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洪邁開創性成就在筆記體散文和小說,這些東西未象姜詞進入中學語文課本,所以中國人大多數知道姜夔不知道洪邁。正所謂“妙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一邊欣賞趙葫蘆的笑話,一邊想想這首《葫蘆歌》,怕是更要笑倒吧。

饒州是才子之鄉,如果單論文學,洪邁、姜夔是雙峯並峙,難分高下。姜夔藝多而專精,洪邁也是詩、詞、散文、四六樣樣來得,不在姜夔之下。但洪邁開創性成就在筆記體散文和小說,這些東西未象姜詞進入中學語文課本,所以中國人大多數知道姜夔不知道洪邁。 
傳說宋孝宗整理唐代絕句多日,得到六百首,洪邁隨口說:“我記得有五千首”,孝宗不太相信,請他編集,他回家蒐羅,竟然編出了一本《萬首唐人絕句》進御。想一想,誰敢說自己讀書和佔有資料比皇帝多?  洪邁最偉大的著作是神怪小說集《夷堅志》,此書現已不全,流傳至今的尚有四百多卷。其中記了這麼一個故事:  嘉興住着位皇室宗親趙公衡,特愛與人交往,又特愛嘲諷人,無論對親戚鄰居還是藝人娼妓,滑稽笑話是脫口而出浩浩蕩蕩不可阻擋,大家對他又喜歡又害怕。因爲是光頭,大家就叫他“趙葫蘆”。有好事者爲他寫了一首《減字木蘭花》:“家門希差,養得一枝依樣畫。百事無能,只去籬邊纏倒藤。幾回水上,軋捺不翻真個強。無處容他,只好炎天照作巴。”把這葫蘆描畫絕了:家門口稀奇古怪,種一枝葫蘆,爲了依樣畫畫(畫葫蘆?瓢?趙葫蘆頭像?)吧。葫蘆什麼用也沒有,只會纏來繞去壓籬笆。?放在水裏,倒是真有本事,你怎麼摁進水裏,它都能頑強地浮起來。沒地方放置,只好在三伏天曬成那粘乎乎的粑。正所謂“妙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一邊欣賞趙葫蘆的笑話,一邊想想這首《葫蘆歌》,怕是更要笑倒吧。
  寫這首詞的“好事者”,有筆記稱:就是洪邁。  洪邁很有急智,所以死後諡“文敏”。多部筆記稱他有一天從早到晚擬了二十多份文件,很自得,說“蘇學士想亦不過如此”,結果被告知“蘇學士敏速亦不過此,但不曾檢閱書冊。”把個洪學士羞得滿臉通紅,後悔失言。他曾經對人說過這件事,總結說:“人不能驕傲,那時候假如有地縫,我都會鑽進去。”  但洪邁寫作的勤奮顯然遠遠超過蘇軾,他留下著作的厚度,不知文化盛世的宋代有沒有一個人能與之比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