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件事是晋惠公回国前,答应秦穆公回国后,晋国会割让出五座城池给秦国作为报答,结果是夷吾回国后就把这件事丢到了九霄云外,不兑现自己的承诺。晋惠公夷吾是在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后,出逃的众公子之一,他贿赂秦穆公,承诺自己继位后,是把晋国的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作为报答,于是秦穆公派秦国部队护送夷吾回国,有了秦国的支持,夷吾因此回国后顺利即位。

提到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国君晋惠公,站在春秋五霸对面的这位晋国之君是秦穆公扶植的,但这位晋君却是劣迹斑斑,人性的弱点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秦穆公屡次施惠于晋国,但是晋惠公皆背施不报,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白眼狼。如果仅是不报答就算了,秦穆公还没那么小气,但是晋惠公以怨报德、恩将仇报,终于激起了秦穆公的愤怒,于是引发了秦晋两国之间的韩之战,这一战,晋惠公大败,自己也做了秦国的俘虏。背信弃义:不信守承诺的夷吾,利用秦穆公的信任和秦国的势力登上君位。

晋惠公夷吾是在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后,出逃的众公子之一,他贿赂秦穆公,承诺自己继位后,是把晋国的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作为报答,于是秦穆公派秦国部队护送夷吾回国,有了秦国的支持,夷吾因此回国后顺利即位。乃使郤芮厚赂秦,约曰:“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史记·晋世家》

夷吾在回国即位前,曾经答应过秦穆公的夫人,也就是夷吾自己的姐姐两件事:第一是要照顾太子申生的妃子,这个失去丈夫的可怜女人;第二是收留逃亡在外的晋国诸公子,让他们不在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晋侯之入也,秦穆公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烝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左传·僖公十五年》

夷吾回到晋国之后,他干了什么事呢?第一件就让人大跌眼界,他和太子申生的妃子之间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叫什么,叫道德败坏,姐姐把苦命的女人托付给你,这个女人是你哥哥的妻子,也就是你的嫂子,你这种做法破坏了礼仪,完全是衣冠禽兽。第二件事是夷吾曾经答应给晋国的执政大夫财礼,但是晋惠公继位后也反悔了;第三件事是晋惠公回国前,答应秦穆公回国后,晋国会割让出五座城池给秦国作为报答,结果是夷吾回国后就把这件事丢到了九霄云外,不兑现自己的承诺。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史记·晋世家》

夷吾做了晋国国君后,派使者去秦国,对于曾经承诺要割让给秦国河西之地,晋惠公换了一种说辞:“我曾经许诺自己成为晋国君主后,就将河西之地交给秦国,今天我有幸继位,本来应该兑现承诺。但是大臣们都说:‘晋国的土地是先君的,我当时流亡在外,没有资格许诺割地这件事,我和大臣们争辩,但是没有争过他们。没办法,只好让使者到晋国来,表示我的歉意和谢意。”这叫什么?这叫卸磨杀驴,说的好听,实际上就是赖账不打算兑现承诺。秦晋之别:秦穆公施恩,晋惠公背德。

晋国闹饥荒的时候,秦国给晋国提供了粮食,当时有人建议秦穆公不要救济晋国,应该趁这个机会进攻晋国,因为晋惠公不值得同情,但秦穆公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晋惠公有罪,但是晋国的百姓无辜,于是征发粮食救济晋国,让晋国解除了粮食危机。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左传·僖公十五年》

但到了秦国闹饥荒,向晋国求助的时候,晋惠公就不给秦国提供粮食,还以怨报德出兵讨伐秦国。对于这样的人,秦穆公再有气度也没办法无视,在本国的粮食饥荒问题解决之后,秦穆公对晋国发动了战争,引起这次两国大战的根本原因,是晋惠公这个无信不义之人。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史记·晋世家》

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信守承诺,国与国之间最基本的外交基础是平等互利、重承守诺,晋惠公表现则十分龌龊,完全没有大国君主风范,是一副见利忘义的小人嘴脸。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史记·晋世家》

秦穆公在讨伐晋国之前,令秦国负责占卜的官员先占卜了一下此战的吉凶。占卜的结果是大吉,不仅可以击败晋国,还可以俘虏晋国国君。秦穆公做占卜,实际上也有出师有名的问题,这样一来自己就有了鼓动秦军勇往直前的动力,那个时候的人相信鬼神,通过占卜这件事,可以让人对于这次军事行动树立信心。三战三败:不纳忠言的晋惠公,以德报怨的秦穆公。

秦军和晋军交战,晋军三战三败,退到了韩地。晋惠公问庆郑说:“敌军深入了,我们该怎么办呀?”庆郑说:“让秦军能够深入的人,就是国君您呀,能够怎么呢?”晋惠公发怒说:“你说话太放肆无礼了!”因为庆郑说话不中听,晋惠公就不用驾驭技术成熟的庆郑,而用自己喜欢的人。三败及韩。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卜右,庆郑吉,弗使。——《左传·僖公十五年》

庆郑说战车一定要用本国的马匹,因为他们清楚主人的心性,不会因为战场上的变化而发生异常的状态,不会在战场上出现慌乱。但是晋惠公不听庆郑的话,坚持使用自己信任的人,不用本国的马匹,而用来自郑国的马匹。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国乎。”——《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惠公派韩简去视察秦国的部队,韩简回来以后对晋惠公说:“陛下,秦国的部队没有我们多,但是战斗力却很强,是我们的数倍。”晋惠公问:“这是什么缘故?”韩简说:“您能够逃出晋国,是在秦国的帮助之下,你能够回到晋国,也是秦国出兵保护,我们晋国出现了饥荒,秦国又三次救济我们,而我们都没有报答。如今两军交战,我军没有秦军那样的斗志,也是正常的事情呀!”晋惠公不听韩简的话,他说:“一个人还不能轻易接受诬蔑,更何况是国家呢?你不要说了,去替我下战书!”

晋惠公就是这样一个无赖之人,他只记得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去想想是自己违背承诺在前,才导致了秦晋两大国之间的战争。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於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史记·秦本纪》

秦穆公与晋惠公之战,秦穆公一度被晋军包围,自己也受了伤,情况万分危机。这个时候,曾经在岐山脚下吃了秦穆公良马的三百人,为了报答不杀之恩,拼命冲进晋军阵营救出了秦穆公,并且俘虏了晋惠公,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穆公就是那个得道多助之人,而晋惠公则是那个失道寡助的人,晋国士兵和大臣都不支持晋惠公的不义之战,这也是晋惠公被擒的重要原因。秦将以祀上帝。晋君姊为缪公夫人,衰绖涕泣。——《史记·晋世家》

秦穆公准备用晋惠公祭天,但是秦穆公的夫人不同意这件事,因为他是这个不成才的弟弟的姐姐,毕竟血浓于水,怎么忍心看着弟弟去死呢?秦穆公看着夫人的泪水,于心不忍,晋惠公可以不杀,我大秦还没有那么心胸狭窄。於是秦缪公更舍晋惠公,餽之七牢。——《史记·晋世家》

秦穆公于是让晋惠公住在国宾馆里,并给他猪、牛、羊各七头,以表示对晋惠公的尊重,这就叫做以德报怨,施恩于人的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是有原因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