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劍凡擔任校長20年期間,倡導男女平等、民主自立,更鼓勵學生開展救國運動,支持學生創辦革命週刊《女界鍾》。正所謂“男兒膝下有黃金”,但在教育面前,朱劍凡早已將尊嚴拋之腦後,他一跪老母親,二跪教師,卻拒絕了北洋軍閥湘督的邀請,其高尚品格傳爲一時佳話。

說起中國的教育家,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曾經創辦女校,爲解放婦女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誰呢?
他就是舊社會的叛逆者-朱劍凡,他出生於湖南寧鄉,曾用名周家純,是朱元璋的27世孫。他的母親姚氏是父親周達武的三姨太,所以常年受到正室的鞭打虐待。生活在在這樣的家庭裏,朱劍凡從小就備受歧視,更是親眼目睹母親被欺壓,所以他一直對封建制度下婦女受壓迫的悲慘命運十分同情。
1902年,19歲的朱劍凡留學日本,參加了留學生的革命運動,更加感慨於中國的封建制度。在他看來,“女子沉淪黑暗,非教育無以撥明智”,只有教育才能救國。回國後,他決心創辦女校,儘管清政府嚴厲禁止,但他還是想方設法創辦了女子學堂,對外假稱“周氏家塾”。
那一年,朱劍凡只有22歲,在當時的人看來,他是一個叛逆且瘋狂的年輕小夥子,但所有人心中都不由得欽佩這個熱血青年。
辦學之路比想象中還要艱辛,場地不夠,朱劍凡就將自己的私家住宅拿來擴建校舍。資金不夠,他就捐贈出自己的全部身家,甚至變賣田產,前後共捐出11萬銀元。當時長沙各界人士都震驚於朱劍凡的義舉,要知道,舊社會的人自己喫飽穿暖就很不錯了,可朱劍凡偏偏與衆人不同,他操心的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國家的問題。
民國以後,朱劍凡的辦學之舉得到了政府的肯定,政府爲鼓勵他興辦學堂每年補貼4800元,但學校仍然入不敷出。無奈之下,朱劍凡只得向自己的老母親求助,他跪在地上,聲淚俱下,懇求老母親傾囊相助,最終母親姚氏被兒子的熱忱打動了,把自己的多年積蓄一一拿出來幫助兒子辦學堂。
1910年,朱劍凡將女校改名爲周南女子師範學堂,擔任校長的同時還教四五門課。他深知師資力量是教育重要的一環,所以當英文教師謝仲仁任教期滿,準備離開之時,朱劍凡爲了留住人才,不惜下跪,最終憑藉一片赤誠之心打動了謝仲仁。北洋軍閥湘督邀請他出任教育廳長,但由於湘督譚延闓殘害忠良,朱劍凡斷然拒絕了高官厚祿。
正所謂“男兒膝下有黃金”,但在教育面前,朱劍凡早已將尊嚴拋之腦後,他一跪老母親,二跪教師,卻拒絕了北洋軍閥湘督的邀請,其高尚品格傳爲一時佳話。
朱劍凡擔任校長20年期間,倡導男女平等、民主自立,更鼓勵學生開展救國運動,支持學生創辦革命週刊《女界鍾》。他培育出的學生多是大人物,比如楊開慧、向警予等,她們都爲爲新中國事業揮灑青春與熱血的精英女性。
男女平等不只是嘴上說說,朱劍凡用一生踐行了這個信條。去日本留學前,他與晚清名臣魏光燾的女兒魏湘若結爲了夫妻,丈母孃董夫人曾在兩人大婚時,送來四個陪嫁丫頭,他都拒絕了,一生只有魏湘若一個夫人。
魏湘若全力支持朱劍凡的事業,拿出嫁妝,散盡家財。夫妻倆琴瑟和鳴,婚後共生下8個子女。兩個女兒朱仲芷和朱仲麗,分別是肖勁光和王嫁祥的夫人。衆所周知,肖勁光是開國大將,也是人民解放軍首任海軍司令員,王稼祥則是黨和新中國的開拓者之一,是共產黨卓越的領導人,曾官至副國級。
朱劍凡毀家興學樹立女權,爲祖國培育濟世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不僅桃李滿天下,就連女婿都是副國級和大將人物。遺憾的是,49歲的朱劍凡在上海因胃癌不幸去世,他一生都在爲革命事業奮鬥,壯志未酬身先死,但他培育出的優秀學子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