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國的工業還沒有被轉移到世界各處的時候,美國製造可以說是當時工業品的一個標杆,不管是質量還是價格都能得到認可,這就是屬於美國的“世界工廠”的時代。資本家確實得到了更多的利潤,但對於美國的工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噩夢,大量工廠的撤出讓美國失去了完善產業鏈的資格,這也就導致了大量工人失業,相關商品只能依靠進口,像美國著名的五大湖工業區的衰落也有這個原因。

工業是一個國家的支柱,別管你第三產業再發達,工業實力弱了總是會出問題的。就拿美國來舉例子,在這段特殊的時間內,美國缺少各種醫療設備,像口罩、呼吸機等更是緊缺用品,連自家醫護人員都滿足不了。是美國真造不出來這些東西嗎?口罩和呼吸機這些東西早就是美國幾十年前就喫透了的東西,可就是因爲國內缺少完善的產業鏈,光有着技術卻沒有生產出來的能力,這就是美國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工業空心化。
想當年美國也是著名的“世界工廠”,小到不起眼的零件,大到戰鬥機的發動機,就沒有美國造不出來的東西。在美國的工業還沒有被轉移到世界各處的時候,美國製造可以說是當時工業品的一個標杆,不管是質量還是價格都能得到認可,這就是屬於美國的“世界工廠”的時代。
可幾十年過去了,隨着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升高等因素,美國的資本家將自家的產業鏈轉移到東南亞,以追求更高的利潤。資本家確實得到了更多的利潤,但對於美國的工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噩夢,大量工廠的撤出讓美國失去了完善產業鏈的資格,這也就導致了大量工人失業,相關商品只能依靠進口,像美國著名的五大湖工業區的衰落也有這個原因。
在特朗普上臺後,他那麼費勁的和資本家博弈,想要讓他們將工廠帶回美國是爲了什麼?不就是想讓美國重新完善產業鏈,讓更多的工人能得到工作崗位。可美國想要重新回到“世界工廠”真的有那麼容易嗎?這個我們就要從美國的工業時代說起了。
1,美國版“基建狂魔”
都說我國是基建狂魔,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從泥土上建立了一個個鋼鐵森林,而高鐵的里程更是遠超世界其他國家一大截,這一切成就都值得國人驕傲。可你不知道的是,和美國比起來,中國的這些鐵路、高速公路或是摩登大樓的基建,都顯得太過年輕了。
1869年,美國第一條跨越東西海岸的鐵路開通,而僅僅到了五十年後的1916年,美國的鐵路里程就達到了40.6萬公里,可以說這個時候的美國,已經沒有火車覆蓋不到的地區了。
如果說這不夠直觀的話,被稱爲基建狂魔的中國在17年的鐵路總里程也只有12.7萬公里罷了,跟美國比起來相差了三倍多。並且這還是美國一百多年前折騰出來的鐵路,當時可沒有方便的大型機械設備的輔助。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經過拆拆補補的美國鐵路,依舊還有25萬公里的里程。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美版基建狂魔這個稱號真不是吹的。
美國的鐵路圖
而再看美國的帝國大廈,這座位於美國曼哈頓的摩登大樓其實在1930年就立項修建,1月開始動工到了5月就完成了這棟高達381米的摩登大樓的一切工程事宜。其中包含了6萬噸鋼鐵、1000萬塊磚、6500扇窗戶……
修建中的帝國大廈
這樣大規模的工程僅僅用了四個月完工,即使放到二十一世紀也是奇蹟,平均每週就能完成四層半的高度。並且美國在把握速度的同時還讓這座歷時四個多月完工的建築,到了一百多年的今天依舊屹立不倒,這就是當時美國的各產業鏈結合到一塊的實力。
2,世界工廠的底蘊
美國有一項從建國開始貫穿到二戰前的政策,那就是孤立主義。不管是一戰或是二戰沒波及到美國的時候,美國都只是坐在世界大島上坐着看歐洲、亞洲打的頭破血流,自己最多也就賣點物資賺上一筆,從來就沒有插手的意圖,這也就導致了美國的軍隊實力一言難盡,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常備陸軍僅僅只有十幾萬人,這點人連本土防禦都夠嗆的。
