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方可能還會說起共同的目的或經歷,讓你覺得跟他有共同點,放鬆警惕,比如故事裏的歹徒對凱莉說“我也要去四樓”“我也餵過貓”。本書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危險分子常用的七個伎倆,分別是:強拉關係、展示魅力、堆砌細節、貼標籤、放高利貸、主動承諾和無視拒絕。

原標題:女大學生居家被害,兇手爲同村男,女孩該如何保護自己?

最近,一則女大學生遇害事件引起網友熱議。

4 月 25 日,據湖南嶽陽華容縣公安局通報,一名 21 歲女子李某失聯遇害,警方已抓獲嫌疑人。據知情者介紹,受害人是一名女大學生。在外務工的父母發現女兒失聯後讓其舅舅到家中查看,發現門前的攝像頭遭人爲破壞,屋內零亂不堪。報警後,刑偵大隊迅速展開調查。發現男子曾某有作案嫌疑。經審訊,犯罪嫌疑人曾某對殺害李某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之中。

被害女生父親稱,兇手“在我們這裏像一個傻乎乎的人”,人高馬大,以前住在別的地方,後來到這裏落戶。

逝者已逝,生者警醒。

每時每刻,世界上都有人落入險境,遭受各種各樣的暴力。面對周圍的陌生人,我們心裏可能也會出現“不祥的預感”。那麼,面對潛在的危險,我們只能聽天由命,一切看運氣嗎?

在著名危險預測專家加文·德·貝克爾看來,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爲,當我們面臨危險的時候,直覺都會發出預兆。如果能相信直覺併合理利用,就能更好地發現危險信號。

《恐懼給你的禮物》這本書中,他不僅介紹了直覺的重要作用,還分析了施暴者的表現和心理,教我們如何有效識別和捕捉危險信號,及時應對潛在危害,保障自己和身邊人的安全。

1. 識破危險分子的七個伎倆

有句話說得好,“壞人的臉上不會寫着‘壞人’兩個字”。確實啊,很多危險分子看上去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不論是殺人犯、搶劫犯還是家暴男、跟蹤狂,混進人堆裏可能一點都不顯眼。

既然如此,我們如何發現身邊圖謀不軌之人呢?本書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危險分子常用的七個伎倆,分別是:強拉關係、展示魅力、堆砌細節、貼標籤、放高利貸、主動承諾和無視拒絕。爲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來結合一個真實案例解釋一下,本書作者給這個故事起了個名字,叫“可怕的熱心人”。

故事的女主角凱莉去超市大采購,買了一堆東西。當她提着沉重的購物袋回到公寓樓門口,發現大門敞開着,於是進去之後馬上鎖了門。等她爬到三樓,手裏的一個購物袋突然裂了一個大口子,裏面的貓罐頭紛紛滾下了樓。這時,一個陌生男子的聲音響起:“我撿到了你的罐頭!我拿上來給你!”

這個男人走了上來,說:“我來幫你拿點兒東西吧!”凱莉拒絕了。他問明凱莉要去四樓,這下更熱情了,說:“我也要去四樓。我已經遲到了,都怪表壞了。你把袋子給我,我幫你一起提上去!”凱莉再次拒絕。男人又說;“有時候,做人不用太逞強。”,繼續堅持讓凱莉把購物袋給他,還說:“我們最好快點走,上面可是有一隻捱餓的貓咪等着我們呢!”“你知道一隻貓不喫不喝也能活三個星期嗎?我曾經忘記幫一個朋友喂貓了。”

到了凱莉家門口,她暗示男人可以離開了,對方卻說:“幫人就要幫到底嘛!”非要把東西放進房間,並且保證放下馬上就走。凱莉再一次壓制了直覺發出的信號,讓他進了屋,結果遭到了長達三小時的強暴和虐待。

這個可怕的故事先講到這兒,我們現在把剛纔說的七個伎倆一一對應進去。先來看第一招,強拉關係。危險分子會頻繁使用“我們”這個詞,讓你覺得他是自己人,不好意思拒絕他的要求。對方可能還會說起共同的目的或經歷,讓你覺得跟他有共同點,放鬆警惕,比如故事裏的歹徒對凱莉說“我也要去四樓”“我也餵過貓”。因此,大家如果遇到陌生人不斷跟你套近乎,就要提高警惕了。

接下來第二招,展示魅力。危險分子會以“好人”的形象出現,表現得友好、熱情、面帶微笑、彬彬有禮,就像上面故事中的男人一樣。這樣做是爲了迷倒對方,以便讓自己掌控局面。面對親切的陌生人,我們一定要注意,表面的友好只是一種社交策略,不代表這個人就真的心地善良。

第三招是堆砌細節,比如故事裏的歹徒說自己遲到是因爲表壞了,還提起貓可以不喫不喝活三個星期。要知道,人在說假話的時候,難免會覺得心虛,擔心露出破綻,因此會補充很多細節,試圖讓別人相信自己。萬一別人表現出懷疑,旁枝末節的信息還能打斷他的思緒,轉移注意力。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對方拋出各種瑣碎的信息,我們應該提醒自己,想一想:這些細節跟當下的場景有關係嗎?我自己現在是什麼處境?防止被衝昏頭腦。

還有第四招,貼標籤。面對別人強行給你貼的標籤,我們往往會急於反駁,爲了證明“我纔不是你說的那樣,你並不瞭解我”。殊不知,這恰恰中了危險分子的圈套。比如故事中的歹徒對凱莉說“有時候做人不用太逞強。”爲了證明自己不是逞強的人,凱莉接受了他的幫助。我們如果想不中計,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不做反應。

