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在脊柱外科臨牀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但隨着目前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臨牀上對於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方式也多樣。爲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脊柱外科龍厚清教授做客家庭醫生在線並作出詳細講解。

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治療方式哪種效果好?

據瞭解,目前椎間盤突出症有三種手術治療方式:

一、微創手術,但並不推薦使用。龍厚清教授解釋道,微創手術的優勢在於可以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影響,減少對肌肉的損傷,加速患者術後的恢復速度。目前運用較多的是椎間盤鏡、椎間孔鏡、側路鏡等微創方法,無論哪一種微創都是在工作通道下通過屏幕來展示操作的範圍,處理不好還容易引起神經的損傷,影響手術效果,提高術後復發的可能性。

臨牀上微創手術術後患者復發病例較多,遠期治療效果仍需要多病例和多中心的研究和長期的觀察。龍厚清教授說道“國外有很多資料表明這些方法有太多負面作用,從專業的角度上看,以前射頻、消融、溶媒這些方法,國內外也對此做了很多的工作,認爲這方法都不是太科學,或者發現有更好的可行方法,所以現在並不推薦使用”。

二、椎間盤摘除術,是目前運用最多,且得到最多認可的一種手術方式。龍厚清教授表示,國外還有對這個手術的大綜病例研究,研究發現患者術後10年、20年後效果都非常好,複發率並不高,只有3%到5%。

三、各種融合手術、固定手術。手術將突出的椎間盤間隙清理掉,再通過打椎弓根釘固定,讓兩節融合成一體,能徹底解決病症防止復發。但這種手術仍會殘留一些併發症。龍厚清教授說道:

1、打釘容易誤傷神經,對於骨質不好的病人可能還會日後出現斷釘、或者長不好的情況;

2、對於骨質疏鬆的病人,打固定後可能還會出現釘子容易鬆動。對於病人兩節骨頭之間沒有出現鬆動等不穩定的狀況並不推薦打釘;

3、40歲以下的病人也不建議使用內固定,還是選擇椎間盤摘除術爲好。

還有一種是既做固定但又不做融合的手術。與前者相比只是加了固定但又能微動。動態固定的方法仍存在很多問題,目前這個手術臨牀運用也不多。

椎間盤突出症接受手術後爲何患者仍感疼痛?

由此可見,對於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選擇手術方式還是依據病人病情以及相關臨牀數據作選擇爲好。但有些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在做完手術後,仍然存在疼痛的症狀沒有改善的情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在採訪時,龍厚清教授指出:

1、神經壓迫比較厲害的患者會在術後三四天時神經根水腫明顯出現疼痛,在此期間患者若服用相關藥物仍有這種狀況,可能是受到牽拉對神經根造成刺激的原因。

2、融合手術時產生的殘留碎片卡在神經上也會引起術後神經疼痛。龍厚清教授說道:“疼痛要看腰痛還是腿痛。如果腰痛可能是肌肉軟組織反應性炎症,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會自己慢慢消失;但如果是神經根的症狀,要明確神經根的症狀,判斷麻木的位置,肌體不好的位置。做CT、核磁共振檢查哪個地方殘留了東西,明確疼痛的根源”。

3、確實找不出什麼原因的疼痛,這種情況主要來自病人的精神因素,內心放大了術後的反應,這種情況多發生於更年期女性患者,這類病人可以適當使用抗焦慮的鎮靜類藥物加以改善。

龍厚清教授提醒,這種情況並不多見但臨牀也可能發生,最關鍵的還是要搞清疼痛的原因,進行鍼對性的治療,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