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夏衍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写的一篇《脏话风波》引起了不少人关注。该学生在文中记述了班级里发生的一种不文明现象——讲脏话的同学越来越多,班主任为遏制此类现象,煞费苦心,与学生“斗智斗勇”。

——4月10日《台州日报》有记者调查发现,小学生说脏话,一般从三年级会冒出苗头,无论学习成绩好的还是一般的,都会说脏话。据专家解读,小学生热衷说脏话有多种原因,有的是为了引人注目,有的是内心冲动发泄不满情绪,有的是模仿、出风头、炫耀,还有的是情绪压抑想释放。以笔者浅见,成年人讲脏话,恐怕也不外乎这些原因。

孩子的脏话从哪里来?显然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都是从成年人那里学来的。所以,要让孩子远离脏话,成年人得先把脏话憋回去,成年人管不好自己,把脏话传染给了孩子,这就怪不得孩子。因此,与其讨论孩子们的脏话问题,不如探究一番成年人的话语管理规范。

爆粗口,说脏话,在社会上并不鲜见,其文化解读多半是一种“骂是爱”的传统情结,是感情表达的特殊方式,玩儿的是修辞格。人与人打交道时,相互说笑,擅长“骂着玩”,往往会使对方感到“亲切”,便于沟通。几年前有媒体爆料,因河道倒废渣问题,山西平顺县一位干部发狠话:“只要冲不了我老百姓,你淹了河南,关我屌事!”他的本意恐怕也不是非要淹河南,只是一种情绪强调罢了。这样来看,脏话也并不十分可恶,但脏话终究还是脏话,而非雅辞。世事在变,只有丢掉脏话这种“传统情结”,才算有文明范儿。

有人说,孩子讲脏话属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是网上语言不干净带来的影响,这些判断都是对的,但都不彻底。无论是家庭的影响,还是网络语言的传染,始作俑者说到底还是成年人。有些脏话,自古有之,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有的见载于典籍作品,有的属于口口相授,才有今天的脏话“洋洋大观”。即便是近些年流传的网络脏话新宠,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大凡能编出“精彩”脏话的人,还真不是泛泛之辈,没有一点才气,怕也讲不出广受追捧的脏话。如果一味责怪孩子讲脏话,还真是高看他们了。

脏话也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有的人爱说脏话,是因为有的人爱听。有些快手抖音之类,全靠说脏话赚流量,你说,离开脏话能行不?一些脏话成为流行语,并非其有先天之能,而是某种利益链条推波助澜的结果。所以,老脏话打住要靠成年人的觉悟,新脏话“灭族绝种”要靠净化网络空间,这些做到了、做足了,语言垃圾自然偃旗息鼓,再不会污染我们的下一代。

小学生说脏话成为带有共性的行为,这就不是某个老师的管教问题,也不好说是家长的教育问题,肯定与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孩子像白纸,免不了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社会环境,都在时时刻刻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只有成年人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当孩子习惯性地说出一些粗话时,你可以给孩子找一些替换语句,这样给孩子做示范,要比一顿训斥更管用。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微信公众号“求智巷”(qiuzx03)联合发布)

作者 | 张全林

编辑 | 蔡寅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