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歷史上的郭解說起

司馬遷所著《史記》,專門有一篇遊俠列傳。其中寫了古往今來(自春秋到西漢)時期的著名遊俠。

所謂遊俠,就是李白詩中所寫“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那種人。

古代俠客,一個人,一把劍,縱橫江湖,活得可謂非常瀟灑。所以羨慕他們的人很多。

司馬遷同時代,剛好就有這樣一個大俠,粉絲遍天下。他就是郭解。

就連司馬遷本人也對他誇讚有加。在遊俠列傳郭解傳結尾,司馬遷這樣寫:

太史公曰: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然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爲名。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既乎!”

注意這句話,“然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爲名。”這郭解就如同西漢的及時雨宋江,自己有點錢,喜歡和人結交,天底下混黑道白道的人都知道他,都覺得能認識他是很大的面子。連司馬遷都不例外。

不僅是司馬遷,連大將軍衛青也爲他說好話。當年漢武帝打擊地方豪強力度很大,特意遷移天下各郡國富豪到他的茂陵一帶居住,方便監視。郭解因爲在地方上的名聲太大,地方官報了他的名字,結果

衛將軍爲言:“郭解家貧不中徙。”

看看,連大將軍衛青都出來給他說好話。漢武帝說,連你大將軍都出面說情,可知這個郭解一定很富豪,所以必須遷過來監視。

郭解搬家過程中,地方上來送行的人很多,送他了一千萬錢。想想看着是什麼效應?這就是粉絲效應啊。

再後來郭解因爲和地方官有矛盾,他的侄子殺了人家,這郭解亡命天涯,一路上都有粉絲幫忙。等到終於抓到了他,漢武帝派使者來進行專案處理,郭解的門客居然殺了使者同行的儒生。

漢武帝大怒,要求徹查此案,結果又來了一堆說情的官員,說第一郭解之前犯法的事兒都發生在陛下您大赦天下之前,這些都不算數了;第二現在這些事兒都是郭解的門客等人乾的,和他沒有關係。

漢武帝聽了這些話,更加憤怒,最終以“坐大不逆”將郭解族滅。

爲啥?

因爲他的影響力太大了。太能煽動人了。用御史大夫公孫弘的話來說

“解布衣爲任俠行權,以睚眥殺人,解雖弗知, 此罪甚於解殺之。當大逆無道。”

郭解的故事說到這裏。

2、由肖戰粉絲瘋狂刷榜引發的反思

但是本文想說的不是郭解,而是肖戰。

當然肖戰無論哪個方面都遠遠比不上郭解。但是有一點,他們很相似。那就是他們的粉絲真的很喜歡他。

古代並沒有偶像明星這個說法。如果有,郭解絕對是西漢武帝時期一大偶像,你看連司馬遷、衛青這些名人都紛紛爲他說好話。他搬個家,各界粉絲送來一千萬錢(摺合現在一個億左右)。

你看這次肖戰的新歌,粉絲也就給他刷了一個億嘛。

都差不多。

但是,郭解因爲自己的狂熱粉絲效應,最終被漢武帝砍了腦袋。

如今肖戰會如何呢?

最近,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很有深度的文化評論文章《飯圈文化的哲學省思》

很有深度,真的很有深度。

這篇文章,通篇並沒有提到肖戰兩個字。而是用了“某男星”代替,但是大家都知道這篇文章說得是誰。尤其開頭從227事件說起,那就更加昭然若揭了。

但是,你要以爲光明日報有這麼大閒心來說某個男明星,那就太天真了。

光明日報要批判的是“惡臭飯圈文化”。而肖戰的粉絲是最能詮釋這個詞的典型代表。

在互聯網時代下,新的飯圈文化,由於藉助了信息化時代的便利,它所帶來的那種呼嘯般的聚集,遠遠超出之前任何年代。

想當年,80後、90後追星的時候,最多不過是在牆上貼各種的明星海報。

雖然間或有非常瘋狂的粉絲,會做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追星舉動。比如當年那個楊某娟瘋狂追星的故事,轟動一時,造成了很大影響。

但歸根到底,80後追星,往往都是個體行爲,對其他人的影響,最多是媒體報道了以後,有所觸動,可能也會誤導別的粉絲。

但是80後這些瘋狂粉絲,沒有聚合成羣。因爲當年還不像現在的信息時代,一個手機,一個公會,一大羣人就聚集起來,結果搞成了無意識的羣體狂歡。

不客氣地說,現在的飯圈文化,有點類似於宗教。沒錯,就是宗教。

古時候那些瘋狂的宗教粉絲,爲了給自己心目中的神塑造一個泥像,恨不得傾其所有;

如今的某些瘋狂粉絲,爲了讓自己的偶像保持“頂級流量”身份,他們也不吝惜自己的金錢。

而且由於有了公會引導,所以這些粉絲的行動整齊劃一,完全成爲了某種有組織的行爲。

具體就體現在最近肖戰新歌《光點》的刷榜單方面。

大家都知道,這首歌被刷成了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暢銷的數字專輯,網絡銷量超過3000萬張,金額超過1億人民幣。

而歷史上,所有華語流行歌手的正版專輯銷量從來都沒有這麼高的數字。

在這首歌的離奇銷量背後,離不開肖戰粉絲組織的功勞。

他們在網上製造話題,引導其他粉絲投錢。

這種瘋狂的行爲,和那些狂熱的宗教粉絲爲了給菩薩塑造一個泥塑金像而紛紛出錢出力的行爲,非常相似。

3、粉絲爲何會如此瘋狂花錢?

