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如畫裏,惠山古鎮、盪口古鎮和南長老街都是人流如織,相較之下,江陰長涇老街更安靜,更有人間煙火氣,也更接近日常生活本來的味道。這一次,我們的【微遊無錫】自媒體聯盟,來到了這條千米石板老街……

充滿人情味的老街

長涇老街,如一位神祕老人,南倚太湖,北望長江,一襲黑白相間的棉麻布衫,有着木質窗花的圖案,沿着楊柳細腰的水韻波紋,依稀可見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跡。

你沉靜、秀美,三寸金蓮,足不出戶,隱逸在枕水江南的傳說裏。走進千米青石板的老街,我突然變得很安靜,安靜得可以聽見老街的呼吸。

走進長涇,宛如走進一幅色彩絢麗的潑彩水墨畫,這裏粉牆黛瓦,小橋流水,千年不朽的湖光水色,以其吳韻楚風的獨特魅力,向世人展示她迷人的風采。

現在的長涇老街說不上有多熱鬧,聽在街上住了一輩子的老人說:曾經街上米店、布行、書場、茶館、南北雜貨、客棧、浴室、裁縫鋪等應有盡有,每天清晨,四鄉的農夫村婦,肩挑手提,向老街聚集,售賣着他們的“土產”。所有店家的夥計或老闆,早已把木排門打開,排開貨物,站在店門口,滿面笑容地等待顧客的到來和一天生意的開始。

老街兩旁明清時代的民居建築不少隱藏在高高的圍牆裏。河北老飯店、上官雲珠故居、宋廳、王廳、李廳、汪家石牌坊等都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從長涇老街走出衆多名人:一代影星上官雲珠,革命烈士張大烈,天文學家沈璿,國務院終身參事、“和平老人”張豐胄,“兩彈一星”元勳張大煜,著名導演韋布、韋廉……

長涇老街餅兒香

《長涇月餅進皇宮》的故事,人人皆知。這則故事查有實據,光緒二十九年(1903),當朝宰相常熟人翁同龢回鄉省親,路過長涇,嚐到了長涇月餅,大加讚賞,就買了一批,帶往京城,獻進皇宮。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喫了,非常高興,每年中秋節都要派人到長涇來採辦大批月餅進宮。長涇月餅由此名滿天下,成爲貢品。

民國年間,江陰詩人沙曾達在《澄江詠古錄》中曰:“長涇月餅在東鄉,名重一時,伏油重酥,品類滋繁,每屆中秋節時,遠近爭購者絡繹不絕。”

作爲曾經的朝廷貢品,長涇月餅一直以香酥脆甜、油而不膩著稱,滿街飄香的長涇月餅令人垂涎。在長涇老飯店除了有十幾家作坊的月餅展示,每年中秋節前後還會舉行“長涇月餅文化旅遊推廣活動”。

在活動中,有月餅diy製作、非遺文化項目展示、旅遊景點免費開放等方式,進一步宣傳長涇旅遊資源、推廣長涇月餅非遺製作技藝,深入挖掘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內涵,不斷厚實長涇的文化底蘊。

正趕上歡樂的非遺文化活動……

敲鑼擂鼓聲起,巡遊隊伍穿街走巷,男女老少沉浸其中,傳統的非遺文化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得到傳承和展示。

美麗旗袍與古鎮風景相融合,自然多了一分靈動秀美的韻味。旅遊節期間,在長涇邂逅旗袍文化,開啓一場風情穿越之旅。

在小鎮中聆聽歷史,在歷史中徹悟長涇。如今,漫步涇水河畔,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徜徉在碧波盪漾的河邊,看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觀百花爭奇綠樹婆娑,賞五光十色萬家燈火,無論是幼稚頑童,還是耄耋老人,都可以在這一物一景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安寧,一份快樂,一種詩意。

和盪口、惠山古鎮及南長老街相比,長涇老街在人們視線之外保留了更多原生態的淳樸和寧靜。長涇老街的居民延續着祖祖輩輩的習俗,續寫着百年記憶。

花一個下午去長涇老街走走,聽聽老街的故事,看看老街的兒女,體會一下越來越難得的鄉愁和煙火人情味兒吧。

地址:江陰市虹橋北路長涇老街

自駕路線:通錫高速公路-暨南大道-雲顧線-虹橋北路-長涇老街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

把旅行交給無錫

版權及聲明

1,本公衆號的採編或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微信號所轉載的文/圖/音視頻等,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屬於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僅作分享。

3、本微信號所轉載內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不願意在此刊登,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刪除。

圖片來自微遊無錫採風團(潘部,阿健,龍歌,紫諾,範星,俞偉,黃星皓,無錫東俠,劉曉旦,天浩之雲等,排名不分先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