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古琴吟 李家祥 - 古琴吟

人們常用“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美麗誘人或是自然景色幽美秀麗,殊不知,“可餐”的不僅有美色美景,在一本名爲《山家清供》的食譜中,還記載着一道與古琴有關的“佳餚”。

此“佳餚”名爲“銀絲供”,關於它的由來,《山家清供》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林洪

山家清供

張約齋鎡,性喜延山林湖海之士。一日,午酌數杯後,命左右作銀絲供,且戒之曰:“調和教好,又要有真味。”衆客謂必膾也。良久,出琴一張,請琴師彈《離騷》一曲,衆始知銀絲乃琴絃也。調和教好,調絃也;要有真味,蓋取淵明琴書中有真味之意也。張,中興勳家也,而能知此真味,賢以哉!

——林洪《山家清供》

小編來簡單地解釋一下這個故事~

南宋時期,有個詞人名叫張鎡,平日裏喜歡結交隱士。一天中午宴飲之後,他讓下人做一道“銀絲供”,並吩咐道:“務必調和好,不要喪失它原來的味道。”

客人聽聞,覺得這一定是去做魚鱠了。稍久,卻見下人搬出來一張琴,請琴師彈了一曲《離騷》,大家這才知道“銀絲”是指琴絃。

“調和”即是調絃的意思,“有真味”則取自陶潛的“琴書中有真味”。作者林洪評論說,張鎡生於顯赫人家,卻能夠知道這種“真味”,可見他真是位賢人啊!

以琴曲爲佳餚,還起了“銀絲供”這麼有趣的名字,想來這位張鎡也是一個有趣的人。很好奇他朋友知道“銀絲供”的真相時會是什麼模樣,應當先是一愣,而後又會心一笑吧~

一道佳餚,離不開好的烹飪技術,亦離不開好的原材料。這道“銀絲供”自然也是如此,要彈出琴曲中的“真味”,嫺熟的琴技,對曲中意境的理解自然是不可少,但也離不開好琴好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