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里,尤其是在清朝,科舉制下,將書法藝術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出現了一種光大烏黑的新書體形式,被稱之爲”館閣體“,能夠寫得一手精準的”館閣體“也是入仕的一項必備技能,而他不僅能夠寫得一手精準的”館閣體“,而且還是狀元出身,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後來還成爲了溥儀的老師,能夠勝任皇帝的老師,可見,無論在書法還是學養上都是一流的人,這位牛人還有幸成爲了慈禧老佛爺的代筆,他就是陸潤癢,他的書法甚爲精絕,否則也不會被慈禧看中。
陸潤癢,狀元出身,歷任國子監祭酒、山東學政、國子監祭酒,後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從這些頭銜上看,個個都是大boss,他擅長書法諸體,諸體皆精,尤其是行書更爲精妙,意態瀟灑,張弛有度,同時他也是一位將”館閣體“寫得極致的書法家,還經常代筆,不爲別人代筆,而是爲慈禧代筆,以至於,直至今天還保存着大量他的書法作品,這也是他的書法作品得以傳世的主要原因。
從他傳世的書法作品上看,尤其從他的行書上看,更加時代特徵,整體上方正光潔,勁健婉麗,朗潤,不過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行書更加靈活多變,沒有那種呆板枯燥,沉悶的味道,反而多了一絲活潑,同時還略帶一絲君子之風,文人氣尤濃,可見他對書法也是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否則不會寫出如此瀟灑的”館閣體“,用筆上不拘一格,變化多端,時而還略帶一絲鄭板橋的意味,點畫安排上十分緊湊,同時還讓人感覺到一種空間感,可見他對書法的理解是多麼深厚,點畫之間雖然沒有明顯的牽絲引帶,但是筆意不斷。
雖然陸潤癢的書法水平極高,但是還是少了些筆墨的情趣,多了些時代的印記,雖然這樣,但是他的書法放在當今書壇,仍然是一股”清流“,讓書法家羨慕汗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