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項羽能不能做到是個問題,因爲他篤信武力,遠沒有劉邦那樣高超的政治謀略,如何解決掉諸侯王就是一個棘手難題。必然會,於項羽來說,沒有劉邦只不過是少一個分封土地的諸侯王罷了,但諸侯王還會爲了利益大打出手,而不是和睦相處。

項羽稱帝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他不會馬上去做,假如去做了,也許還做不到,而不是鴻門宴中殺不殺劉邦的問題。因爲“稱帝”雖是歷史趨勢,但還要看個人的能力與天賦。顯然,從表面上看項羽具備以上條件,但是他還缺乏一點韌性。好比用同樣的食材去做一鍋菜,有的人就是比別人做的好喫。


按史書上講,項羽是討厭當皇帝的,他的人生哲學是“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所以他纔會入關燒了咸陽,搗毀秦國老剿,然後大封諸侯,完事大吉。但是,分封天下並不是項羽想像的那麼簡單,當他回到彭城還沒有過足“衣錦還鄉”癮時,齊國就開始動亂,緊接着劉邦出漢中,煽動彭越等諸侯勢力開始攻擊西楚政權。於是,暴秦剛除,楚漢戰爭又接着上演。


那麼,如果劉邦死了,諸侯還會作亂嗎?必然會,於項羽來說,沒有劉邦只不過是少一個分封土地的諸侯王罷了,但諸侯王還會爲了利益大打出手,而不是和睦相處。或許項羽最初不會意識到諸侯王林立帶來的弊端,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及現實情況的打臉,他必然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如此一來,是統一天下結束戰亂,還是讓天下亂成一鍋粥,或是等待“下一個劉邦”的誕生來解決這些問題,項羽必需做出選擇。並且唯一的選擇就是統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這就是從春秋戰國數百年紛爭給出的一個答案。秦始皇能意識到,劉邦懂得效仿,只要給項羽時間,相信他還是有此悟性的。


但是項羽能不能做到是個問題,因爲他篤信武力,遠沒有劉邦那樣高超的政治謀略,如何解決掉諸侯王就是一個棘手難題。縱觀歷史,劉邦採用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即先將諸侯王安慰下來,給他們封地,讓他們麻木,然後逐個剷除。而項羽多半會採用秋風掃落葉的方式,打算將諸侯王一併消滅,結果陷自己於孤立狀態,成爲衆矢之的。如此一來,即便項羽如一頭大象,但很有可能被一堆耗子咬死。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