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16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寧少飛)邊小君,一名電網員工。

不久前,他橫跨半個中國,以“特殊身份”參加了雲南一所小學的新教學樓落成儀式。

電網員工爲啥去參加教學樓落成儀式?

原來,這涉及到一個長達十四年的“裸捐”執行。

病牀上的同事立下遺囑,他是執行人

2004年的一天,邊小君收到了一個不尋常的消息。

國網員工周光華被查出癌症。在病牀上,周光華立下遺囑:過世後將自己的存款及房產變現所得全部捐贈於教育事業。而邊小君,是這份遺囑的執行人之一。

他做出“裸捐”這樣的決定,同事們都不覺得意外。

周光華1980年調入國網浙江電力培訓中心(原浙江省電力職工大學)。因爲工作出色,曾被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評爲“優秀教育工作者”。

周光華總是拎着一隻黑色的手提包來上課,20多年不曾更換。

去過他家的人總會被家裏的佈置所震驚——除了書以外沒有一點像樣的傢俱和家電。

衣櫃是用一塊塊木板拼接起來的,門上的裂縫清晰可見,沙發裏的彈簧早就壞了,人一坐上去就會下陷,不僅沒有空調,就連熱水器都沒裝。

雖然生活上很儉樸,但周光華對待同事和學生卻非常慷慨。

碰到同事在經濟上有困難,他總會主動幫忙;每年開學時,看到家裏比較困難的新生,他會特別關注,時常在生活上給予他們幫助。

一波三折的遺囑執行

捐贈雖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在處置周光華房產的過程中,遺囑執行團隊遇到了大難題:

“法律規定,如果遺囑裏有涉及房產處置意見的,遺囑執行人可以按照當事人的意見處置房產,但是需要直系親屬書面確認。”

由於周光華的至親長期定居國外聯繫不便,房產處置的程序複雜了很多。

爲了處置房產,遺囑執行團隊諮詢了政府有關部門和諸多律師,可依舊沒有很好的辦法,周光華的遺願也被擱置下來了。

直到2015年,事情終於迎來轉機。周光華的房子面臨拆遷,拆遷後可以直接拿到拆遷安置款,這給遺囑的繼續執行帶來了新的契機。

房子拆遷處置完後,遺囑執行團隊順利拿到了拆遷安置的款項。隨後,遺囑執行團隊輾轉跟周光華唯一的女兒取得聯繫,轉達了周光華的遺願,並徵求她的意見。

周光華女兒在給邊小君的回信中寫道:“很高興收到您的來信,終於落實了我父親的遺願,我很感謝您和戚叔叔爲此辛勞。”

善款怎麼捐?捐給誰?

2015年,遺囑執行團隊考察了許多貧困地區。

一次偶然的機會,經九三學社上海市楊浦區委、九三學社雲南省委有關人員的牽線,遺囑執行團隊瞭解到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何元鄉的教學資源匱乏,硬件設施陳舊,亟待改造。

雲南莽王小學舊校舍

經實地考察和團隊商議,遺囑執行團隊決定將周光華留下的善款用於支持當地的莽王小學。

一部分錢用於小學擴建工程一期教學樓項目建設,同時還設立“周光華教育基金”。

基金收益資金用於何元鄉莽王(光華)小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品學兼優學生的獎勵和教書育人楷模教師的獎勵與業務培訓支出。

同事們也紛紛獻愛心

捐贈的事情發生後,周光華從前的同事們深受感動。

很快,遺囑執行團隊就募集到了電腦、投影儀、幕布、打印機、書等教學用品和書包、水彩筆、文具盒、籃球、足球等文體用品共24箱。

在莽王(光華)小學新校舍落成之際,邊小君和幾位志願者帶着這些捐贈品來到了這裏。同時,還爲孩子們帶來了精神食糧——安全用電知識和普法小故事。

看着眼前的嶄新校舍和一張張笑臉,邊小君不禁感慨:周老師,您的遺願終於實現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