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20連垃圾桶年年都能收到花,我卻母胎solo手空空

520到了,你今年打算怎麼過?

路sir發現身邊有很多母胎單身的朋友,雖然你們的情感經歷爲空白,但路sir不相信,是個人還沒有經歷過單戀這種事,但慘遭拒絕滑鐵盧。

一般被人拒絕之後,生活還得繼續,飯照樣得喫,日子照樣得過,誰離了誰還活不成麼,對吧?可是有些人呢,會因此喪失自尊,自暴自棄,要麼就死纏爛打,一定要讓對方給個說法。

爲什麼有人會有如此極端的反應呢?單相思到底爲什麼能讓人失去理智呢?

1.單相思可能是一種病?

看着那些如膠似漆、愛得死去活來的情侶,簡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你可能覺得這個詞兒沒什麼,只是愛得瘋狂而已,又不是真發瘋。可是你知道嗎?在以前,醫生確實把單相思當成精神病來治。

這不是我開玩笑,歷史上真有不少貴族都被診斷患有所謂的“相思病”。這些男人喫不下睡不着,滿腦子想的都是得不到的愛人。不過在當時,得了相思病並不是什麼難堪的事兒,反而挺讓人敬佩的,畢竟能熬得過單戀的苦,也是條好漢,至於熬不過的,那就是紅樓夢裏賈瑞那般結局了。

到了13世紀,女人身上也開始出現這些症狀,幾乎就在一夜之間,相思病成了一種恥辱,甚至被說成是道德淪喪。你看,對單相思的雙重標準那時候就有了,怎麼男人得相思病就值得表揚,女人得相思病就是道德敗壞呢?有人認爲,人們對單相思的態度之所以會180度大轉彎,可能跟西方的宗教文化倡導節制女性慾望有關。那時候,女性要貞潔、保守,不能隨便表露情感,要是敢有哪個女人因爲喜歡別人,就搞得茶飯不思甚至瘋狂追求,肯定會被人說成不守婦道。

不管人們對相思病的看法如何,單相思當然不會就此消失。在1979年,心理學家多蘿西·特諾夫提出了一種現代版的相思病,叫做“深戀感”,也叫“戀愛強迫症”。強迫症大家都聽過吧,那很好理解,戀愛強迫症就是說一個人不管對方態度如何,自己心裏都會依靠對方,希望對方能喜歡自己。

沒單戀過他人朋友,可能很難理解,就算暗戀過別人的人,也可能想不明白,爲啥明明對方不理不睬,你卻還要死心塌地、一往情深、自討沒趣呢?生物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發現了這背後的驚人祕密——原來愛情跟可卡因一樣,能刺激我們大腦中的獎賞中心,讓你高興又興奮。而且,和可卡因一樣,這種感覺非常容易上癮,讓人們對心儀的對象越來越渴望。

不過,我們再挖得深一點就會發現,單相思的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很可能是另有所圖。這是怎麼回事呢?威廉·庫帕克和布萊恩·施皮茨伯格把這種現象叫做“目標關聯”

這個理論認爲,人們追求低級的目標是爲了達到更高級的目標,說白了就是得寸進尺。比如說我們想要獲得對方的喜愛,實際上可能是爲了進一步得到他們的照顧、減少自己的孤獨感,或者尋找自我價值。所以說單相思並不僅僅是愛情,裏面還寄託了更深層的東西,一個人要是最終決定放棄單戀,也許就覺得自己的生活目標也跟着沒了。

2.追求愛情的心沒有性別差異

對大多數人來說,男人和女人在戀愛關係中的角色實在是再明確不過了:男追女就是自然而然,女追男就是百年一遇。但我要說的是,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因爲身體和行爲已經出賣了你。

舉個例子,當一男一女陷入愛河,他們體內的神經化學和激素變化完全一樣,除了一個例外——睾丸素。睾丸素這個東西跟性衝動和攻擊性有關,而且男女都有。戀愛中的女人睾丸素水平升高,而戀愛中的男人睾丸素水平降低。換句話說,戀愛中的女人會變得更加強硬、充滿鬥志,會像男人一樣,對追求心中所愛無比堅決。

因此,無論是結交新歡還是挽回舊愛,男女之間的表現並沒差別。就拿2005年的一項研究來說,調查人員找來了匹茲堡大學的本科生作爲研究對象,發現男生和女生都會主動追求心儀對象。所用的手段也非常類似,無非就是發發短信、幫幫小忙、聊天、約會等等。

