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列研究提示,血糖變異性是影響糖尿病血糖控制狀態的重要指標,對血糖管理存在重要影響。門診見到一個病人,已經有10年的糖尿病了,空腹血糖在6-7mmol/L的水平,應該說空腹血糖還是比較穩定的,那麼是不是就說明血糖控制的比較好呢。

門診見到一個病人,已經有10年的糖尿病了,空腹血糖在6-7mmol/L的水平,應該說空腹血糖還是比較穩定的,那麼是不是就說明血糖控制的比較好呢?

然後給他測了個餐後血糖,餐後血糖16.8mmol/L。

患者非常驚奇,我從來沒有測過餐後血糖呀,竟然能到那麼高的水平。

測了個糖化血紅蛋白,爲10.2%,說明他最近這段時間的血糖也控制的很差。

這就是爲什麼自己測血糖,好像還不錯,但是醫生會說你控制的比較差,而且很快出現併發症的原因。

我給他講,你看光測空腹血糖是不行的,你不瞭解自己整體的血糖控制情況。 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對於血糖的控制要求,我們不光要看空腹血糖,還要看餐後血糖和整體的血糖控制情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血糖的平穩。

餐後血糖比較高的情況在臨牀上其實是比較常見的。

我國的飲食習慣以碳水化合物爲主,每餐飯中主食量可能要佔到80%左右,這就導致了我國的糖尿病人餐後血糖升高比較明顯。

單純測空腹血糖,在初診糖尿病的時候,大約會漏掉約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糖尿病工作者越來越重視餐後血糖。

在糖尿病患者中,單純餐後血糖高的比例達到了50%,而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餐後血糖高的比例達到了75%。而

2015年的調查顯示,經過降糖治療後仍然有46.6%的患者餐後血糖控制不達標,不達標的表現爲血糖波動比較大,糖化血紅蛋白高,餐後血糖增高明顯。

血糖平穩的重要性

對於糖尿病朋友來說,血糖保持平穩是一直需要達到的目標。而血糖平穩不僅要看空腹血糖是否穩定,還要檢測餐後血糖,餐前、餐後血糖的差值在3mmol/L以下,則說明血糖控制的比較平穩。

血糖穩定能夠減少對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損害,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通常用血糖變異性來表示血糖控制的是否穩定。 血糖變異性是指血糖水平在其波動的高值和低值間變化動盪的非穩定狀態,跨越日內和日間,持續存在。

血糖變異性被大量研究證實與糖尿病患者的臨牀預後顯著相關,而血糖在目標範圍內的時間(TIR)作爲CGM報告中評估短期血糖變異性的關鍵指標之一,在近年來也逐漸引起臨牀重視。

系列研究提示,血糖變異性是影響糖尿病血糖控制狀態的重要指標,對血糖管理存在重要影響。 血糖變異性增加可導致氧化應激、內皮功能紊亂、凝血系統和炎性反應激活等多種不良代謝過程,參與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及進展。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作爲評估血糖控制的“金標準”被廣泛應用,但其仍存在不能反映血糖動態變化等侷限性。動態血糖監測(CGM)技術的發展爲全面評估患者血糖控制帶來新的契機。

綜上所述:

餐後血糖升高也是評判血糖控制狀態的重要指標,可以用血糖變異性來表示。我國糖尿病特點以餐後血糖升高爲特點,這與我國的飲食習慣相關。糖化血紅蛋白作爲金標準來評估血糖控制,但是不能反映血糖的動態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