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以來,大型房企出現打折促銷的情況日益增多,而市場的反饋也是立竿見影的。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1-10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100》研究報告, 2018年前10個月,銷售額破千億元房企有24家,碧桂園突破6000億元大關,繼續領跑。碧桂園、恒大與萬科繼續排名前三甲,3家房企銷售額均值爲5325.9億元,均值同比增長18.9%,增速較前9月的20%略有回落。

除上述三大房企巨頭外,共有21家房企銷售額介於1000億-4000億元,分別爲融創、保利發展、綠地、中海、新城控股、龍湖、華潤置地、世茂房地產、招商蛇口、陽光城、華夏幸福、旭輝、金地、綠城、中梁、泰禾、正榮、中南置地、金茂、金科和富力,21家房企銷售額均值爲1617.2億元,均值同比增長62.8%,呈現出加速追趕三大巨頭的趨勢。

負債率持續攀升,嚴監管之下的房企資金鍊緊繃

有分析認爲,房企降價促銷,除了調控政策繼續從緊,另外的原因是房企對外部資金的高度依賴,房企的負債率持續居高不下,需要回籠資金以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轉。

我們認爲,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三季度以來房企降價促銷其實是另有其因。由於上述銷售過千億的房企中,已經有一半在A股上市,我們通過wind查詢了A股上市的所有房企負債數據整理如下。

A股上市房企負債情況

我們看到,近年來上市房企無論是負債總額還是資產負債率都持續攀升。雖然2016年以來,在去槓桿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槓桿率趨穩,部分行業槓桿率下降。但房地產行業負債率反而繼續走高。

究其原因,無非是房企在“高週轉”模式下,爲了追求規模而瘋狂拿地,導致房企債務規模快速膨脹。而在上一輪2011-2014年的樓市降溫過程中,房企的負債率也並沒有下降。

從政策角度來看,自2016年10月以來,房地產融資的監管政策不斷收緊。住建部、央行、銀監會等均有部署規範購房融資的行爲。銀行、信託、證券交易所等均相繼出臺金融監管政策,規範房企融資規模、渠道、方式等;公司債發行門檻進一步提高,並且設定資金用途的限制等等。從嚴監管之下,加劇了房企的資金鍊緊張程度。

特別是一些龍頭房企的負債率,綠地、新城、陽光城、萬科、泰禾、華夏幸福、金科和保利等8房企的負債率均高於三季度房企負債率的平均值。

在當前融資環境艱難的背景下,債務負擔較重的房企借新還舊的難度巨大,急需依靠自身“造血”來緩解資金鍊。

龍頭房企的負債率

房企存量債券纔是直接原因

2015年公司債新規發行放開,由於當時的市場環境較好,債券融資利率較低,許多房企在2015第三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期間發行了大量低成本債券進行融資。這批債券的平均期限集中在2-3年,也就是說,2018-2019年就是這批債券陸續進入到期或回售的高峯階段。我們看到,今年第三季度的債券發行金額已經創出了2016年第三季度以來新高!

房地產債券發行統計(季度)

根據申萬行業一級分類,截至2018年9月30日,房企存量債餘額爲22004.37億元,其中3年內回售或到期房企債餘額爲14894.74億元,佔比高達67.69%。在當前房企融資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借新還舊需要付出的成本極大。

恒大在10月30日宣佈,擬通過旗下附屬公司景程作爲發行人,發售美元優先票據,所得款項淨額主要用於現有離岸債務再融資。公告稱,債券分3 種,分別是利率爲11%的2 年期債券、利率爲13%的4 年期債券(前2年不可贖回)、利率爲13.75%的5 年期債券(前3 年不可贖回)。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13.75% 的利率指引是今年亞洲垃圾級債券發行人中最高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房企有其他融資途徑,是不會選擇發行利率高達13.75%的債券融資的。而三季度龍頭房企以價換量取得良好效果,以及今年第三季度債券發行金額的回升,其實也是被這些兩三年前債券逼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