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清朝末年由于多年的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国家穷得叮当响,但其实并不是。穷得叮当响的只是那些普通百姓,作为当时的统治者清政府来说,他们还是非常有钱的,而且有钱的程度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数一数二的。很多人可能会不信,清朝末年,在连续战争的情况下,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有钱?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

不可否认的是,满清政府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组建的政府,他的赚钱方面的能力实在可以说是非常强的。从他入主中原以后,他的搞钱能力让那些前明的遗老遗少叹为观止,后来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又搭了一把工业革命的顺风车,因此清政府的收入又翻了一番。虽然清政府的收入史无前例的增多了,但他的开支也是史无前例的增多了。为了平衡开支,清政府可以说是在搞钱方面想尽各种办法,跟外国人借钱、跟国内巨商借钱,最后因为欠钱不还,与民夺利,横征暴敛给自己玩垮台了。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朝代。但明朝并不是真的穷,他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家的纳税架构上,皇帝与士大夫共纳税,也就是说皇族和官绅阶层在纳税体系之外,这样一来,朝廷的整个负担就全都压在了老百姓的身上,以至于这也成了后来明末百姓起义的一个原因之一。可是自从清朝入关以后,满人才不惯着那些官绅阶级的人,不管你是多大的官,统统要给朝廷纳税,这样一来,清政府的收入大增,哪怕是清朝刚刚建立的那几年,他的财政收入也比明朝巅峰时期的要多。除此之外,明朝还有一个人狠话不多的地方,那就是他彻底的学习了明朝张居正改革的精髓,什么徭役、实物这种在明朝可以抵税收的东西,清朝统统不要,他要的只是白花花的现银。康熙驾崩以后,雍正同样也是一个狠角色,他一上台就实行了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土绅一体一体纳粮,这三项捞钱政策,把民间那些“隐形”富豪们又实实在在的勒索了一把,朝廷的收入大大增加。到后来乾隆继位后,他也是基本上贯彻了雍正的税收思路,每年税收维持在四千万两左右,一直到道光时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军是彻底的怕了英法联军了,对于洋人提出来的一系列条件,清政府统统允许。虽然这些极不平等的条约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但却也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太平军占领了江南财赋重地,朝廷失去了主要的税收来源地,穷的叮当响,根本无力偿还英法联军的战争赔款。后来在英国人的建议下,清政府在洋人的指导下,将海关规范化,并由洋人担任清政府的海关总税务司,这样一来,清政府每年就又增加了一大项的财政收入。并且,当时洋人的职业操守较好,相较于那些只知道给自己捞钱的清政府官员来说,洋人还是比较恪尽职守的。

到了同治三年,清朝每年在关税上的收入就有大大约五百万两,到了同治十年,这项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一百万两,并且每年都以爆发式的增长速度在增长着。一直到宣统元年,清政府的关税收入已经接近了四千万两。从同治元年到宣统二年,在洋人的操控下,中国海关一共收入了九亿两白银的关税。

如果说清政府的敛财手段仅仅止步于此的话,那就太小看那些朝廷官员的想象力了。为了增加税收,清政府又开辟出“礼金”这一新税种。这个就是清廷在全国各个交通要道、关口设卡,只要是有商品经过。就需要征收一定的礼金。这项政策执行以来,立刻成为清政府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不仅如此,这个厘金的税率不断提高,到了宣统晚期,这项收入已经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了。到了宣统元年,晚清财政收入基本维持在1.2亿两白银,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做到在灭亡前还有这么多的税收收入,清朝是独一份。

收入多,开销也多。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掷千金,比如历史课本上出现的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还有南洋和北洋水师,以及后来京师同文馆和幼童赴美留学这些项目,都是非常烧钱的。但这些烧钱项目和另外两项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纵观清朝历史,从乾隆末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国内就会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我们熟知的太平天国只是其中一起,每一次的镇压起义,清朝的国库就要被清零一次。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天文数字一般的战争赔款,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赔款中,本息合计一共有十几亿两白银,按照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就是十几年不吃不喝也支付不起。为了想办法搞到钱,清政府想出了三个办法。

第一个,开放民间资本办厂的限制。由于当时国内实在是找不到可以大量征税的群体了,于是朝廷便开放了民间资本建厂的限制。一时间,民间有大量的资本家开始投资建厂,这样一来,朝廷就又有收税的名目了。这个办法立竿见影,朝廷的税收很快就增加了。慈禧还说早知道这个办法这么好用,就早点搞了,以前老祖宗重农轻商实在是太愚蠢了。

第二个就是向外国银行和民间富商借钱,马关条约的三亿两战争赔款就是找德国、俄国的银行借的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清政府抵押了很多主权才借到这笔钱。这给后来的民国政府留下了很大的负担。

第三个就是铁路收入,刚开始清廷不愿意修筑铁路,说这会影响风水,后来发现在本土作战没有铁路真的不方便,于是便开始修筑铁路。不过很快,朝廷的官员就发现了铁路的另一个好处:能赚钱。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举个例子来说卢汉铁路,扣除借款利息和成本,清政府还能净赚三百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各地火车站带来的税收,简直赚翻了。

通过这三个措施,清政府在1911年的财政报告显示,那一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了三亿两白银,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结合当时国内的条件,清政府能够达到这样的税收水平,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了。

清政府就是用这些办法,在连年征战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多的税收,所以在清朝末年,清政府才会那么的有钱。但这种从民间搜刮而来的大量钱财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以至于后来的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可以说当时民间的资本已经被压榨殆尽,就像是一块海绵,挤出了最后的一滴水。清政府这种暴敛无度的做法,最终还是失去民心让他走向灭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