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榮祿武衛右軍裏的重炮部隊來說,當時張懷芝已經將炮口對準了使館,但是一想到上司榮祿一直沒有出面,更一直沒有發號施令,心中突然一驚,覺得事有蹊蹺,所以跑去找榮祿,讓榮祿簽發炮轟使館的命令,誰知榮祿百般推脫,說什麼也不肯簽發。可是洋兵們攻佔紫禁城之後,沒能和慈禧一起逃走的後宮妃嬪們爲何沒有慘遭毒手,反而能夠安然無恙呢。

當時死傷無數的是平民,不是什麼王公,王公是損失財富無數,但是即便損失得再多,他們也能很快撈回來。

慈禧能逃,他們當然也能逃。

對於他們來說,只要命還在,權力還在,那麼被迫丟掉的財富也遲早能夠再撈回來,所以他們不會爲了錢財而送命。

慈禧能夠在咸豐皇帝駕崩之後迅速聯合奕訢等人發動“辛酉政變”,將權力奪到手中,後來又打垮了奕訢,讓野心勃勃的奕訢對自己俯首帖耳,這不僅說明慈禧的政治手腕高明,也說明她不是一個不理智的人。

她在1900年之所以喪失了理智,惱羞成怒地對洋兵宣戰,說到底是因爲有人刻意僞造了洋洋老爺會趕她下臺而扶持光緒帝掌權的消息。

縱觀慈禧一生,親情她可以不顧,但是權力和享受卻不可以不要。

所以,她爲了確保自己不會被洋兵趕下臺,纔在驚慌失措之下喪失了理智,從而決定對洋兵宣戰。

只不過,慈禧雖然決定宣戰了,手裏的兵也不少,可她心裏卻也一直在猶猶豫豫,擔心徹底得罪洋洋老爺,所以榮祿這廝揣摩了她的意思之後,未盡全力攻打,這才造成了清軍被洋兵打得滿地找牙而慈禧狼狽出逃。

拿榮祿武衛右軍裏的重炮部隊來說,當時張懷芝已經將炮口對準了使館,但是一想到上司榮祿一直沒有出面,更一直沒有發號施令,心中突然一驚,覺得事有蹊蹺,所以跑去找榮祿,讓榮祿簽發炮轟使館的命令,誰知榮祿百般推脫,說什麼也不肯簽發。

張懷芝因此更加認定這事沒那麼簡單,所以乾脆賴在榮祿府上不走了,後來榮祿被他糾纏得不耐煩了,只好傳授了他一個“絕招”,只聽榮祿頗有深意地說:“橫豎炮聲一響,裏邊是聽得見的。”

張懷芝也是官場老油條了,一聽榮祿的話便明白了,炮不炮轟使館無所謂,讓宮裏邊的慈禧聽到炮聲便可以了。

所以,張懷芝回去之後便下令將炮口對準使館後面的空地,猛地開炮。

這樣打仗,哪有不輸的道理?

所以,慈禧最後也只能灰溜溜地化裝成老農婦而夾着尾巴逃出了京城,任由洋兵攻入京城而進行慘無人道的姦淫擄掠.

可是洋兵們攻佔紫禁城之後,沒能和慈禧一起逃走的後宮妃嬪們爲何沒有慘遭毒手,反而能夠安然無恙呢?

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慈禧在臨走之前的一天,狠心地將她投井,慈禧當時所用的理由便是珍妃年輕漂亮,如果洋兵進城之後,看上並玷污了她的話,豈不有損皇家尊嚴?所以無情地將她投井。

後宮這麼多人,慈禧只這麼針對珍妃,顯然並不是因爲擔心珍妃會遭到洋兵的侮辱,只是想要用珍妃來敲打光緒罷了。

當然了,慈禧的話也確實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形勢那麼混亂,洋兵做出禽獸之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過,情況實際上並沒有慈禧自己想的那麼糟糕,洋洋老爺們雖然貪婪無恥,可說到底他們也需要一個當權者來保證他們的利益!

慈禧是一個成熟並且穩定的合作者,慈禧還活着的話,他們當然會選擇慈禧作爲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慈禧如果駕崩了,那就讓光緒頂替。

可不論是慈禧也好,還是光緒也罷,紫禁城始終是他們權力的象徵,洋兵可以侵佔,但爲了讓慈禧或者光緒將來能夠繼續爲他們服務,他們就不會踐踏這個權力的象徵。

尤其是在各國心懷鬼胎,相互之間既合作又提防的情況下,他們就更需要清政府的存在作爲一個緩衝,這也是“門戶開放”政策之所以會出現的根本原因。

後宮妃嬪們所以皇室成員,她們能否保持體面代表着清室的顏面,她們能夠保持體面更代表着清政府能否繼續擁有公信力!

或者應該說,威信,畢竟當時的清政府對於百姓而言恐怕已經沒有所謂的公信力了。

清政府只有繼續保持自己的威信,才能繼續維護自己的統治,這麼一來才能更好地和洋洋老爺合作,爲洋洋老爺提供服務。

所以,後宮妃嬪們才能在那樣糟糕的情況下保持最後的體面,才能安然無恙地等到慈禧和光緒兩宮回鸞。

雖然說慈禧通過賠錢的方式換回了京城和紫禁城,但是那筆本金和利息加起來高達近10億兩白銀的鉅額賠款終究是近代史上的恥辱。

當時咱們有約4.5億人口,所以每一個人賠一兩白銀,這是籠罩在每一個人頭頂上的揮之不去的陰霾。

落後就要捱打,這個教訓太慘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