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歷程

時光匆匆,奔赴未來,轉眼間已入職一年多了,從考公開始到成功入職,箇中心酸也只有自己明瞭。考公是一個孤獨的旅程,別人不會關心你經歷了怎樣的挫折與痛苦,只會關心你是否成公,是否擁有一個好工作,過程再痛苦,只要結果不是他們所認可的,你的努力都是泡影。

我不想無病呻吟、顧影自憐,只想分享我的公考經歷,記錄我的心路歷程,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工作者,這是人生的一次比較重要的轉折,我希望能留下痕跡,將來看到現在的自己至少還記得我有過這樣一段青春時光。

我是從2016年5月份開始準備考公的,最初堅定我考公想法的是在大一期末的一場經驗交流會上,那場交流會上我遇到了一位大神學姐,她跟我們說了很多。她告訴我們,她在那年畢業季同時考取了廣東海關的公務員和中國銀行兩個單位,在面對同時進面,一位海歸,一位名校畢業生的競爭壓力下,她用自己的自信與口才征服了在場的面試官,一舉拿下了銀行的崗位,她未來打算在中國銀行歷練幾年,待自身強大併成熟後,跳槽到中國銀行對面的瑞士銀行,完成從白領到金領的蛻變。

她對她未來的每一步都規劃的很清晰,她明白自己要什麼,做什麼,要成爲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擁有什麼樣的人生。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很是佩服,我本身是一個沒什麼夢想的人,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什麼,將來要做什麼樣的工作,過什麼樣的人生,我對未來充滿迷茫與恐慌,我不知道我畢業後能幹什麼,會幹什麼,我害怕畢業真的意味着失業,所以當我看到別人在爲夢想努力,在一步步走向自己心中的遠方時,我不僅羨慕、欽佩,更加嚮往能像她一樣擁有夢想,到達遠方。

正是因爲這位學姐的出現,堅定了考公的決心,我也想做一個有夢想的人,過上白領的生活,不爲謀生而蹉跎歲月,而因這份工作而自由。

於是,從大三下學期5月份開始,在班裏的幾乎所有人都在準備考研時,我選擇了考公,對於一個公考小白來說,一切對於我都是未知的,我查了查網上的一些公考經驗,就這樣子關注了咱們公務員考試吧這個微 信 公 衆 號,每天都眼巴巴守望着大神的經驗分享,瞭解需要準備的科目,在網上買了一個華圖的網課就開始了備考的歷程。

沒有一條路是一帆風順的,在變得更好地路上,每個人都是跋涉者。從五月到十一月,六個月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那段時間,每天的自己都在重複三點一線的生活,宿舍—食堂—教室。我有自己的計劃,我有心中的期許,但認真做題卻無法突破,用心鑽研卻無法進步的瓶頸期卻讓我一次次徘徊在崩潰的邊緣,那時自己孤獨又迷茫,每天都是靠意志來強撐,但相比於結果,這些反而變得無足輕重了。

行測經驗

首先,我拿出了一套歷年真題,調好鬧鐘,開始第一場摸底測試。因爲沒有經驗,不講究做題順序,在難題上死磕,導致行測沒有時間做資料分析題,申論的大作文也寫得非常倉促。對照答案改下來,行測只拿了40多分,申論也才勉強60分。查閱我所報崗位的歷年分數線,發現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倚仗着文學科班出身的小優勢,我大膽判斷,對我而言,能夠穩定快速提分的戰場在行測,不在申論。因此我的戰略應該是主攻行測,兼顧申論。於是,我的小目標就有了——爭取行測70分以上,申論65分以上!最後國考成績行測75分,申論70分成功上岸。

接下來,我又嚴格模擬考場環境,再做了一套真題。學會適當控制時間之後,行測分數有了小幅增長,但依然離我的小目標非常遙遠。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傷心,要相信這只是電燈被髮明前燒壞的幾根燈絲而已。有了兩套行測真題,我開始對我的答題情況做數據分析,列出每一種題型的題量、分值、正確率、得分和答題時長。從中,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自己的長項和短板,並根據擅長程度,依次排列如下:言語理解>判斷推理(類比>定義>圖形=邏輯)>資料分析>常識判斷>數量關係。

第三步最爲關鍵,就是確定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和答題時限。考試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適合做一些快速勾選答案的題目來充分熱腦,因此我將20道常識判斷放在開頭,規定耗時13分鐘。接着,要做自己最擅長的題目,提升自信,所以我將40道言語題放在第二,耗時30分鐘。做完大段的文字描述題,需要切換一下思維方式,此時最適合做圖形推理。根據餘下三種判斷推理題型的難易程度,答題順序確定爲圖形、類比、定義、邏輯,總耗時30分鐘。此時距離考試結束只剩47分鐘,我決定拿出7分鐘快速掃看數量關係的前三道題,它們一般都是不需要計算的數字推理題,答對的機率有50%左右。剩下的7道題則按照喜好全部選B或者C。這一舉動正是國考應試策略的精髓,因爲只有學會果斷取捨,才能集中精力攻堅。剩下的40分鐘全部留給資料分析題,因爲這種題型有着非常巧妙的僞裝。它看起來十分繁瑣複雜,又出現在試卷的最後,因此是大多數考生容易產生畏難和煩躁情緒的“失分地”。但它又恰恰是容易在短時間內掌握答題規律且分值高的“得分地”。所謂“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沉下心來,掌握技巧,不受考試臨結束前時間壓力的影響,做好每一道資料分析題,是行測取勝的關鍵。

