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獻公秦出公孤兒寡母手中奪取王權,在秦人貴族中譭譽參半,秦獻公要解決這些困難,穩定秦國大局,將會用到有哪些辦法呢。秦簡公秦惠公不是昏庸之君,兩位國君都曾試圖變革,尤其是改變國內貴族專權的現狀,只是面臨新時代新形勢,沒有跟上中原節奏,秦國困頓落後的局面與魏國的強大格格不入。

秦簡公秦惠公不是昏庸之君,兩位國君都曾試圖變革,尤其是改變國內貴族專權的現狀,只是面臨新時代新形勢,沒有跟上中原節奏,秦國困頓落後的局面與魏國的強大格格不入。

秦獻公的父親秦靈公在史書中屬於一位較爲親慕中原的君主,這跟秦國曆代君主的目光有關,他們大多朝向東方。自秦穆公初成霸業之時,秦人對中原的覬覦就未曾消停。

隨着戰國時代的來到,秦國進入數十年的低谷,但秦人意志還在,夢想尚存。面對河西之地盡歸於魏人之手,秦國陷於兩歲孩童和女人之手,對於勵精圖治的秦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秦國朝廷雖由外戚和貴族專權,但醞釀在秦人內心深處的意念,就是變革,要變革,要徹底的變革。秦人從西方貧瘠之地而來,對肥沃的土地和富裕的城池的覬覦超乎尋常,既定的貴族專權,剝奪了數量龐大的土地,秦人唯獨可以依託戰爭,才能掠奪更多的土地,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對於秦人而言,首要的在於,不能讓舊貴族們繼續掌握財富分配權,秦國需要一場暴風雨般的變革,要將舊貴族的專權徹底毀滅。秦國需要一位勵精圖治而且又能雄才偉略的君主,放眼四方,在魏國生活近三十年的秦獻公,成爲人選。

秦獻公不是不願意變革,反而是其在魏國,充分體驗到變革所帶來的巨大福利,他的變革之心,絕不可能比他的兒子更弱。

國內貴族的勢力分割非常複雜,有當年跟隨秦王家族東遷而來的老族人,有依靠軍功伴隨秦王身邊的功臣們,有東部區域投降秦王家族的老貴族們,雖歷經數代經營,這些權力界限依然存在,秦獻公尚且沒有找到一個最佳的武器,能夠完全解決這些問題。

即便是秦獻公繼位,受到變革派的支持,可以放心推行變法,也必須顧及貴族們的想法。秦獻公想依靠一代之力,完全解決貴族之間的矛盾,是困難重重的。特別是雍城裏樹大根深的老貴族們,甚至到嬴政秦始皇時期,也餘威尚在。可見,雍城對秦獻公而言,可能是個巨大的心病。

這也是秦獻公爲何不固守戰略地位和資源地位更爲重要的雍城,卻要把都城遷徙到距離河西之地和魏國更近的櫟陽城,秦獻公遷都一方面是向國人表明他要奪回西河之地重振秦國國威的決心,另一方面是要擺脫奴隸主聚集的舊都雍的束縛。發動政變雖然有大臣們的支持,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這也是秦獻公所擔心的。

秦獻公秦出公孤兒寡母手中奪取王權,在秦人貴族中譭譽參半,秦獻公要解決這些困難,穩定秦國大局,將會用到有哪些辦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