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二世昏庸,趙高亂政,民不聊生,激起各路英雄起義反抗暴秦。其中項羽在當時的各家隊伍中,是實力比較強大的一支,最終在各路兵馬的合力下,項羽率先攻入咸陽,殺了秦三世子嬰,燒燬皇宮,秦朝滅亡。在當時的形勢下,項羽並沒有稱帝,而是以帶頭大哥的身份,分封十八路盟友諸侯,然後自稱西楚霸王,大家約好了誰也不準稱帝統一,而是要共享天下。
但是漢王劉邦是個不安分的的人,有大志也有心眼兒,在滅秦的第二年,他便糾集了魏、韓、殷、常山、河南等幾位王,整合出五十多萬的兵力,趁項羽正在外征討齊國的機會,向楚的國都彭城發起進攻,並一舉將之拿下。項羽在外聽到自己的都城被劉邦佔了,氣得暴怒大罵,立即下令班師,調頭將劉邦的漢軍殺了個流水落花。劉邦喫了敗仗,只得灰溜溜地逃回自己的地盤滎陽去了。經過了這次的交戰,魏王豹看出還是楚霸王更厲害,於是他一番琢磨,決定還是站項羽這一隊比較有利,就反悔了和劉邦的約定,改爲支持項羽了。劉邦聽說魏王豹背叛自己,大怒之餘,還有一份深深的擔憂,因爲魏王豹的地盤和劉邦的地盤關中只隔着一道黃河,假如他和項羽一夥,過河攻打自己,那關中就非常危險了。經過分析當前形勢,劉邦決定一方面對項羽加強防守,另外一方面對魏王豹採取主動出擊,教訓一下這個兩面派傢伙,更重要的是趁早消除魏王豹對自己的潛在威脅。
這時劉邦的一個叫酈食其的謀士進言道:“大王,目前我們已經跟項羽翻臉,不宜過多樹敵。我往年曾和魏王關係挺熟,要麼我先去找他說說,讓他回心轉意,還跟咱們聯合。如果他執迷不悟,那咱們在打他也不遲。”劉邦想了想就同意了這個提議。於是酈食其就來到魏王這裏,向他說明漢王想和他結盟的誠意,但是魏王豹認爲劉邦反覆無常,心狠奸詐,依附於他對自己來說並不可靠,所以堅持不肯歸順漢王劉邦。酈食其反覆勸說也沒用,只得悻悻而歸。回到滎陽跟劉邦稟報了這個情況,劉邦就說:那咱們就只有先禮後兵了。又問酈食其:“魏軍的頭領是誰?”答:是柏直。劉邦一聽就鬆了一口氣,笑道:“此人不足爲慮,他年輕沒有多少實戰經驗,根本不是韓信的對手。”劉邦又問魏軍的騎兵和步兵將領分別是誰?酈食其答:“是馮敬和項它。”劉邦聽完點頭:“嗯,我心中有數了,這二人雖然有些才能,但還遠遠比不上咱們的曹參和灌嬰呢。”
次日,劉邦命韓信爲主帥,曹參灌嬰二人爲副帥,統兵五萬,對魏王豹開戰。韓信聽說魏軍主將是柏直,也和劉邦一樣信心滿滿地說:“這是個愣小子,看我如何用計謀戰勝他!”這邊魏王豹接到探子的情報,說是漢王派韓信帶五萬大軍開往黃河岸邊,準備渡河過來攻打魏國,他不禁有點慌神,趕緊召集諸位文武屬下商量對策。這時,那個韓信口中的愣小子柏直,初生牛犢,年輕氣盛,他大聲地說:“聽說韓信很厲害,不過咱們也用不着怕他。咱有黃河天天險,只要守住咱這邊的東岸,漢軍就過不來,那他再厲害也奈何不了咱!”其他將領和謀士也隨聲附和柏直,魏王豹安下心來,當場任命柏直接爲主帥,領兵前往黃河岸邊修工事排陣法,阻擋漢軍過河。魏軍開到黃河東岸邊上,柏直卻也不是沒有一點頭腦,他首先沿河巡視一番,經過實地考察,認爲蒲坂一帶是河東與關中互通的要緊地方,漢軍渡河必定選在此處。只要魏軍守住了蒲坂,就可高枕無憂。於是他馬上下令在此修築防禦工事,加強防守和巡邏,同時全面封鎖黃河渡口,沒收百姓們的所有船隻,防止被漢軍取走利用。這一番佈置下來,柏直感覺基本上不會出什麼差錯了,他勒馬站在黃河岸邊,隔着波濤滾滾的黃河水,充滿豪氣地向西方喊話:“韓信!你有本事就渡河試試,我定會將你餵了黃河裏的大魚!”