而日本就中招上當了,當時的日本軍方看到美國就這點陸軍以爲美國是個軟柿子,想拿捏拿捏弄點好處,可當日本把珍珠港給炸了後才知道捅了馬蜂窩,日本的舉動讓美國迅速完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爆兵,讓世界各國首次看到了美國的實力。
1942年,在日本空襲珍珠港後美國當年就生產出了4.7萬架飛機以及3萬輛坦克,並且迅速招募了大量的士兵將其投放到戰場中。美國軍隊別的沒有,就是飛機、坦克什麼都不缺,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美國出動了一萬架飛機,而德國一邊只有五百架,這個數量差異德國真的輸的不冤。
飛機墳場
而在海軍方面,美國在42年到戰爭結束的三年時間中,下餃子般建造了147艘航母,就是把歐洲國家綁到一塊都沒美國的航母多,即使這個時代的航母的技術含量還不是太高,但這足以見證美國的工業水平。
在戰爭後,大量被閒置的飛機、坦克乃至航母都被美國遺棄,形成了壯觀的飛機墳場、坦克墳場以及航母倉庫,這是美國工業實力的見證,只有到了戰爭你才能知道一個國家的工業轉化出來的實力到底有多強,以往生產汽車的福特能拉出來造坦克,這就是美國的工業。
堆積廢棄航母的港口
對於美國來說,就算在歐洲戰場上輸多幾次也無關緊要,因爲他們可以造,輸了就當拖延時間,讓本土生產出更多的坦克、飛機對準敵軍,但不管是德國還是日本都輸不起,它們輸多幾次不管是財政還是裝備乃至糧食儲備,都不足以支撐下去。
這就是美國的底蘊,屬於一個世界工廠的底蘊,你說這個時代的美國有多強?
3,美國工廠的衰落
打敗美國工業的,即不是歐洲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更不是蘇聯的戰爭打擊,而是美國資本家自己的貪心。
隨着美國僱傭成本的上升,以及各種工會的鬧事,許多中小型商品在美國生產已經沒有了太大的競爭力,如紡織、加工等密集勞動型工廠的利潤更是不斷減少。可資本家看這樣下去哪能幹坐着啊,於是大量的美國企業將那些技術含量低的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等薪水低的地方,這樣他們的利潤又再次回到了之前的水平。
可別忘了,工業的生產往往是一環扣着一環的,底層產業鏈撤出了美國,中上層產業鏈也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除此外,隨着美國工廠的出海,許多美國工人也因此丟掉了工作,失去了收入來源,美國失業率又因此升高。
抗議的美國工人
美國低端工業面臨的問題不少,僱傭成本高、時間效益低等都在困擾着美國現存的工廠,能活下來並且還很滋潤的,都是涉及到如芯片、發動機等中高端工業產品的工廠,因爲技術壁壘高所帶來的附加值也自然也不會低,這樣算下來僱傭成本纔會成爲開支的大頭,這些工廠才能滋潤的活下去。
可不管怎樣,失去了一個完善產業鏈的美國已經不配坐在“世界工廠”的位置上。美國不是不能生產口罩、紙巾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是生產出來了也可能面臨虧本的狀況,而美國的工人是不會同意降低自己的薪水,這就涉及到了資本和工人間的矛盾了,這是工會都調解不了的問題。
特朗普想要讓美國製造業迴流,這壓根就不現實,除非聯邦政府能爲這多出來的成本買單,不然是不會有企業面臨着利潤減少乃至虧損的風險將自己的工廠再次搬回美國,而且這還沒算上搬遷工廠所帶來的費用。
廢棄的底特律
美國工廠的衰落已成事實,往期發達的底特律、五大湖工業區都成了鐵鏽帶,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年輕人要麼出走加州、紐約等發達地區工作,不然就是停留在這些地區等着政府發的最低保障混喫等死,曾經繁榮的工業區已經變成了現在這副荒廢的模樣,這只是美國工業衰退的一個個縮影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