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然看到一戶人家門前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就有點不悅,於是隨從敲開那家人的大門,朱元璋就問他爲什麼不貼春聯,這個人一看眼前這位的氣勢和派頭就知道是個官,於是小心說,小人不是不貼春聯,實在是寫不出和自己的身份職業相符的春聯。朱元璋封賞功臣的目的還是爲了鞏固統治,而不是爲了早日下臺,所以他要把那些對他知根知底的兄弟壓住,就必須把那些根底淺、好控制的人列爲第一等,利用這些人去制約那些老弟兄,這就是帝王術、權謀策,把便於控制的李善長推到第一功臣的位置上,就是爲了壓制了徐達,削弱徐達的權力。

朱元璋出身微賤,小時候給地主放過牛,遭遇過很多不幸,家裏人都餓死了,他走投無路出家當和尚,還當過高僧,最後投奔起義軍,逐漸在鬥爭中成長爲起義軍的領袖,最後奪取江山。
在那個時代和他有相同或者類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爲什麼他能成功?原因就在於他不斷學習。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學了不少文化知識,還能寫一些很精彩的詩文,有的流傳至今,民間還有一些關於他喜愛文學的故事。 傳說朱元璋登基以後,就要求南京的老百姓過年都要貼春聯,而且內容要和自己的身份地位職業相符。有一年,除夕夜他微服私訪,檢查過新年、貼春聯的情況。家家戶戶都貼了,他比較高興。 突然看到一戶人家門前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就有點不悅,於是隨從敲開那家人的大門,朱元璋就問他爲什麼不貼春聯,這個人一看眼前這位的氣勢和派頭就知道是個官,於是小心說,小人不是不貼春聯,實在是寫不出和自己的身份職業相符的春聯。 朱元璋接着問,你是幹什麼的?對方答道,小人是個劁豬的,找了不少人都說寫不了,大人能不能賞小人一副。話音剛落,朱元璋身邊的侍衛就呵斥道,大膽!朱元璋連忙制止,心想的確不好寫,但是自己要是不寫一副,今後傳揚出去不好見人。
於是不動聲色地說,筆墨伺候。那人連忙把朱元璋一行迎進家裏,過年之前就準備好的筆墨紙硯現在正好派上用場,立即擺好。朱元璋一邊看着那人磨墨,一邊構思。墨磨好了,朱元璋不慌不忙提起狼毫筆,飽蘸濃墨,刷刷點點寫下一副春聯,上聯是:“一刀斬斷是非根”;下聯是“雙手劈開生死路”。大家一看都說好,太符合他的職業身份了,還缺個橫批呀!朱元璋二話不說寫下四個字“天下太平”。 這個故事就反映出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和敏捷的才思,他不光死讀書、讀死書,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可以說既讀了有字書,又讀了無字書,所以他是個很有才幹又腳踏實地的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隨便的,都是深謀遠慮的。 就拿他大封功臣這件事來說,封功臣是一種形式,目的要控制這些人,但是控制是有代價的,就是分權,與別人共享權力,這是很痛苦的,也是很危險的。歷朝歷代的皇帝和功臣一直都在上演,始於相互依賴、進而相互猜忌、最後大肆屠戮功臣的改朝換代三部曲。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後,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個問題,不可避免地要解決這個問題。 朱元璋封賞功臣的目的還是爲了鞏固統治,而不是爲了早日下臺,所以他要把那些對他知根知底的兄弟壓住,就必須把那些根底淺、好控制的人列爲第一等,利用這些人去制約那些老弟兄,這就是帝王術、權謀策,把便於控制的李善長推到第一功臣的位置上,就是爲了壓制了徐達,削弱徐達的權力。 這樣就把可能在和平年代威脅皇權的武將壓制了一批,這其實就是告訴羣臣:時代變了,我不再是你們的大哥了,我是你們的皇上。跟他打江山的老兄弟內心肯定很受傷,但是沒辦法,這是震懾。 劉伯溫雖然是朱元璋的大謀士,但是跟朱元璋時間長對朱元璋知根知底,在太熟悉的人面前裝神聖是沒用的,所以也要壓制,他和徐達一樣都是可以改變政治力量對比的人,不過徐達是靠軍事,他是靠謀略,本質上他們是一路人,所以要在封賞時加以壓制,變相的限制他們的權力,爲進一步的措施做準備。

這樣一來,老弟兄都被壓制住了,那些低一等的便於控制的功臣自知根底淺、功勞小,更加感覺皇恩浩蕩,更加死心塌地的忠於朱元璋,朝廷也就有了初步穩定的根基了。在此基礎上,可以慢慢清洗那些不老實的功臣,所以,對功臣而言他們得到了功名富貴,在朱元璋看來不過是名繮利鎖,把這些功臣牢牢約束住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