現在我們看第五招,放高利貸。俗話說“喫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一旦得了別人的好處,就很難拒絕對方的請求。故事裏的歹徒主動提供幫助,凱莉還的卻是恐怖的“高額利息”:遭受長達幾小時的暴力。所以大家要牢記,在確實需要幫助的時候主動求助,而對於不請自來的幫助則要慎之又慎,最好是拒絕。哪怕對方看起來再像好人,也不能保證他不是居心叵測。

接下來看第六招,主動承諾。故事裏的歹徒對凱莉承諾,進屋放下東西就走。要知道,承諾的目的是爲了說服他人信任自己,而陌生人的主動承諾,就透露着危險信號。這時候我們要問問自己:這個人爲什麼要說服我?他是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最後一招,無視拒絕。在所有信號當中,這一點是最需要警惕的。不懷好意的人往往會挑軟柿子捏,喜歡對看上去軟弱、好說話、容易擺佈的人下手,步步緊逼,就像故事裏的歹徒,面對凱莉的多次拒絕,依然不肯放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能猶豫,不僅要斬釘截鐵地說“不”,還要馬上採取行動,比如轉身離開。

好了,以上就是危險分子常用的七個伎倆,我們再來重複一遍:強拉關係、展示魅力、堆砌細節、貼標籤、放高利貸、主動承諾、無視拒絕。如果大家覺得有點多,一下子記不住的話,那就記得這一點:一個對你沒有任何企圖的人,是不會無視你的拒絕,主動接近你的,所以對於熱情主動的陌生人,我們一定要心存警惕。

2. 利用“四維評估法”,預測暴力行爲

對於主動靠近的陌生人,我們往往會懷有戒心。可是,生活中那麼多防不勝防的人和事,指不定會出什麼意外,如果我們能預測危險和暴力,那該多好啊。在本書作者看來,這其實可以做到,我們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危險分子的角度分析他的語言和行爲,從而做出判斷。

要知道,危險分子也是人,他們在實施暴力行爲之前,也會經歷理智與情感的多重考量。而這個過程包含四個重要因素:正當性、替代選擇、施暴後果、施暴能力。從這四個維度去評估,我們就能更好地預測意外。

首先是正當性,也就是說暴力行爲是否合理。施暴者往往會給自己的做法安上一個正當的理由。當然了,這只是他們主觀上自以爲是的“正當”。他們經常會因爲一點小事就勃然大怒,爲了讓自己的憤怒顯得有理有據,他們還會站在道德制高點,把責任轉移到別人身上。比如,被別人無意中碰了一下,有人就會覺得:對方是故意撞自己,想找茬打架。

第二個因素,替代選擇,說的是除了採取暴力外,有沒有其他解決方式。要知道,實施暴力也是爲了達到某個目標,假如有其他辦法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人們很可能就不會選擇暴力。換句話說,一個人在無計可施、窮途末路的時候,就更容易訴諸暴力。

第三個因素,施暴後果。在採取暴力之前,施暴者會考慮後果,衡量自己能不能承受要付出的代價。如果覺得承受不了,他們就會剋制自己的行爲,比如因爲害怕進監獄而剋制打人的衝動。不過,當情境發生變化,爲暴力承擔的後果也會改變,一旦代價變小,施暴的可能性就有可能增大。

最後一個因素是施暴能力,也就是施暴者評估自己的行爲能不能成功。比如有沒有可能一拳打倒對方,或者一槍射殺對方。如果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就更有可能施暴。

從上面四個方面進行評估,有助於我們洞悉施暴者的心理,預測他們的行爲,從而更好地應對危險。接下來,我們不妨結合本書作者接觸過的一個真實例子,看看具體如何利用“四維評估法”進行分析。

一位叫理查德的男士喜歡上了女同事勞拉,對她展開瘋狂追求,不過遭到了拒絕。理查德不死心,一直糾纏勞拉。公司多次介入處理,理查德卻變本加厲,繼續騷擾勞拉。最後,他竟然給勞拉發了一封死亡威脅信,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信裏還夾了一把勞拉家的鑰匙。

那麼,理查德會不會實施暴力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封信的內容。首先,他在信中說,要是自己被公司辭退,就都是勞拉害得,所以他要報復。這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行爲找正當理由。其次,他還說自己已經被逼上了絕路,是時候撕破臉了。也就是說,他的替代選擇越來越少,暴力可能會變成唯一的選擇。對於施暴的後果,他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變賣了自己的房子、拋售了股票、註銷了養老保險賬戶。最後,他完全有施暴的能力,因爲他已經知道了勞拉父母的住址,還拿到了她家的鑰匙。這四個因素分析下來,理查德施暴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再受一點刺激,就會做出過激行爲。

不幸的是,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理查德在被公司解僱,又收到法院的人身禁止令之後,徹底被激怒。他闖入公司大樓,槍擊了包括勞拉在內的前同事,導致七人死亡,三人受傷。

這場悲劇雖然無法挽回,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暴力的種子,就埋藏在人們的言行舉止當中,如果能學會捕捉和分析施暴者的心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預測危險情境。

雖然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在本書作者看來,危險往往不會不請自來,只會趁虛而入。接受併合理利用直覺帶來的提醒,能讓我們在危急關頭迅速行動,再加上對危險分子行爲和心理的進一步理解,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分析預測暴力行爲,也可以在工作生活當中,及時冷靜地應對騷擾、威脅和報復之類的特殊情境。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