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雲龍侃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儘管秦獻公回到秦國的時候,秦國人前呼後擁,尤其是那些奴隸主貴族,更是擺出一幅,願爲獻公赴湯蹈火的架勢。
其實秦獻公在魏國的時候就清楚,將來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奴隸主貴族,他們上把持朝政,下控制民風(輿論),軍隊也受這些奴隸主很大影響。
秦獻公拿他們還頗有點沒辦法,除掉他們,道德上有過河拆橋的障礙,畢竟獻公能順利接管秦國,舊貴族是主要的依靠力量,實力上也沒有足夠的把握。
獻公想進行改革,改革的目標就是,更有錢,更有力。
這兩條,奴隸主們都是阻力,奴隸主是不會願意把錢拿給獻公的,他們到是想,輔佐了獻公登基,獻公處處該維護他們的利益,賞賜他們更多的土地。
軍隊的情況也是如此,奴隸主從參軍開始就是高級軍官,下級的軍士永遠看不到希望,作戰的時候怎麼可能拼命,民風強悍的秦國,在春秋末期對外戰爭中,經常捱揍。
秦獻公可是整合資源的高手啊,在離開魏國的時候就看得出來,他從魏文侯那裏拿了錢,還爭取了一年時間,到秦國拉攏朝堂的敵對勢力,民間散步獻公大德的輿論,掌握了部分軍隊的控制權,連民間的俠客義士都做了工作,正所謂,所有成功的項目,都是有效資源整合的結果,秦獻公第二年就回到秦國,順利奪回了王位。
爲了讓國家更有錢,他又想出了一些好辦法,有初租禾,和初行爲市。所謂的初租禾,就是按照實際的土地面積徵稅,也就是承認了土地私有制,大批開荒的地主和自耕農成爲了土地合法的主人。秦獻公還發明瞭營業稅,就稱作初行爲市。初行爲市與初租禾爲秦國的國庫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國家的經濟實力倍增。
但這些制度最初在雍城附近推行並不順利,舊首都附近全是奴隸主貴族,獻公想先不動這幫老頑固,乾脆遷都吧,住到了現在的西安附近。當然他明面上的理由是,靠前指揮,收復河西失地。
很快,地主和奴隸主的矛盾就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奴隸們因爲在地主這裏受到的剝削要少得多,還能有人生自由,大量的從奴隸主那裏逃亡。奴隸主向地主要人,常常與收留奴隸的地主發生大規模的械鬥。
奴隸主的土地大量荒蕪,地主又以開墾荒地爲名,佔有這些土地。於是奴隸主和地主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但是地主和奴隸主的鬥爭中,地主通常都會喫虧,因爲奴隸主控制着政府部門。
奴隸主都是靠國家封賞土地,地主都是靠開荒,或者購買土地,秦獻公當然支持地主。他到了西安後,選了些優秀的地主當大官,允許地主和自耕農到軍隊,靠軍功獲得爵位。還實行戶籍相伍,五戶爲一伍,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軍事訓練。如果有人犯法,實行連坐,互相監督,秦軍的戰鬥力明顯增強。
獻公的施政方略,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許多人追隨獻公來到了櫟陽,櫟陽很快就成爲秦國新的政治和軍事中心。
很快,西部地區的傳統勢力奴隸主,與東部地區的新興勢力地主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朝堂上爭權力,朝堂下搶土地。
這時的秦獻公,決定用戰爭來轉移緊張的國內矛盾,搶奪土地來緩解兩個階級對土地同樣強烈的需求。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