那麼,粉絲們爲何會如此瘋狂花錢呢?

光明日報這篇文章說了,這和某種“追隨受難者的殉道者”心理有很大關聯。

注意這2段話

一方面,粉絲們都覺得自己的雪花非常慘。

爲什麼慘?

自己的雪花被資本擺佈,被其他羣體中傷,沒有粉絲們的支持,他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

所以粉絲們不支持他,誰支持他?

而且越是因爲外界的打壓,越是激發了粉絲羣體的某種母性同期心理,以及某種逆反心理,你們不是都要打壓我的雪花嗎?我們就偏要你們看看,我們的雪花打不垮。

粉絲們進而在這種同仇敵愾的氣氛中,自我感動,自我昇華,他們獲得了一種難以形容的愉悅感。進而促使這種瘋狂的行爲得以持續。

這就是這次肖戰新歌《光點》能夠刷到如此銷量的根本原因。

光明日報這篇文章,進而深度分析了瘋狂粉絲們的這種瘋狂心理。

這真的非常類似某種傳教了。追隨者(粉絲)出於對偶像(受難者)的同情,覺得自己成爲了殉道者。

最終他們自我感動於這種殉道者的意象之中。

更可怕的是,這羣狂熱粉絲具有非常強的“安利”效應。正如文章所說

正因爲飯圈要求粉絲們不斷地進行消費和投入,爲自己的雪花確立頂流身份。由此,不斷吸收新的粉絲,獲得新的購買力,就成爲了亟欲幫助雪花維持頂流頭銜的粉絲們的必然選擇。

在飯圈中,旨在贏得新粉絲的“安利”極爲重要。甚至有人喊出了“安利是合格粉絲的終生事業”這樣的口號。在消費主義的規訓下,原本“自娛自樂”的理想已經從根本上不再可能,一旦爲自家雪花贏得“頂級流量”身份的慾望出現在飯圈之中,飯圈的擴張和話語的傳播就已成必然。

如果大家注意網上肖戰粉絲的發言。其實挺有趣。

尤其是對於那些批評肖戰的言論,很多肖戰的粉絲一般不會生氣,他們甚至還要辯解一番,試圖把肖戰的反對者拉過去。

比如這位媽媽粉維護肖戰的評論

陽光,乾淨,不屈不撓,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買專輯,第一次支持一個讓人心痛的別人家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象他那樣:禮貌、剛正,三觀正,有才華……

實話實說,肖戰在他粉絲的眼裏,真是完美得不能再完美了。

所以說這才叫惡臭飯圈文化啊。一個流量小鮮肉演員,他的公衆形象基本上就是他出演的角色,頂多加上參加的綜藝——那也大多數都是公司安排的。我實在是想破天也想不通,他哪裏來的三觀正?哪裏來的有才華?至於陽光、乾淨什麼的,無非就是長得好看罷了。

咱們現在娛樂圈的的這些飯圈文化啊,真的到了不能不整治的程度了。看看這追星都追得魔怔了,內心已經完全被洗腦了。

這樣一羣狂熱的粉絲,被偶像明星背後資本控制的所謂公會組織起來,想想就很可怕啊。

227事件只是一個一個很小的案例而已。

尾聲:

其實肖戰本人,在整個事件當中,只不過是資本控制的一個提線木偶而已。他在整個過程中,根本不可能,也無法表達出他的真實聲音。

他唱《紅梅贊》,然後又出新歌,刷榜,這背後無法是資本在試圖挽救他們好不容易打造出的,一個能夠瘋狂吸金的工具。

事實證明,肖戰的粉絲消費能力也確實夠強大。如此看來,背後的資本還真捨不得這個能下金蛋的鵝啊。

但是,肖戰的粉絲越是能折騰,越是證明娛樂圈的飯圈文化已經走到某種不能不警惕的程度了。也就到了不得不整治的程度了。

前面咱們說了,對於現在的娛樂圈飯圈文化來說,偶像就相當於一個泥塑佛像,粉絲就如同狂熱信衆。對於大多數狂熱的信衆,其實不好對他們怎麼樣。因爲世界上的傻子太多,騙子根本不夠用。

所以唯一的辦法恐怕就是砸碎這個泥塑佛像,讓信衆們失去可以寄託內心的那個符號。時間長了,狂熱粉絲自然就消退了。

就像當年韓劇在中國太流行,所謂的“韓風”成爲娛樂圈一大現象。但是後來韓劇被禁了以後,你看現在還有人提韓國偶像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