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認爲孩子不能從小就不如別人,所以出於這種追求完美時時都想爭先的心理,這些家長從小就對孩子進行苛刻的要求,不允許孩子犯一點小錯。家長的這種嚴苛的行爲,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負面情緒,反而讓孩子出現了“輸不起”的現象。

這些年來關於孩子輸不起而影響健康甚至生命的事件屢見不鮮,很多孩子因爲一次沒考好,害怕被家長責罵所以選擇了輕生;還有的孩子因爲自己無法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焦慮的患上了抑鬱症;甚至還有已經大學畢業的孩子,因爲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選擇了結束生命。家長的完美追求對於孩子的影響如此巨大,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這種負面情緒呢?

一、爲什麼我們的孩子更怕輸?

因爲中國的家長大多數有望子成龍的想法,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他們平時在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當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甚至有的家長從小就對孩子的一切事情照顧的面面俱到。他們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也管孩子是否開心快樂,對孩子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考出好的成績。

但是家長的這種心願和寄託,以及全身心的照顧,反而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

二、輸不起,給孩子帶來了哪些影響?

輸不起的孩子心理非常的脆弱,他們不敢去嘗試新鮮事物,因爲害怕影響學習和獲得失敗,這樣就會喪失對外界的感知力和探索欲。太過看重學習成績反而會禁錮孩子的思維,這樣的孩子也往往承受不了打擊,一旦發生失敗的現象或者遇到了挫折,他們就會在恐慌和無法接受的情緒當中淪陷,遲遲的無法脫離。

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心理非常危險,將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人生,孩子會變得唯唯諾諾,沒有開創力和麪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三、爲什麼說家長過分追求完美,纔是孩子輸不起的原因?

因爲家長過於追求完美,就會不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每次微小的錯誤對於家長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認爲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心血,孩子爲什麼還會犯錯誤呢?時間久了,就會讓孩子一直生活在壓抑的負面情緒之中。

孩子將會變得特別害怕家長的失望和斥責,害怕如果自己犯錯或者失敗,家長就會把對自己的愛收回去,父母就會不愛自己。因爲孩子的思維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善,所以這種懼怕就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脆弱,承受不了一點點挫折。

四、當孩子沉浸在失敗中,我們應該怎麼做?

但孩子沉浸在失敗中的時候,家長應該控制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失望的情緒。失敗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長應該在這個時候對他進行正面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他,甚至打罵他。這種暴力的行爲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崩潰,承受不了失敗的壓力。

1、安慰孩子,告訴他失敗了父母也愛你。

家長在孩子失敗的時候,應該第一時間表達出來的情緒就是安慰和愛。對於孩子的脆弱心理來說,家長的安慰是一種強力的溫暖。家長應該不要吝嗇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要告訴孩子一次的失敗並不可怕,即便你失敗了,你也依然是我們最愛的孩子,父母對你的愛,並不會因爲你的失敗而發生任何改變。

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當孩子對家長的愛有非常大的安全感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深陷在失敗的情緒當中不能自拔,反而可以把失敗變爲動力。更好的去準備下一次挑戰。

2、帶孩子出去遊玩運動,緩解孩子焦慮的心情。

家長可以帶孩子出去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帶他去爬山、爬長城,也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去公園裏跑步。運動帶來的快感可以讓孩子釋放出心中的煩悶,達到緩解孩子心情的功效。

在一起遊玩運動的過程當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的情緒,讓他知道世界的空曠和宏大,以及個人的渺小。讓孩子直觀的意識到自己所遭遇的失敗,都只是非常微小的事情,並不是什麼天大的壓力。這些室外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孩子的焦慮,幫助孩子減輕壓力。

3、和孩子講述自己失敗的經歷。

家長可以把自己曾經遇到過的失敗的事情講述給孩子,告訴他自己是如何走過這種失敗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失敗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暫時的困境並不能說明什麼,應該收拾好心情,勇敢地去面對下一次挑戰。

家長自己的經歷可以讓孩子產生感同身受的共鳴,一方面能夠加強相互之間的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從父母的經驗當中學會如何面對失敗。

4、誇讚孩子的閃光點。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不要過於放大失敗的結果,而是要關注在整件事的過程當中,自己有沒有用盡全力。家長可以找出孩子在這件事情上的閃光點,對他進行誇獎,培養孩子的自信,讓他明白自己的優勢。這樣孩子就能夠重拾信心,更好的去分析經驗和教訓,勇敢的投入的接下來的學習之中。

珍妮·艾裏姆是美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她在著作中遇到過:“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爲人生領路人的父母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所以家長不要因爲孩子失敗了一次,就對他們進行責罵,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的恐慌感,讓他們不敢前進。這會讓孩子深陷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解脫,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可能會危及孩子的性命。

您的孩子有“輸不起”的表現嗎?歡迎各位寶媽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我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如果您對“育兒知識”感興趣,請關注我,@素兒媽媽 我會持續爲大家提供這些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