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慢性病患者,在患病久了以後,有時候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出現,既影響軀體疾病的順利康復,還會帶來生活質量的下降,值得關注。

植入心臟支架,他總是情緒低落

李先生,57歲。3年前,因爲心梗,李先生在醫院植入2個心臟支架。兩年前,因胸痛伴暈厥,李先生再次植入2個心臟支架。

手術以後,李先生胸痛和暈厥症狀消失。但從此以後,他心情大變,情緒低落,心煩意亂,總感覺全身不舒服,胸悶及後背部疼痛不適,總想些不好的事情,總想自己爲什麼患心臟病,抱怨家人對他不關心,無故發脾氣,成天呆在家中,不願出門,買很多應急藥物放在家裏。

即便如此,李先生仍說身體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有時候有一種窒息感,甚至有瀕死感,反覆去大醫院要求詳細檢查,檢查結果基本無異常。但李先生依然會感覺到“各種不舒服,難受,想死”。

慢性軀體疾病有時會伴發精神障礙

慢性軀體疾病是一類病程超過3個月的非傳染性疾病,與職業和環境因素、不良行爲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這類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現代醫學對此類疾病的研究發現,患病的危險因素和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關係,所以防治上要用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來進行預防和干預。慢性軀體疾病又常常伴發精神心理問題,其中以伴發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較爲多見,也可能伴發精神病性症狀。

爲什麼慢性軀體疾病有時候會伴發精神障礙?主要包括如下原因:

心理、社會、環境因素:許多軀體疾病缺乏根治的方法,使病人對軀體疾病產生恐懼,擔心會危及生命、致殘、造成終身痛苦;另外病人還必須時刻注意飲食、檢測血糖、血壓、長期服用藥物,特別是注射胰島素、放化療等;病情控制不良會產生恐懼和悲觀的情緒,尤其是已有慢性併發症的患者,由於生活及勞動能力下降,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這些都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疾病因素:疾病作爲應激源本身也會產生心因性焦慮、抑鬱,且焦慮、抑鬱可作爲疾病本身的症狀存在,如腦瘤、甲亢等。

患者本身因素:患者的性格、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均對精神情緒產生影響。另外患者對醫院的環境的適應情況,特別是住院環境和家裏的環境有一個突變,使病人感到不安、抑鬱、甚至恐懼心理。同時,治療費用的增長給患者家庭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也使患者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

慢性軀體疾病產生器質性和症狀性精神障礙:慢性軀體疾病影響患者腦部的生物功能,產生各種精神症狀,在臨牀上稱爲器質性和症狀性精神障礙。這些情況實際上是這些軀體疾病特殊臨牀表現。

慢性軀體疾病與心理疾病共病,即慢性軀體疾病與精神障礙在患者身上同時出現。

——//////////——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