刘贺废立:一个无道之人背后,是对于权力的欲望和争夺。

汉昭帝刘弗陵二十几岁就去世了,他没有子嗣,于是大家仪定由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来继承皇位。这个刘贺从山东一路赶到京城,他带来自己的全班人马,也就是说他在山东封地所有的重要臣子,他都带到了京城,并且对这些人加官进爵。在汉昭帝刘弗陵的灵柩前,他也哭不出声来,说是自己没有眼泪,种种作为都表现得倒行逆施,其实他最大的错误,在此时就已经显露出来。

如果我们把当初汉文帝刘恒从代地到京城来继位,和刘贺从山东但京城来继位做一下对比。就会发现刘恒到京城的时候,身边只带了六个人,其中最核心的两人是张武和宋昌,主要控制了宫中和部队,控制军队并保证自己的个人安全,而对其他的重臣如周勃、陈平,他都加以封赏。而昌邑王刘贺则不然,他不仅只加封自己的亲信之人,对于原来的朝廷重臣一概没有赏赐,这种做法不仅伤了大家的心,也充分的表明了自己要抓权力的欲望,所谓欲速则不达,说刘贺忘恩负义没有错,连拥立你登基的霍光及朝廷重臣都不赏赐,你这皇帝还能坐得稳吗?于是乎几天之内刘贺便犯下了多达一千多条的重罪,败行丧德的刘贺,因此他被轰出了京城,此时霍光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他和古时的伊尹一样,达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

所谓有一废必有一立,既然昌邑王刘贺无德被废,那究竟让谁来做皇帝呢?霍光是不可能自己做皇帝的。这个时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己人被提了出来,提到刘病己的人叫做丙吉。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汉书·宣帝纪》

他说刘病己是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且通晓儒家经典,知道礼仪和规矩。希望大将军可以根据政治因素和天意看看,刘病己是不是符合要求,适不适合做皇帝。建议我来提,主意大将军您来定吧!

对于霍光来说,这个刘病己和自己还有亲戚关系。因为戾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而霍光的哥哥霍去病是卫少儿的儿子,卫少儿和卫子夫是姐妹。你看看这个霍光和刘病己是不是有关系,依我看,刘病己这个娃能够活下来,和霍光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作为刘病己救命恩人的丙吉,是霍光所信任和倚重之人。你说丙吉救刘病己这件事,霍光能够完全不知情吗?他说自己完全不知情的话,恐怕没有人会相信的。君臣之位:强势的霍光,隐忍的刘询。

刘病己做了皇帝以后,是如何处理和强势的霍光之间的关系的呢?他比刘贺要高明的多,对于霍光这样的重臣,他是要信任和倚重的。但霍光耿直、讲原则的做派,却加深了自己和汉宣帝刘病己之间的矛盾。刘病己在民间的时候,就有一个恩爱的妻子许平君,做了皇帝后他想让许平君做皇后,并加封岳父许光汉官职。

但是这件事,霍光的应对很糟糕,他反对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为侯,理由是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是个宦官,因此不能封侯。立许婕妤为皇后。既立,霍光以后父广汉刑人不宜君国,岁余乃封为昌成君。——《汉书·外戚传》

这件事说明霍光不把皇帝岳父放在眼里,从骨子里讲缺乏对皇帝的尊重和敬畏。这和汉文帝继位后,周勃最初的态度很类似,但是那个时候,有袁盎去劝说周勃收敛,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对霍光进言了。

权力对于此刻的霍光而言,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了,他也从一个重臣成为了一个权臣。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让他成为了汉宣帝亲政之路上最大的障碍。这个时候霍光的妻子霍显又做了一件事,正是这件事把霍氏推向了深渊。她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通过买通御医的方式,在给许平君看病的时候下毒杀死了许平君。

这件事如果放在以前,霍光会大义灭亲,把老婆举报出去明正典刑。但是此时他选择了偏袒,因为他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殊不知这一切都在汉宣帝刘病己的眼中看得一清二楚。刘病己选择了隐忍不言,还娶了霍氏之女做皇后,但霍光去世后不久,霍氏就被以犯上作乱的罪名而满门抄斩了。

霍氏的悲剧,始于霍光自己对于权力的贪恋和个人失去了自律和谨慎。曾经谨慎、恭敬,把刻薄寡恩的汉武帝服侍的很好的霍光,一旦自己站在了权力顶峰的时候,也开始了腐化和堕落。权力会改变人,让人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包括自己曾经具有的美德,霍光在位高权重时不选择退出,而是选择继续把持朝政,正是由于权力的欲望在作祟。并没有天生的权奸,只有被权力扭曲的人性而已,霍光就是个明证。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