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6年,常書鴻在塞納河邊的地攤上,看到了敦煌的畫冊,一時間,他被那驚人的藝術震撼,心裏隨即誕生一個念頭”我要到敦煌去“回到家,常書鴻將此事告訴妻子,得到的是很明確的反對聲,當時的敦煌,黃沙遍地,什麼也沒有,到那裏去,完全是喫苦,過慣了巴黎生活的陳芝秀,並不願意離開法國,奈何常書鴻去意已決,他提前回了中國,愛情畢竟還是一種良藥,陳芝秀雖然無奈,還是答應丈夫會隨她一起去。初到敦煌,陳芝秀就變得憂鬱,丈夫整日的忙於工作,少了對她的照顧,而且因爲當地環境原因,孩子也受不到很好的教育,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她心裏失望,對於敦煌的不滿日益增加,兩年後,所裏調來一個叫做趙忠清的人,他是被上面安排來敦煌,內心對於敦煌,一點也不感冒,認識了陳芝秀後,兩人說的話多了,他們最終產生了感情,1945年,陳芝秀向常書鴻提出要去蘭州看病,還讓趙忠清陪同的話,常書鴻一點也沒有憂鬱,還囑咐趙忠清一低昂要好好照顧陳芝秀。

人生在世,隨着各自接受着不同的教育,經歷着不同的故事,每個人都有着自己對生活的選擇,很多人想法不一樣,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人這一輩子,愛情,家庭,佔據了絕大多數的位置,有愛才有家,有家纔有親情,孩子,人生的不如意總是會不期而至,因爲諸多生活中的瑣事,很多在外人看來和諧美滿的家庭,總是會猝不及防的發生變故,民國時期,就有這麼一對才子佳人的結合,最終卻是將婚姻走向崩塌。

1904年,常書鴻出生在杭州,年少的他喜歡詩文古畫,可是在家裏的教習下,他最終選擇了工科學校,1923年,常書鴻從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因爲他表現良好,他被留校擔任教師,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結識了自己的戀人,陳芝秀。

陳芝秀是常書鴻小姑的繼女,兩人初次見面,就是在常書鴻的家裏,他們一見鍾情,感情也是進步的很快,不久就成爲戀人,兩家還訂下了婚約,在別人的眼裏,兩人的結合那完全就是才子佳人,最是合適不過,婚後,兩人前往巴黎深造,兩人都是有志的年輕人,他們很快在巴黎闖出自己的小小名聲,在這期間,兩人的大女兒常莎娜也出生了。

1936年,常書鴻在塞納河邊的地攤上,看到了敦煌的畫冊,一時間,他被那驚人的藝術震撼,心裏隨即誕生一個念頭”我要到敦煌去“回到家,常書鴻將此事告訴妻子,得到的是很明確的反對聲,當時的敦煌,黃沙遍地,什麼也沒有,到那裏去,完全是喫苦,過慣了巴黎生活的陳芝秀,並不願意離開法國,奈何常書鴻去意已決,他提前回了中國,愛情畢竟還是一種良藥,陳芝秀雖然無奈,還是答應丈夫會隨她一起去。

一年多以後,陳芝秀回到了中國,因爲抗戰的爆發,常書鴻前往敦煌一事只能先擱淺下來,兩人在重慶生活期間,生育了一個兒子常嘉陵,1943年,常書鴻被任命爲敦煌研究所所長,那一刻,他心潮澎湃,帶着一家人,立刻踏上前往敦煌的路。

初到敦煌,陳芝秀就變得憂鬱,丈夫整日的忙於工作,少了對她的照顧,而且因爲當地環境原因,孩子也受不到很好的教育,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她心裏失望,對於敦煌的不滿日益增加,兩年後,所裏調來一個叫做趙忠清的人,他是被上面安排來敦煌,內心對於敦煌,一點也不感冒,認識了陳芝秀後,兩人說的話多了,他們最終產生了感情,1945年,陳芝秀向常書鴻提出要去蘭州看病,還讓趙忠清陪同的話,常書鴻一點也沒有憂鬱,還囑咐趙忠清一低昂要好好照顧陳芝秀。

就這樣,兩人婚後20年,陳芝秀拋棄了家,拋棄了愛和孩子,與趙忠清離開了,到了蘭州她立刻發表聲明,與常書鴻斷絕關係,之後,她嫁給了趙忠清,這一次的結婚,並沒有給陳芝秀帶來好日子,趙忠清因爲之前的斑斑劣跡被捕入獄,而陳芝秀作爲家屬也是喫遍了苦頭,不久,趙忠清病逝,陳芝秀又改嫁給一工人,生活十分窘迫,爲了活着,她不得不給別人洗衣,當傭人。

後來,當陳芝秀得知自己的兒子在杭州時,她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當時她離開時,她的兒子才幾歲,如今思念之情濃厚,陳芝秀十分想見兒子一面,可是她的兒子常嘉陵卻說,自己沒有媽媽,與她絕不相認,晚年兩人走在大街上遇見,也是形同路人,常嘉陵也沒有追上去相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