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的人卻忽視這些描寫,忽視導演的表態,也忽視觀衆的感受,抓着一幅畫像和部分改編,非說此劇是所謂“明褒暗貶”,居心叵測,實在是無事生非,令人無法理解。
《大明風華》本身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視劇,但它在豆瓣的評分卻非常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這部劇被指嚴重不尊重歷史。除卻這一點,這部劇整體質量良好,演員們也都演技在線。
今天就與大家聊聊,筆者個人對於這部劇因爲不符合史實而導致評價不好的現象的一些看法。
以下均屬個人看法,不喜勿噴,歡迎討論。
多處改編遭詬病
這部劇的第一個風波,便是朱元璋的畫像。衆所周知,朱元璋的畫像分兩種,一種是正襟危坐的“御容”,另一種是長相怪異的“芒果臉”,目前已知後者爲後世杜撰,卻被用到了劇中,這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這一點無可厚非,筆者也覺得劇組對此不夠考究,但要像網上說的什麼“刻意抹黑,居心叵測”,個人認爲沒有。
而在《大明風華》最新兩集中,朱高熾徹底病倒後,北方戰事不利,遠征在外的皇帝也病倒,不久便去世了。去世前託夢給朱高熾,這一段情節也是非常感人。

但是卻有人指出,在歷史上的這場戰役中,明軍其實是取得了勝利,朱棣英雄遲暮,是在凱旋歸來的途中去世的。而在電視劇中,卻是永樂皇帝老年固執,不聽勸阻,各種指揮失誤導致明軍傷亡慘重,還被偷了大營,自己也病倒了。
這種改編也被廣爲詬病,甚至被認爲是抹黑了永樂皇帝。
改編真的是爲了刻意抹黑?
我不這麼看,就這場戰爭而論,電視劇是有它自己的側重點,從而犧牲了永樂皇帝的戰績。
它刻畫了爺孫三代人的患難見真情,朱棣英雄遲暮,戰況不利,他首要考慮的是太子一家人的安全,朱高熾在後方京城,也時刻掛念着父親和兒子,而朱瞻基面對爺爺和父親雙雙病倒的現實,悲痛之下也盡了自己的努力,這總體上是一種親情的體現,而戰事不利則是一種感情基調的鋪墊。
它需要一個相對緊張的局勢,來體現人物之間的真摯感情。

在這個片段的彈幕和評論裏,我主要看到了兩種聲音,一種是敬佩、緬懷永樂皇帝的;一種是吐槽電視劇抹黑永樂皇帝的。
前者不一定了解真實的歷史,但他們通過電視劇感受到了老皇帝的人格魅力;後者瞭解真實歷史,他們指責電視劇的胡亂篡改。
唯獨沒有看到因爲這部劇而對永樂皇帝產生反感的。
大部分人看到這個片段,對於朱棣的想法,並不過多地在乎他老年固執導致戰況失利,而是對他感到無盡的同情、敬佩和不捨。
朱棣臨死前有一個情節,就是他託夢給太子,兩人推心置腹,回憶從前,老皇帝還拉着兒子起來要帶他去登基,這一段處理得非常好。

我們看到這一段,只會爲之動容,爲老皇帝感到惋惜,爲父子親情而感動。回想起之前指揮失誤的劇情,更多的是會感嘆英雄遲暮,年華易逝。
我是真的看不到有一點抹黑的意思。
電視劇不是歷史
電視劇只是電視劇,就像小說只是小說,戲曲只是戲曲。《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是不是抹黑了後者?《西遊記》的唐僧窩囊無用,是不是抹黑了玄奘法師?《大秦帝國》公子卬各種騷操作,是不是抹黑了這位戰國名將?
如果按照《大明風華》“刻意抹黑”的思路,那麼這些作品都得被打下神壇。
但是我們依然認爲這都是優秀的作品,是爲什麼?

因爲評價這類改編作品的好壞與是否尊重歷史無關,而是與作品的質量有關。古裝劇、歷史劇的劇情修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關鍵是它改得好不好。我們吐槽一部作品,應該是因爲它的劇情、演員、音樂,而不是因爲它是否符合歷史。要求影視劇、小說、戲曲符合歷史,那恐怕絕大部分連及格分都沒有。
如果《大明風華》的差評是因爲它的劇情,那我們尚可具體討論,但我看到的大部分差評,居然是因爲它不能完全符合歷史,這就很強人所難了。
請收起你的刻薄
《大明風華》劇情和演員的演技都比較過關,戰爭場面也是實景拍攝,真馬上陣,很多大場面非常壯觀,足見劇組的用心。
導演張挺在近期談論拍攝理念時表示:
明王朝在早期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爲中華民族提氣的時代。這個時代有昂揚的歷史精神。包括諸如鄭和下西洋等,是非常張揚的,折射出一種地理精神、一種大冒險時代的精神。

導演對外表態是這樣,而從電視劇上看,我們也足以看出對明朝初期的盛況體現得非常好,鄭和下西洋的波瀾壯闊,明軍出征的威武場面,都着實令人感到激情澎湃。雖然作爲一部後宮劇,不可避免地有不少戀愛劇情,但總體上來看還是更多地刻畫了大明盛世。

在我看來,《大明風華》是一部難得的好劇,裏面的大部分角色通過演員的精彩演繹和劇情的恰當處理,都體現了各自的人格魅力,圈粉無數。相反幾乎沒有哪個人物被觀衆反感,所謂“刻意抹黑”更是不存在,請某些人收起你的刻薄,別整天守着幾分米見方的鍵盤,無事生非,指點江山,義憤填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