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從來沒有”食物相剋“的說法。迄今爲止,也沒有看到,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由於食物相剋而導致的中毒事件和相關報道。

生活中,我們都聽說過"食物相剋“的現象,甚至有點人把這當成一種理論宣講。

我也曾經見到過,有的店家在牆上貼的宣傳圖畫,大概數一數,竟然有幾百種食物之間會出現相剋,我心裏暗想,真的不知道這樣的人是怎麼健康地活到現在的。

按照這樣的理論,人活幾十年,豈不是比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還要難?處處潛藏着危機,到處都是危險嗎?

沒有科學根據的一些說法,有時候讓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再拿出來進行宣傳,只能造成混亂,帶給大家更多的迷茫和困惑

營養學行業的結論

什麼是有些人所說的食物相剋?被人們誤傳的食物相剋理論是指:每一道食材都有其特有的功效,但有時不合適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功效會變成病因。

2018年,央視3.15晚會發布消費預警:食物相剋 說法都是謠言。過度關注食物相剋,會影響我們攝入食物的多樣性,食物相剋傳言是站不住腳的。

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從來沒有”食物相剋“的說法。迄今爲止,也沒有看到,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由於食物相剋而導致的中毒事件和相關報道。

有些被人們認爲的”食物相剋“事件,多數只是偶然的巧合,或者是因爲食物中毒,或者是特殊體質出現的食物過敏,並不是食物"相剋”。

菠菜燉豆腐

我們都知道,菠菜含有大量的草酸、鞣酸,豆腐含有比較豐富的鈣,兩者結合,會生成難溶的草酸鈣。但是草酸鈣只是難以被吸收,影響的是豆腐中鈣的吸收率,並沒有影響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礦物質的吸收。

而且,草酸鈣也沒有什麼毒性,只是難溶而已。

假如,這也算食物相剋的話,那可麻煩了:因爲所有的纖維素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食物中的營養素吸收,只是影響多少而已。纖維素就像我們能想象到的草糰子,一旦多了,營養素裹夾在裏面,沒等吸收就被帶走了。

植物性食物都含有纖維素,因爲植物都有細胞壁,細胞壁形成了植物體內的纖維素。因爲有了細胞壁的支撐,纔有了植物的不同形狀,就像動物的骨架,沒有它,植物就癱在那裏了。

我們能說,所有的植物性食物跟別的食物放一起喫,都相剋嗎?

不論劑量的談危害沒有意義

最近幾年,有一個在網絡上流傳比較廣的謠言,“蝦和含維生素C的食物相剋”這個段子。

曾經有不少人撰文,引經據典的說明,蝦的身體裏,含有五價砷,與含維生素C的水果同食,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從而引起中毒。

事實上,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對海產品中的砷有明確的限量規定。砒霜的中毒劑量是50毫克,根據轉換系數計算,假設蝦裏面含有的砷真的達到最高劑量,又有足夠的維生素C進行結合轉化,相當於一個人要喫40公斤蝦,纔會中毒。

這怎麼可能?誰喫得下呢?

按照這種說法,不談任何劑量就可以談中毒的話,那麼海里面的所有食物都不能喫,都有毒了。因爲地球上所有的微量元素,在海水裏都存在,海產品裏也同樣存在,像砷、汞、鉛、鎘等等。

不論劑量的談危害沒有任何意義,千萬別信。

營養學專家鄭集教授親自實驗

我國營養學專家鄭集教授,曾經對大衆中流傳比較多的所謂“食物相剋”食物,如“大蔥+蜂蜜、紅薯+香蕉、綠豆+狗肉、松花蛋+糖、花生+黃瓜、青豆+飴糖、海帶+豬血、柿子+螃蟹”等,用小鼠、猴子、狗做實驗,同時7組由研究者做人體試食實驗。

結果,沒有任何實驗組發生任何不良反應。

中國營養學會也曾經委託蘭州大學,對100名健康人進行所謂”相剋“食物試食實驗,實驗項目包括“豬肉+百合、雞肉+芝麻、牛肉+土豆、土豆+西紅柿、韭菜+菠菜”等。

連續觀察一週,也沒有發現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所謂”食物相剋“,是不成立的。

對於食物,對於喫,事關每個人的一日三餐;沒有科學依據的言論,不能亂說,也不能隨意去傳播,容易引起大衆的恐慌;於人於己,沒有任何好處,只能混淆視聽,製造混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