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年齡大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真的和年輕人就不一樣了嗎。如果根據年齡變化調整診斷標準,或許糖尿病的患病率會有所不同。

我去門診巡視,發現一個老人正在對年輕的值班醫師嚷嚷,

“我血糖才7.8,怎麼就是糖尿病了呢?”

年輕的女醫師臉漲的通紅,告訴他,只要血糖高超過7.0mmol/L2次,那麼就是糖尿病了,你已經查過一次血糖了,這次血糖還高啊!

老人說:“我年齡大了,我都快80歲了,診斷糖尿病的標準還能和小年輕一樣呢?”

嗯,聽起來很有道理!

旁邊就診的人也在點頭。

那麼年齡大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真的和年輕人就不一樣了嗎?

很多臨牀指標都根據年齡有不同的正常值範圍,如臨牀常用的腎小球濾過率,計算公式中就考慮到了年齡的影響。

內分泌科的許多疾病更是和年齡相關,如女性的泌乳素,以50歲爲界,有不同的正常值參考範圍。骨密度結果的判讀也考慮年齡因素,若是絕經後女性、65歲以上男性、50-64歲有危險因素的男性需要關注T值,如是兒童、絕經前婦女需要關注Z值。

此外,血糖控制目標的制定也考慮了年齡因素。最新指南指出,對於老年人,可根據其預期壽命、併發症情況選擇不同的血糖控制標準,老年人並不需要將血糖控制到和年輕人一樣的水平。

嗯,看來老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也許真的和年輕人不一樣。

我們先來了解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如何確定的。

20世紀60-70年代,多項大型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均顯示,空腹血糖超過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的人羣視網膜病變和腎臟病變的發生率明顯升高。於是,1979年美國提出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按照這個數據進行確定。

經過以後的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空腹血糖與糖負荷後血糖的升高常不平行,表明,原標準中空腹血糖7.8mmol/L的敏感性太低,已經不能反映疾病的發展和防止併發症的需要。

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提出了糖尿病診斷的新標準: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狀者,任意時間血糖≥11.1mmol/L,或者至少禁食8小時的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75g葡萄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11.1mmol/L。這個標準被WHO採納併成爲目前全球診斷糖尿病的依據。

清楚了糖尿病診斷標準確立的方法,那麼我們看到,診斷標準確立所依據的是血糖值和併發症的情況,並沒有涉及到年齡問題。

但是18歲和80歲的代謝狀態有很大的不同,隨着年齡的增長,機體的基礎代謝率降低,對營養物質的代謝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老年人消化能力變差,胃腸蠕動減慢,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減慢也會影響血糖。

目前認爲糖尿病是一個年齡相關性疾病,隨着年齡增加,患病率明顯增加,超過40歲是2型糖尿病的高風險因素。但不同年齡的糖尿病發病的病理機制並不完全相關,預後也有所不同。

早發的2型糖尿病多以胰島素抵抗爲基本病理改變,伴有多種代謝異常,已出現以大血管病變爲主的併發症。老年後發病的2型糖尿病以餐時胰島素分泌缺陷爲主,大血管併發症出現需要更長時間。如果根據年齡變化調整診斷標準,或許糖尿病的患病率會有所不同。

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佔據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老年人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是不是被過度診治了呢?是否可能將老齡的正常生理變化過度解讀爲病理狀態,從而增加了個人和國家的醫療負擔呢?

但是遺憾的是,目前糖尿病的診斷還沒有根據年齡分層的更多依據。

好在根據糖尿病控制的目標,雖說老人目前可以診斷爲糖尿病,但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稍微調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更好的範圍內。

未來也許會進行鍼對老年人羣的流行病學分析,找到更適合老年人的診斷標準,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