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說項羽三萬精兵大敗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是經典,韓信以三萬弱兵滅趙的二十萬大軍,則更是經典中的經典。無奈,劉邦只好派韓信滅魏。

大家好,我們的侃爺聊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彭城戰敗後,劉邦一直退到滎陽時,終於組織起有效防禦,纔算有所安定。
滎陽因爲在秦帝國時就建有糧倉,所以劉邦的軍糧無憂。蕭何又在關中調集一些老弱補充滎陽兵力。韓信也把各路的殘兵敗將收集起來補充軍力。劉邦又命灌嬰組織了一支漢軍騎兵軍團。
別說這支新組建的騎兵團還真不負衆望,在滎陽東部大破楚軍,劉邦總算是可以安定地喘口氣了。可是,氣還沒喘幾口氣呢,心煩事又來了。劉邦的後方出了三國叛亂。代、趙兩國退出聯盟,一起叛漢。
代國的國王陳餘是趙王歇所封,所以陳餘的代國只留有國相領國,陳餘則留在趙國輔佐趙王歇。劉邦在東出前邀請代、趙兩國加盟時。陳餘提出過一個條件,就是讓劉邦把張耳殺了才肯加盟。
劉邦就把一個長得很像張耳的人殺了,把那個人的人頭送給陳餘。這樣代、趙兩國才加的盟。
結果後來陳餘發現張耳沒死,原來自己被劉邦騙了,這下就炸鍋了,連同着趙國一起叛漢。魏王豹叛漢。西魏王叛漢是個很有料的故事。
魏王豹有個寵妃叫溥姬,這個溥姬是她母親與魏王宗室的私生女。她母親曾請過相面大師給溥姬相過面,這位相面大師一見溥姬便說:此女“當生天子”。魏豹稱王后,溥姬的母親便把溥姬送入魏豹宮中。
當魏豹得知溥姬“當生天子”一說時,心中“獨喜”。從此勾起了魏豹的天子夢。想當天子就不能投靠劉邦,所以魏豹打起了獨立的算盤。
如果說代、趙兩國叛漢使劉邦不爽的話。那麼西魏叛漢對劉邦則是威脅。因爲魏國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魏國在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南下可輕易地切斷滎陽漢軍的糧道。西行可繞到漢軍的大後方關中。
此時的劉邦又正和楚軍殺得熱火朝天的,實在是抽不出兵來平魏。劉邦只好派酈食其去說服魏王重新歸漢。但是此時的魏豹一心做着他的天子夢,死活不肯歸漢。無奈,劉邦只好派韓信滅魏。
韓信第二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豹在蒲坂設重兵嚴守,企圖死守臨晉關。韓信一邊在臨晉關收集了大量船隻、糧草,擺出十足的氣勢強渡黃河的假象。
另一邊在臨晉上游夏陽的少梁渡口集結重兵,用甕、罐和木筏悄然渡河,從側後翼偷襲魏都安邑。曹參作爲先鋒,先攻打蒲坂東面的東張,大敗魏軍。魏豹急忙調兵回防。
然,韓信已經把安邑佔領了。魏豹只好向東逃跑。曹參一路直追到曲陽,又打了魏軍一個落花流水。追到武垣終於活捉了魏王豹。
公元前205年,韓信攻下平陽,抓獲了魏王豹的母親、妻子和兒女。此後韓信繼續平定全魏國,置河東、上黨、太原三郡。韓信八月份率三萬人伐魏,九月份平魏,歷時僅僅兩個月。西魏國滅亡。
溥姬被當成戰利品,被收入劉邦後宮做紡織女工,因長得漂亮又被收進後宮。溥姬有兩個發小姐妹正得劉邦的寵。一日他們三人聊天中提到溥姬,劉邦聽過溥姬的故事後挺同情溥姬,便召見了溥姬。
這個溥姬很會說話,見到劉邦就告訴劉邦說,昨夜我夢見一條大蟒蛇盤在我的腹部。劉邦與蟒是有緣的,他自己就是他母親與巨蟒的感生子。起義時,也是斬巨蟒起的義。
所以劉邦一聽這話,馬上說:好徵兆,今夜你留下待寢,我來成全你。這一夜,老天真的給溥姬送來一子,名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溥姬的確是生了個天子,但不是魏豹的兒子。
想想魏豹也是挺可憐的,沒仔細調查清楚,糊里糊塗的白做了個白日夢,白白地把條命丟了。韓信滅了西魏後,便收編魏軍散兵降將,補充壯大自己的兵力,一時間聲勢浩大起來。
劉邦一爲加強滎陽軍力,二爲削弱韓信的將權。並從韓信軍中抽走精兵,餘三萬老弱兵給韓信讓他去滅趙、代兩國。韓信二話不說,率三萬弱兵先攻代國。此時陳餘還在趙國,代國只留國相夏說領國。
