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他不是爲資本家勞動,而是獨立地爲自己勞動,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他平均一天同樣要勞動這麼多小時,才能生產出自己的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獲得維持或不斷再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資料【案:這是理論解釋,一般的情況下,大概率情況下。】,只是生產自己勞動力的價值,就是說,只是生產他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案:這段時間的工人勞動的性質,是爲自己勞動。

接上期。

我們已經知道【案:相當於提出新話題。回想之前的觀點內容。】,工人在勞動過程的一段時間內【案:一段時間內。】,只是生產自己勞動力的價值,就是說,只是生產他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案:這段時間的工人勞動的性質,是爲自己勞動。】。因爲他是在以社會分工爲基礎的狀態下進行生產【案:社會分工。】,所以他不是直接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案:注意這裏的不是直接爲自己生產。】,而是在某種特殊的商品形式(如棉紗)上【案:必須藉助的外在的手段。】生產出同他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相等的價值,或者說,同他用來購買生活資料的貨幣相等的價值【案:馬克思這裏是插入社會分工對於僱傭勞動的意義。注意,這不是絕對的。】。他爲此需用的工作日部分是大小不同的,這取決於他每天平均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也就是取決於每天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平均勞動時間【案:是可變的。他的消費越高就意味着爲自己的勞動時間必須多。當然這個多少還要和剩餘價值的生產時間對比。】。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平均代表6個物化勞動小時,那末,工人要生產這個價值,就必須平均每天勞動6小時【案:具體 的例子。】。如果他不是爲資本家勞動,而是獨立地爲自己勞動,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他平均一天同樣要勞動這麼多小時,才能生產出自己的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獲得維持或不斷再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資料【案:這是理論解釋,一般的情況下,大概率情況下。實際上遠非如此。】。

但是,既然工人在生產勞動力日價值(如3先令)的工作日部分內,只是生產資本家已經支付【{第3版注:在這裏,作者沿用了流行的經濟學用語。我們記得,在第137頁第四章已經說明,實際上不是資本家“預付”給工人,而是工人“預付”給資本家。——弗·恩·}注意恩格斯的這個小注。下面這段話是不知名資本論讀者寫的,可做參考:我們在今天企業的主要財務報表之一的“資產負債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資產負債表分爲左右兩欄,左欄爲資產欄,表明資金的使用情況;右欄爲負債與股東權益欄,表明資金的來源情況。左右兩欄的總額是相等的。我們可以在右欄找到“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公益金”等欄目,這些欄目實際就是工人的勞動力價值的體現,而它們位於資產負債表的右邊,表明是資本家欠工人的,表明資本家並沒有爲工人的勞動力價值預付分文,表明正是工人將這個價值預付給了資本家,並形成了位於資產負債表左邊的爲資本家支配的某種資產。反之,如果資本家進行了預付,那麼這筆款項就會以“預付工資”欄目的形式出現在資產負債表的左邊,這時要使資產負債表左右平衡,資本家就必須在資產負債表右邊的股東權益(資本家的資本)和負債(資本家借來的資本)中增加相應的資金,即資本家進行預付。只是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哪張資產負債表上有“預付工資”這個欄目。】的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就是說,只是用新創造的價值【案:注意新創造出來的。】來補償預付的可變資本的價值【案:補償,而且是預付的是可變資本。注意是可變資本,而不是全部資本。】,所以,這種價值的生產只是表現爲再生產【案:提出再生產的概念。這與上面一章提到的假的再生產不同,那是價值再現。】。因此,我把進行這種再生產的工作日部分稱爲必要勞動時間【案:必要勞動時間。】,把在這部分時間內耗費的勞動稱爲必要勞動。【案:不記名讀者旁批:我們在本書的前面一直是用“必要勞動時間”這個詞泛指生產一般的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現在起,我們也用這個詞指生產特殊的商品即勞動力的必要勞動時間。用同一術語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發生誤會的,但這種現象在任何科學中都不能完全避免。例如,我們可以用高等數學和初等數學作一比較。這裏提出“必要勞動”的概念】這種勞動對工人來說所以必要,是因爲它不以他的勞動的社會形式爲轉移【案:因爲生存的需要,人什麼社會都得喫飯。】。這種勞動對資本和資本世界來說所以必要,是因爲工人的經常存在是它們的基礎【案:對於資本的必要的原因。沒有工人,就無法創造剩餘價值。】。

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