這還不止,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單相思的重點都是希望滿足兩種需求:親密和依戀。那麼人們爲什麼會單相思呢?說到底,愛慕之情和隨之而來的求愛行動,都是人類天生的慾望,想要找個伴侶繁衍後代。

但除了生理因素,不幸的童年經歷也可能埋下日後單相思的種子。比方說,有幾項研究發現,如果小時候被忽視或者虐待,長大後就容易發展成焦慮的依戀類型,也就是說在愛情中極其渴望親密、愛慕甚至癡狂。結果,就算對方不感興趣,他們可能也會堅持,變成神經兮兮的跟蹤狂。

3.單相思讓人癲狂

大家有沒有試過被拒絕的滋味呢?不好受吧,表白被人拒絕尤其不好受。要是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感情生活順風順水了,但對於那些沒那麼幸運的人來說,被拒絕可能會帶來連鎖反應,甚至讓人發瘋。

爲愛癡狂可能會讓人只關注自己,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爲多出格。你看電影裏那些瘋狂追求的人,又是匿名送花又是假裝偶遇,他們可能覺得是在製造浪漫,但在別人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跟蹤,還會給對方帶來各種不便和困擾。

在正常情況下,要是真正喜歡一個人,肯定不會去瘋狂跟蹤。比方說,就算你再想跟另一半聊天,聽聽他的聲音,你也不會凌晨3點打匿名電話騷擾他嚇唬他,對吧?

然而,單相思卻能讓人變成自戀狂甚至是受虐狂。舉個例子,一個女人被男神拒絕,由於完全沉浸在自己浪漫的幻想和慾望之中,她會慢慢覺得自己和男神就是命中註定,他就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這樣,女人成了典型的自戀狂,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就統統默認對方也想這樣。比如半夜的時候,她特別想聽對方的聲音,可是她並不會考慮到打電話會打擾對方休息,滿腦子都是“他一定也想我了”,她會覺得自己所有癡迷的舉動都是爲單相思所做的犧牲。

正常情況下,這種迷戀最終只會讓女人深陷痛苦當中,因爲無論怎麼嘗試,對方不感興趣就是不感興趣,她永遠得不到情感上的滿足。結果呢,她會因此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即便如此,她仍然放不開。最終,單相思就成了她和對方之間的唯一聯繫。她開始自虐地接受痛苦,甚至從中獲得滿足。這麼折騰法,難怪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說法了。

4.單相思是藝術家的好朋友

我們知道,藝術家們很多都有自己的繆斯,也就是靈感的源泉。那麼繆斯女神究竟有什麼魔力呢?難道就只是她們的美貌和帶來的快樂嗎?

如果一個人受不了讓人抓狂的單相思,他可能就會拼命工作,在別人看來,這不過是讓自己忙起來,暫時忘掉內心的迷戀罷了。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單相思其實能讓人靈感大發。

實際上,人們在戀愛中受到挫折的時候,往往會用創作來應對。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在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時候,感覺跟戀愛一樣一樣的。比方說,創作和戀愛刺激人類大腦的方式非常相似,大量分泌的多巴胺會讓人感覺幸福快樂。與此同時,大腦中負責判斷和負面情緒的區域活性有所降低。

照這麼說,藝術家和求愛者好像還挺像。你看,他們都集中精力瞄準一個目標。對於藝術家來說,他要努力創作,表達自己的藝術概念;對於求愛者呢,則是要追求自己的心儀對象。一旦達成了目標,那成就感和滿足感簡直難以言表。

當然了,到手的愛情也可能干擾藝術家的創作,本來要拿來搞創作的時間和精力全都跟人去花前月下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人要的人才能真正專心追求靈感。

就拿最近的一項研究來說,它發現社交上的挫折能大大激發藝術家的靈感。比如,被譽爲“現代舞之母”的伊莎多拉·鄧肯,把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感情經歷化爲藝術創作的源泉。她甚至曾經說過,愛情和藝術不分家。

咱們也不妨試試,把感情上的失利化爲創作的源泉,文筆好的可以寫寫小說、會攝影的可以拍拍照片,還可以畫畫、寫歌等等,沒準兒還能多找一份營生。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整個生活都被瘋狂的迷戀所掌控,那就得趕快採取措施了。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