後來,真正到崗工作後,我回顧行測考試的特點與我的備考戰略,更深刻地明白了,爲何在短短的兩個小時裏,行測題量如此之大,題型如此之多,以至於每道題的平均答題時間不足1分鐘。這是因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同時承擔大量不同種類、不同難度的工作,這個時候,擁有判明情況、分清輕重緩急、最後按序落實的能力就尤爲重要。作爲清醒的考生,要明確知道,國考是一場能力選拔賽而不是知識競賽,挑選的是具有判斷力、管理力與行動力的人才。

申論經驗

申論者,申而論之。如何申,思而申之;何以論,明而論之。

思先行,則要求我們在審題立意上下苦工,萬萬不可首思即誤入歧途。先思而欲申,乃明而能論也。

申論真正的要求,四字可以概括,邏輯、精簡。這也並非僅僅是正式公文寫作的必要需求,這仍然是我們常人爲人處世需要知曉的。

辨思邏輯可梳事,精明扼要乃遠冗。

梳事而念清,遠冗可服人。文章本應抒發情感,本應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有情懷有關懷。好了,有這個認知之後,就可以正式系統的學習申論了。

申論一事,和我喜歡的一個博主形容的愛情有點像:在戰略上被高估,在戰術上被低估。

戰略上誰都知道美滿愛情很重要,於是你常常羅列了一大堆未來的另一半必須具備的硬性條件與軟性實力。但沒有好的戰術,退一萬步來講,你連與社會接觸都不願意,你覺得你能遇到這樣的人嗎?

申論也一樣。人人皆知筆試成績的重要程度,然而真正要花時間和在申論上,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點猶豫,到底應該如何花,花多少,效果與投入是否能成正比,無論我們在心裏反覆考量多少次,不動筆去練習,脫離實際而想獲得理想的成績,還是很困難的。

我的練習是這樣的,希望對青們有所幫助。

1.準備試卷。不管是買書還是從網上下載打印,準備兩份,也就是準備兩本相同的申論試卷本。

2.做題。前期我自己通過聽課,已經做了大量的練習,在積累的階段主要是練習答題思路,多寫,多改,多寫,多改。

接下來,就是做題的過程了,同一套申論真題我會分爲兩輪來練習。

第一輪,做題時我是先用鉛筆在試卷上勾畫做標記,然後在答題紙上作答(現在這種答題紙某寶很多,可買)。首先認真閱讀素材,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答題思路分析問題、梳理邏輯、精簡用詞,再認認真真地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答題紙上。

3.批改。作答完後,如何評價自己答得好不好呢?無論是網上智能批改的結果還是買的輔導書籍給出的答案都可以作爲參考,但是僅僅是參考而已。

那些“標準”答案哪些點值得自己學習?什麼答案纔算是一個好答案?我覺得:單純需要概括的題目應該忠實於材料,也就是說答案能夠在材料裏面有所對應和暗示;其他的題目可以作適當引申;公文寫作,包括後面的大作文要根據題目的要求來,需要從材料裏面提煉觀點的,要忠於材料,需要拓展的,也要符合題意。所以,批改前我會先思考,這個“標準答案”究竟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好答案。然後我再對自己的答卷進行批改。在批改的過程中,要進行全面梳理、整理和做筆記,而不是簡單地看看答案就行了。

這樣相當於自己既作爲考生做了一遍,也相當於作爲老師給自己評了一遍,能讓自己對文章的結構及答案的出處有了更深的領悟。

如此一算,親自動筆寫、結合答案想、參考答案改,相當於一套試卷做了3遍呀。而這個過程又往往被大家忽略;正如大家做行測題做錯了,看看答案就完事了,而沒有重新做過一樣。(哈哈,是不是說中了你?反正我自己躺槍了。)

這個步驟完成,基本你對這套題掌握了多一半,然後就開始整理吧。規範的詞語呀,答題的思路呀,那些詞句能讓你有“敏感性”的呀。好好總結,每一套題中,你都能學到新東西。偷懶是大敵!

4.聽或看看你做題時總困惑的那部分題型的課程。實戰出了問題,回過頭去看看理論應該如何指導。理論掌握不透,去實戰中好好用用,加深理論理解。如此一來,整個思路都清晰了呢。

這個階段,你可以3-4天做一套申論題,喫透每一套題。

5.如果打印的真題按照上述方法做完,相信不知不覺的你的進步就已經很大了呢。那麼這時候,開始第二本申論真題了。

這又是乾乾淨淨的一本,原來做過的題也應該過去一段日子了,基本上你已經忘記了具體的答案,但是答題的思路和要點你應該掌握了,那麼來,開始第二輪,再次做起來!

不要覺得做過了就不用做了,真題是很值得玩味的。這個階段,用在某寶上買的和考試一樣的答題紙,在上面作答,並且此時應該按照考試的時間長度作答,進入模擬作答的階段。

臨近考試時(考前10天吧),我做了“拉練”,也就是上午9點到11點答行測,下午2點到5點進行申論,嚴格按照考試的種種規定進行,包括正規答題紙的使用和塗卡。拉練持續了4天,用接下來的2天進行大總結。

當時做了9套試卷,我一共做了15次,大部分試卷都做了兩次,而且還挑了2套其他的試卷,我也有適當的對思路進行了小整理。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學習經驗淺談,好像並沒有什麼訣竅,我一直覺得學習,到從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個好的結果,中間只差一股強烈的慾望。這種慾望會迫使你不斷試錯、覆盤、糾錯、實踐。這些“術”可以反向塑造你的“道”,目標的達成需要大量的學習和行動,這是唯一確定的事。但這些學習和行動的方式,必須且只能由你來選擇。

想要擁有更好的生活

需要付出與之相匹的努力

我在追尋,亦在前行

人生沒有終點,夢還在繼續

追夢的路上,你我並不孤單

願我們不忘初心

遇見更好地自己

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轉給身邊需要的人,讓他們少走彎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