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富含蛋白質、鐵、鉀、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等營養元素,常飲豆漿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而油條含有豐富的磷、維生素b5、粗纖維、鈣及較高的能量,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深受人們的喜愛。豆漿和油條是我國傳統的早餐食品和大衆化小喫之一,它們的製作工藝也比較簡單。那麼,我們在家自制油條豆漿時應該注意什麼呢?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給大家獻上安全小貼士:

一、原料的選擇

(一)麪粉

油條使用的麪粉可選擇中筋麪粉。適量的溼麪筋含量有利於增強麪糰網絡結構和二氧化碳的保持,有利於油條的膨脹。但若麪筋含量過高,會使得油條的比容變小,油條的品質降低。因此,製作油條的最佳麪粉是中等筋力的麪粉,這種麪粉具有適中的筋力強度和較好的麪糰延伸性,麪糰易於製作,炸製出的油條膨發性好,口感外酥內軟。

(二)黃豆

一般東北大豆粒子比較圓,顏色比較深,而且有光澤,看起來比較好看。南方的大豆相對來說,籽粒沒有那麼圓,一般是橢圓形。專家推薦製作豆漿使用南方的大豆,因爲南方大豆蛋白質含量比較高。除此之外,大豆根據顆粒還可以分爲小粒、大粒和特大粒三種。製作時,應儘量選擇顆粒較小的,因爲顆粒較大的一般都是菜用大豆,價格也比較高,更適合炒菜醃製。要注意的是如果有黑點、有蟲眼、有色斑的豆子,應該先挑出去,這樣榨的豆漿才比較健康。

二、選用無鋁膨鬆劑

中國傳統油條所用的膨鬆劑是明礬和小蘇打,它們反應後產生氣體使麪糰膨鬆,同時生成氫氧化鋁膠體使麪糰油炸後產生酥性,賦予成品良好的口感。但過量使用明礬會使成品中含有大量的鋁,攝入過量的鋁可加速老年癡呆症同時還會抑制消化道對磷的吸收,致使血清無機磷水平下降,使骨骼軟化。因此,在家制作油條建議選用無鋁膨鬆劑。

三、控制加熱溫度

豆漿一定要充分煮熟再喝,因爲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細胞凝集素、皁素等物質,這些物質比較耐熱,如果豆漿未煮熟進入腸道,會刺激人體的胃腸黏膜,使人出現一些中毒反應,表現爲腹痛、嘔吐、腹瀉等。通常,鍋內豆漿出現泡沫沸騰時,溫度只有80℃~90℃,這種溫度尚不能將豆漿內的有害物質完全破壞。此時,應再繼續煮沸5~10分鐘後,使泡沫完全消失,這樣才能使有害物質被徹底分解破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