這邊韓信帶兵不日抵達了黃河西岸,他向對岸遙遙望去,只見隱約一片旌旗密佈,就知道對方已經提前得到消息,守住了東岸,恐怕要渡河過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於是下令先安營下來,同時派探子前往對岸偵查。偵查結果是對方在蒲坂佈置好了嚴密的防守,但是在上游的夏陽一帶,卻是薄弱點。韓信聽了這個情況,陷入沉思:“敵人已有防備,蒲坂不可強攻,否則即使攻下了也會傷亡慘重。那麼,現在只有從較爲薄弱的夏陽下手,尋找突破。”韓信叫來曹參和灌嬰二人,問他們可有什麼破敵妙計,二人一時都沉默不語。韓信說道:“我認爲魏軍柏料定我軍必在蒲坂渡河,所以此處防守特別嚴密。黃河天險,我們強渡不是辦法,只能躲開對方的注意力攻其不備,才能獲勝。”二人忙問攻哪裏?韓信道:“攻夏陽!我軍表面上在這裏紮下大營,湊集大船,虛張聲勢迷惑對方,讓他們以爲我們準備在這裏渡河,而實際上則悄悄將主力調往夏陽,在那裏渡河,登岸殲滅魏軍。”曹參和灌嬰聽了都稱讚韓信妙計。可是細想又不對:我們現在才百十隻船,就算全部調到夏陽,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快速把幾萬將士運過河去呀?勢必引起敵人注意,萬一他們在我方尚在河中央時發動攻擊,那咱們的人可就全被餵魚了!
韓信說:“不,現有的這些船全部留下,用來牽制魏軍的注意力。而夏陽那邊呢,我已經想好辦法了。那裏自古盛產好酒,家家戶戶都會釀酒,都有不少盛酒的大木桶,我們就將這些大酒桶都收購來``````”二人聽到這裏愣了:什麼,難道韓信要讓將士們坐在大酒桶裏過河嗎?韓信哈哈大笑:“哪能呢?一個酒桶裝一個人,遠遠不夠啊!我是要將這些木桶排列起來,捆綁成木筏,那可比一般的筏子承載力強得多呀!這樣我們只需幾千個酒桶,做成數百個酒桶筏子,咱們幾萬士兵渡河很快的。”曹參和灌嬰聽到這裏方纔恍然大悟,連稱妙計,於是倆人聽從韓信分派,各自收購酒桶和砍伐扎筏子的木頭去了。與此同時,韓信命令幾位小將在漢軍大營這裏故意虛張聲勢,排列渡船,遍插旗幟,人員來回奔走,造成一副日夜繁忙不停的景象,對岸的魏軍看了,以爲漢軍可能馬上要渡河登岸了,更是緊張地全員戒備起來,完全忽略了對上游的防守。
卻說曹參和灌嬰沒幾天就把大酒桶和木料準備齊了。韓信於是命令灌嬰統領一萬人馬留在大營這裏,裝作演練乘船渡河的樣子,繼續迷惑並牽制住敵人,而自己則和曹參率領四萬主力,帶着所有的酒桶木料和繩子等工具材料,趁夜色悄悄向夏陽轉移。一到到了夏陽,將士們就加班加點趕製酒桶筏子,他們將大酒桶一個個封死了口,然後頭朝下底朝上地排列起來,再用木頭聯結在一起,用繩子紮緊,就這樣,幾千只酒桶裝配成了幾百個“木罌”,在天亮之前,漢軍將士們就乘上這些特製的稱爲“木罌”的筏子,在魏軍毫無防備之下,從夏陽岸邊渡過了黃河,然後一鼓作氣,佔領安邑,並進一步直攻魏都城平陽。
平陽城裏的魏王豹嚇得六神無主,急忙叫使者去蒲坂宣柏直回來救急。柏直聽到韓信悄沒聲兒地從夏陽渡河上岸,大喫一驚,慌慌張張率大軍撤離蒲坂。對岸灌嬰看這陣勢,就知道是韓信他們已經得手了,就立即渡河搶佔了蒲坂,並緊緊追擊撤退的柏直大軍。平陽這邊,魏王豹根本不是韓信的敵手,步步敗退,狼狽地往蒲坂方向逃竄,去和回師的柏直匯合。他哪裏想得到柏直這邊也是如漏網的魚、喪家的狗一般急惶惶不能自保。於是兩股敗兵合在一起,遭受漢軍的兩面夾攻,魏王豹走投無路,只得乖乖投降,韓信將他監禁起來,繼續進攻魏國的其他城池,不久就徹底滅掉了魏國,黃河東岸原屬魏國的五十二個縣,被劉邦設置爲自己的一個郡,稱爲河東郡。
韓信巧制木罌渡河,聲東擊西,出其不意戰勝魏王豹,消除了魏國對關中地區的威脅,爲劉邦在中原地區的作戰大大減輕了壓力,也是中國歷史中非常著名的戰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