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作者授權

近年來,國內高校的英語教學廣受詬病。許多高校教師抱怨說,學生們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用於英語學習,甚至擠佔了專業課的時間和資源。學英語的學生同樣叫苦不迭,因爲英語是大學必修課程和考研必備科目。即使就讀於中文、考古、體育、動畫等實際上並不需要經常使用英語的專業,照樣免不了“死磕”英語。所以許多人不由得發問——學英語到底有用嗎?

這裏可以給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答覆:學英語確實很有用,但是高校裏教的英語卻不見得有用。換言之,高校英語教學的投入產出比極低,已經成爲國民教育進步的阻礙。

對於所有的理工農醫專業,以及一部分文科專業,英語確實非常有用。理工農醫專業存在閱讀科學文獻的需求,而世界上90%的科學文獻都是用英語寫的。英語很差,等於接受信息的能力很差,對於學術深造和勞動實踐都極爲不利。許多應用性的文科專業也需要英語鋪路,例如,法學專業畢業生可能參與涉外訴訟,會計專業畢業生可能參與大量涉外經濟活動,良好的英語基礎也會幫上忙。因此,諸多行業都客觀上存在對英語能力的需求。

然而,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只能用“可悲”來形容。可悲的地方在於,儘管逼迫學生花大量時間學習英語,但是學生實際使用英語的能力非常低下。許多理工科學生直到研究生階段,閱讀英文科學文獻仍然非常費勁;英文寫作水平則更加慘不忍睹,若無師長相助,寫出來的東西會被英文科學期刊直接打回來。筆者曾出於友情,幫助211大學的幾位博士生修改過英文論文稿件。說是修改稿件,可是實際工程量如同把一棟大樓的非承重牆全砸了,然後重新砌磚、搞內外裝修。高校學生花了大量時間學習英語,卻無法有效地使用英語。問題何在?

說得直白一些,高校英語教學的導向就是根本錯誤的——事情壞就壞在,制訂高校英語教學方案的,大都是搞英美文學研究出身的學究。他們對於英語在社會化大生產和勞動實踐中的需求,簡直一無所知。因此,他們編寫教材僅從一己的狹隘視角出發,並未考慮英語在勞動實踐場景中的實際應用。

現行的大學英語精讀、泛讀等教材,裏面收錄的文章多爲通俗文學作品。於是問題來了:

日常生活的常用表達,基本沒有。

科學研究的英語基礎,毫不沾邊。

商務活動的常見場景,不曾顧及。

組織語言的常用技巧,並未傳授。

如上所述,一堆通俗文學作品拼湊出來的大學英語教材,說穿了就是“四不像”。真正有用的東西,一樣都沒有覆蓋到。所以,高校英語教學的突出弊病就是“學非所用”——高校學生學習英語又不是爲了進行英語文學創作,沉溺於通俗文學作品的意義何在?即便是那些以良好成績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學生,仍不具備多少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無法獨立寫作英文論文,難以寫出表達精確的英文郵件,不堪應對使用英語的商務環境,甚至看不懂英文說明書,這就很尷尬了。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教育系統中,最不缺的就是因循守舊卻自以爲是的傢伙。他們之所以用某種方法做事,並不是因爲這麼做最合理、有實效,而僅僅是因爲以前的人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呢,高校英語教學搞了幾十年,仍然換湯不換藥。知識結構決定人的思維方式。只要還是那幫搗鼓英美文學的學究負責規劃高校英語教學,高校英語教學就不會有什麼起色。

高校英語教學應該如何改革呢?關鍵在於擺脫陳舊思維——首先明確高校英語教學的具體目的,爾後由目的反推合理的教學內容。大學英語教材“四不像”的可笑狀況,根源在於教學目的不清晰。應該以不同的教學目的,將非英語專業的高校英語教學分爲3個不同的培養路徑:科技英語,商務與涉外英語,普通英語。

科技英語:理工農醫類專業應統一學習科技英語,並作爲研究生考試的科目。科技英語在實際應用中特別強調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嚴謹性,而這也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地方。科技英語的閱讀理解應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等基礎研究領域的科普文章爲主,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也有利於協助學好理工科的基礎課程。科技英語對英文寫作能力的要求,側重於表達的條理性和邏輯性——這些恰恰是中文口語表達中較爲不受重視的地方,所以需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相關的寫作技巧。

商務與涉外英語:法學、經濟學、財會、金融等應用性文科專業,可學習商務與涉外英語,並作爲研究生考試的科目。商務與涉外英語的定位就是與實際應用場景配套,必須覆蓋法務和商務活動中的常用詞彙。畢業生將來是要拿這些本事喫飯的,不能連一份上市公司的英文財報都看不懂。教學內容應大量設置與財經和民商法相關的閱讀理解內容,並且對聽力和口語設置較高的要求,這有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未來的社會角色。

普通英語:普通英語作爲大學通識教育的一部分,不作爲研究生考試的科目。未來工作場景中很少用到英語的專業,如中文、考古、以及諸多體育類、藝術類專業,只學習普通英語就可以了。普通英語定位於與英語使用者進行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所以應側重於生活場景的各種會話,例如問路、購物、住酒店、進出海關、尋求幫助,等等。

筆者多年從事生物製藥領域的科學研究,恰好又有大量涉外商務活動的經驗。正因爲筆者有着豐富閱歷,對於英語的實際應用是有話語權的。英語教學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已經浪費了大量教育資源,甚至嚴重挫傷了許多人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我們應該明確一個基本思想——教育爲社會化大生產服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的勞動能力。勞動創造了人類文明,勞動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求。倘若消耗大量教育資源,卻沒有培養出受教育者的勞動能力,那絕對是教育的失敗。高校英語教學再不能把持在一羣無所作爲的學究手裏,而必須與社會化大生產和勞動實踐的實際需求相結合,開闢一條全新的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