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紛爭對比: 持續150多年的南北朝,不論是北朝還是南朝都是朝代更迭頻繁、戰亂不斷,北朝先是從魏朝分裂爲東西魏,後來演變成北齊與北周並存,雖然期間戰爭不斷,但政權卻不在變化,可以說算是比較穩定。從表面上看,北朝後期基本上處於分裂狀態,而南朝似乎維持統一的時間相對較長,就內部的戰亂而言,南朝似乎要比北朝要少不少。

公元581年,北周上柱國大司馬楊堅接受靜帝的禪讓爲帝,建立新朝,國號大隋,改元開皇。隋朝實際上就是北周的延續,它脫胎於北周只不過皇室由鮮卑族的宇文氏換成了漢族的弘農楊氏。隋朝立國30年被關隴貴族李氏代替,創建唐王朝。兩個大一統的王朝都是由北方漢族主導的,而作爲“正統”的南方漢族政權卻無法一統華夏。


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鑑》之時將南朝視爲正統,而在北方五胡十六國竟然連個紀也沒有。《資治通鑑》代表了當時士大夫階層的態度,也就是說代表了當時官方的態度。從宋朝到現在,有不少人持有這種觀點,那麼南朝既然爲“正統”的代表爲何連少民統治的北朝都不如呢?北朝還能孕育出一統天下隋唐,而南朝卻屢戰屢敗被打的丟盔棄甲。 內部紛爭對比: 持續150多年的南北朝,不論是北朝還是南朝都是朝代更迭頻繁、戰亂不斷,北朝先是從魏朝分裂爲東西魏,後來演變成北齊與北周並存,雖然期間戰爭不斷,但政權卻不在變化,可以說算是比較穩定。而東晉滅亡後,南朝先後出現宋、齊、梁、陳四個政權,每個朝代僅存在幾十年就消亡了。


從表面上看,北朝後期基本上處於分裂狀態,而南朝似乎維持統一的時間相對較長,就內部的戰亂而言,南朝似乎要比北朝要少不少。其實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最典型的就是南朝持續整整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亂”。“侯景之亂”發生在江南最富庶的地區,對社會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變成了“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的破敗之地。 北魏末年及分裂之後,東西兩個王朝之間雖然經常相互征伐,但沒有任何一次造成的破壞能達到“侯景之亂”的程度。


土地制度:

北朝北魏孝文帝登基後,其祖母文明太后開始進行中央集權的改革,由其祖母打下的基礎在孝文帝親政後就開始着手進行、吏治、土地制度的改革,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僅在吏治上有所改善,還改善底層黎民百姓的生活,穩定社會。這些制度中最著名的是“均田制”和“三長制”,其中的“均田制”不但爲後續的西魏和北周所繼承,並且在隋唐得到了發揚光大。


反觀南朝,雖然政權更迭頻繁,但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政策上仍然沿襲自東晉朝的門閥制度,豪族門閥長期把持朝政和壟斷官員選拔,壓制寒門士族。這些豪門大族擁有大片的莊園,蓄養奴隸,以此維持他們醉生夢死、奢華淫逸的生活。腐朽墮落的官僚搞得民不聊生。

軍隊戰鬥力:

不管你承不承認,從華夏一族誕生後北方軍隊的士兵戰鬥力,一直比南方軍隊戰鬥力強大的多。從來就沒有一支南方軍隊能夠抗衡強大的北方軍隊。經濟上南方到南宋後期纔開始超越北方,這還是北方一直處於戰亂狀態。北方強大的騎步兵進行對抗異族,而南方軍隊始終處於漢人之間的戰爭,打不過投降就好了,戰鬥意志也比較薄弱。


北朝後期無論是北齊還是北周,主宰朝廷的都是漢族官員,軍隊內部主力也是漢族。而胡族統治者也漢化,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南朝的政權長期掌握在南渡的士族手中,即所謂的“僑族”,與本地的“吳族”和南方土著民族之間由於利益和權力分配形成嚴重的對立,一直持續到“侯景之亂”,這些“僑族”幾乎被殺戮殆盡,從歷史舞臺上消失。

南北朝從北魏統一北方之時便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北強南弱的格局,而北朝統治者們在歷史演變過程中採取的措施又加強了優勢,南朝則始終在抱殘守缺之下不斷的自我閹割,此消彼長,因而最終統一的力量只能萌發自北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