夏說是文臣,不懂軍事,韓信三下五除二的沒費多大勁就殺了夏說,滅了代國。接下來是滅趙。若說項羽三萬精兵大敗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是經典,韓信以三萬弱兵滅趙的二十萬大軍,則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項羽對劉邦是三萬精兵對聯軍,聯軍的特點是鬆散,步調不一致。並且劉邦的軍隊是入侵,而項羽的軍隊是奪回家園。所以士氣不一樣。韓信滅趙屬於進攻方,趙國將士則屬於保衛戰。
本來攻方應該是幾位於守方的兵力,又趙軍是以逸待勞,而韓信的兵則需要長途跋涉,這也是兵家大忌。那麼三萬弱兵進攻二十萬強兵,將是何其難。
韓信要滅趙首先要進攻的是井陘,因爲井陘是從山西翻越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的必經之地,也是“太行八陘”之一。
井陘因四面皆是懸巖峭壁,中間低窪狀如水井而得名。欲進井陘只有唯一一條可以行軍的道路。趙王歇、陳餘便率二十萬大軍守在路口,等着迎戰韓信的三萬弱兵。
趙軍的軍營裏有位名將李左車,他知道韓信能輕舉滅代而不可小覷。便提出:漢軍遠征,運糧千里。井陘道路又狹窄,車不能並行,馬不能並排。那麼漢軍的輜重必須是在大軍的後面。
不如讓我帶上三萬士兵,繞小路斷了他們的糧草。你們只需要深挖戰壕、高築壁壘,堅守不出即可。不出十天,韓信、張耳的人頭就會懸掛到您的軍旗之下。也許是趙王、陳餘對自己太有信心了。
陳餘說:兵法上說,有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可以和敵人較量。現在韓信不過三萬弱兵,又千里奔襲,已經是筋疲力盡了。你還說我們避而不戰,這讓我們在其他諸候面前情何以堪?李左車的提議被否,最高興的人是韓信。
韓信可以放心地走井陘道。行至距井陘三十里時,韓信安營。午夜時分,韓信派二千騎兵各帶一面漢軍軍旗,設伏在趙軍軍營附近。
並令,明日待趙軍傾巢而出後,你們就將趙軍軍旗拔下,插換成漢軍軍旗即可。今晚喫點乾糧墊墊肚子,明日再會餐。
這夜韓信佈置完騎兵,又佈置一萬水兵背水佈陣。背水佈陣乃兵家大忌,等於是自絕後路。
第二天天亮,趙軍將士見韓信背水佈陣都情不自禁地笑了。這時韓信領着二萬人攻城,沒一會韓信敗退,一邊逃一邊扔軍旗,一邊丟戰鼓。
古代時的軍旗和戰鼓是重大的戰利品,獎賞特高。趙軍見漢軍丟盔棄甲,滿地軍旗戰鼓,於是一鬨而出地都跑出來搶撿戰利品。突然漢軍又衝回來與趙軍拼殺。
趙軍士兵們調頭回營,結果回頭一看,魏軍的大本營、城牆上,插滿了漢軍軍旗,士兵們以爲大本營已經被韓信的主力攻下佔領了。拼命不如逃命,二十萬趙軍突然一鬨而散,四處逃命。留下趙將光桿司令,只能灰溜溜地被俘。
漢軍只用了一個早晨就滅了趙軍。中午漢軍將士們在趙營裏準時會餐。如果說“背水一戰”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話,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背水佈陣,韓信佯敗是爲了漢軍反客爲主。本來漢軍是進攻方,但是他佯敗,激勵趙軍傾巢而出進攻漢軍的水陣,這就變攻爲守。主客易位。其次韓信的佈陣、戰略也是出奇制勝的。
漢軍環水紮營可防禦後背、兩翼遭襲,這樣漢軍雖然只有三萬,但三萬大軍集中火力,火勢是很猛的。三面有如天兵天將般的守護。這便是孫子兵法裏所說的“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井陘之戰結束後,韓信將俘將李左軍請入將營並請教李左軍,下一步他要北攻燕,東伐齊該怎麼做?
李左軍說:我一個敗軍之將,怎麼配談這等大事?韓信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亡。到秦國,而秦國霸。非百里溪在虞國笨,而至秦國智。
是因爲虞國不用百里溪,而秦國重用百里溪。今趙王若肯聽您的建議,那我就成了您的俘虜了,請您教誨。李左軍建議韓信,養兵休息,待兵強馬壯時,只把軍隊駐紮在通往燕國的大道上。
派個能言善辯的說客給燕王送去一封勸降信即可。若燕國聽令歸漢。想必齊國也會望風而降。果然如李左軍所說的那樣,燕國見信不戰而降。韓信上書請求劉邦立張耳爲趙王,鎮守趙國。
韓信此次北伐,不僅爲劉邦收服了魏、趙、代、燕、齊五國,並提出了包抄項羽的大戰備。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