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派妍麗的花箋之中,有種特別宋箋,獨持一份素雅,那便是砑花箋。崑曲《玩箋》中,有男主人公於叔夜,抱病玩賞心上人穆素徽手書的《楚江情》花箋橋段,還稱花箋爲“鐘王妙楷,晶晶可羨”,“素指輕盈能寫怨”。

其最妙者,爲花箋也

花箋可染色,可印紋樣

也可自行着墨繪製

因獨具一番情調

常用於賦詩唱和、魚雁往來

唐箋香豔,五色相爭

宋箋清雅,素紋暗湧

元箋雍容,金花熠熠

等到晚明之後的花箋

多集結成冊,印爲箋譜

融書畫、篆刻和印刷爲一體

每一張花箋

都是一枚精湛的藝術拓片

濃墨染玉箋

是道不盡的情愫與情懷

紅箋寓情,是從唐代女詩人薛濤開始的。

因家庭突變,十六歲入樂籍,成爲營妓的薛濤,在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身邊經歷了大起大落後,終看破世事。她本想棲於浣溪沙畔,看書作詩平靜度日,不想卻被元稹的一次慕名拜訪,打亂了生活,捲入愛戀。

然而惺惺相伴三個月後,元稹調離蜀地,任職洛陽,二人只得書信傳情。

薛濤愛作短詩,便“命匠人狹小爲之”,裁紙爲箋,以適應四言絕句的篇幅。她喜紅色,就採集芙蓉花、雞冠花等紅花花瓣爲染料,塗於紙上,壓平陰乾。她追求浪漫,便將小花瓣灑在紅箋上,多了些花樣。

這便是紅箋的由來,也被稱爲薛濤箋、桃花箋、浣花箋。

就在薛濤爲元稹寄去一封封自制的紅箋小詩時,元稹卻已遇新人劉採春,併爲其才華所折服,漸漸遺忘了遠方的薛濤。紅箋寄到最後,薛濤也沒能等到元稹兌現“來蜀地接她”的諾言。

也許受薛濤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影響,古人眼中的花箋,總有一絲“怨情”在裏面。崑曲《玩箋》中,有男主人公於叔夜,抱病玩賞心上人穆素徽手書的《楚江情》花箋橋段,還稱花箋爲“鐘王妙楷,晶晶可羨”,“素指輕盈能寫怨”。最會借花箋寓情的,還要屬晏幾道,他的一句“此情深處,紅箋爲無色”不知感動過多少人。

情深幾許,卻難道出口,唯有花箋可載。

在一派妍麗的花箋之中,有種特別宋箋,獨持一份素雅,那便是砑花箋。

砑花箋也稱“砑光小本”,多用於書畫創作上。與染色爲主的桃花箋不同,砑花箋更注重凸顯壓印圖樣,箋上圖案包羅萬象,有折枝花果,有祥雲瑞獸,甚至還有鐘鼎文字。

借豐富的箋紙紋樣,來暗示自我意趣,顯然更符合低調的宋人胃口。

在宋朝,名作也需華箋載。最愛砑花箋的是蘇軾,《久留帖》中,土黃色花卉紋樣依稀可辨;《屏事帖》中,幾何圖案排列有序;《獲見帖》中,全紙佈滿牡丹草紋,期間穿梭兩隻鳳鳥,奢華卻不醒目,足可見砑花箋之高雅。當時文人聽說蘇軾愛用砑花箋,還出現了一批“善學蘇者”,也以在此箋上着墨爲雅趣。

宋代的砑花箋最妙之處,是有清晰和隱晦兩者之分。隱晦砑花箋肉眼難辨,在今天的影像處理設備下才能顯現出來。就如這幅宋徽宗的《池塘秋晚》,細看原來也暗藏玄機。

宋人講求“擇紙而書”,代表一個人品性的不光是其作品,從他選擇的箋紙中也能展現出來。那時文人多要自制花箋,如何在一張薄紙中納入自身趣味,都是技巧和學問。不絢爛的砑花箋,也昭示着宋代文人不入流俗的典雅之趣。

不過一張箋紙,卻也能把“大隱”的深意藏在其中,正是宋人的高處。

從明末到民國,隨着印刷和染色手法越來越精純,技術不再是難題,反而設計者的本心,成爲花箋最大的考驗。

那時文人會自己題字繪圖印刷,然後集結成冊,作爲箋譜。李漁就曾自制自印過一本《芥子園箋譜》,還特意在文中強調該箋譜是他嘔心之作,“不許他人翻梓”。

同尋常書畫小品一樣,箋譜也是文人抒情集趣的一種創作方式。

繼承了晚明文人精神訴求的,是民國文人,他們讓花箋綻放了最後的光芒。

那時文壇和畫壇的大師紛紛提筆制箋,各具特色。

齊白石制花箋,自裁自繪,主題多爲花草、果蔬和鳥蟲的特寫,清新逗趣。張大千喜歡畫梅花箋,還旁註“大千居士用元人法”以彰志趣。溥心畬簡直是花箋的狂熱愛好者,金花箋、落霞箋、謝公箋等等皆有其作。才女江南蘋偏愛花卉箋,還會在旁賦古人短詩,詩意與柔情兼具。

後來同樣癡迷花箋的魯迅和鄭振鐸將這些作品編輯成六卷的《北平箋譜》,成爲藝術史上的傳奇之作。

花箋雖小,其蘊含的專業技巧和人文修養卻極廣,有書畫、有篆刻、有詩詞掌故、還包含了一個人的品性涵養。但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尺寸之間,無所不容,無情不納,再微小的事物,也能賦予深遠的含義。

不過,縱使花箋千百種,最美的永遠是珍重之人從遠方寄來的那一張。

1929年,魯迅前往北平探望母親時,寫給留在許廣平的信,選用了幾張印有枇杷和帶子蓮蓬的花箋紙。選枇杷,是因爲這是許廣平愛喫的食物;選帶子蓮蓬,是因爲那時許廣平已懷孕。

啓信後,開頭一聲“小刺蝟”,落款一頭手繪“小白象”,讓情意緩緩流淌於筆墨間。

人們如此大費周章,也不過是爲在一張華麗的小紙上,互傾志向、訴衷腸。

歸根結底,花箋承載的,還是人間煙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