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末期,在陝西咸陽市禮泉縣的一座唐代墓葬中,發現了一把形狀特殊的長矛。

這把長矛出土的時候,由於保存完好,因此人們看到它的時候,便感覺到寒光一現,然而更爲令人驚訝的是,這長矛竟然五個人都抬不動!
此長矛由鋒以及杆兩部分組成,那麼它是怎樣的一種兵器呢?考古專家認爲它是一種重型馬上武器——馬槊。
馬槊是槊的主要形態。馬槊是中國古代冷兵器的一種,是重型的騎兵武器,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
其類似於紅纓槍以及斧頭的攻擊武器,即長杆矛,同“矟”。
槊由硬木製成,分槊柄以及槊頭兩部分。
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錘狀,有的頭上裝有鐵釘若干,有的槊柄尾端還裝有鐏。
槊鋒刃長達50到60釐米,遠遠長於普通的槍或者矛的長度,即可用於騎兵持槊衝鋒,同時又可舞槊橫掃。

這類武器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漢朝時候。在南北朝時,這類武器有了進步,到了隋唐時候它就成爲了戰場上較爲常見的兵刃了。
隨着古代兵器的不斷完備,東漢時期的戰士們都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了。
而這馬槊正是爲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裝騎兵以及披甲戰馬。
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那些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以及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可以說是一擊而破。
根據《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主編者楊泓先生著述:槊起源於漢代,爲漢代的主要戰場武器。現存漢代古槊實物可見工藝之精良,用料之講究,造型之精美!這一時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也造就了中國甲騎具裝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發展高峯。
據說唐太宗手下第一猛將尉遲敬德就尤其善用馬槊。

據《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衆若我何!”。
能夠打造這把出土的馬槊的人,一定是家底富有,同時也要求持有者身體強悍。這把五個人都抬不動的馬槊,在當時會是哪位猛將的武器呢?
由於考古專家們在馬槊上,並沒有看到任何的銘文,因此他們也表示,該馬槊的主人一時還不好確認。
但是,根據使用者的條件,再加上當地多爲唐代的陵墓,因此他們推測,這把武器的使用者,應該是秦瓊。
然而,說到這裏可能會有人不太同意,畢竟人們對於秦瓊的印象,應該都是一個手持雙鐧的猛將,這一點幾乎都已經成爲了人們印象中的秦瓊的特徵之一了。

然而,實際上,在《舊唐書》裏卻記載了秦瓊使用厚重馬槊的內容。
據《舊唐書》記載:“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衆,可謂勇。”
在書中說,秦瓊每每使用這樣兵器的時候,就能把對方打落馬下,每當李世民遇到強大對手的時候,秦瓊就會被排到陣前,充當震懾對方的先鋒官。
秦瓊當年征戰四方總是取得輝煌戰績,也就是因爲他手裏有這樣一把武器。
當他退去衣服的時候,能夠見到他的身體上滿是傷痕,可是他依然在戰鬥過後,便衝向了另一個新的戰場,這點也表明他的身體是相當強壯的。
等到戰事結束後,這把武器每次在重大慶典的時,就都會被擡出來展示,這也足以證明它當年的份風采非同一般。

專家對於這把馬槊,給出的判斷就是這應該是當年秦瓊使用過的武器,這也是因爲禮泉縣周邊有很多唐代的帝陵與陪葬墓,能在這裏出土,那很大可能就是一名唐朝將領的兵刃。
再由於它重量足因此能用的人非常少,把那些唐代的軍事將領的情況加以分析,才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然而,專家所說的這一切,也不過只是他們的初步推測而已,這究竟是誰的武器,恐怕還要更多的證據才能服衆。
對此,你怎麼看呢?在你心中,有沒有哪個歷史人物,更符合這把武器的使用條件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馬槊譜序》、《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