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筆者的家鄉這邊,正在忙中插秧。如今在村裏已經沒有人種田了,所有的水稻田全部都已經流轉出去了,大部分都被租戶用來種植水稻,也有一部分用來養殖小龍蝦、田螺,還有一些則用來種植蓮藕了。而在水田裏面,以前就能見到很多的水生生物,比如各種小魚、還有泥鰍、黃鱔,青蛙等。當然還有一種讓很多人害怕的生物,在20年前的農村水田裏很多,如今曬乾卻賣800元一斤,但是養殖的農民卻不多,這是爲何呢?

估計絕大多數的女生都會對一些又細又長的生物有恐懼感,像蛇就是很多人與生俱來害怕的動物。而在農村的水田裏還有一種生物,看着就會讓人頭皮發麻,它就是螞蟥,又叫水蛭,中醫上也叫它醫蛭。很多人對螞蟥有恐懼感,一方面是因爲它的長相,它在水裏面軟軟的,並且身體還會拉伸好長。另外一方面就是螞蟥是“吸血鬼”,它喜歡吸食人畜的血液,一旦身上有傷口,就會鑽進去吸血,所以想想就會感覺很害怕。

但是螞蟥這種生物雖然長得不討人喜歡,但是它的用處卻不少,經過乾製以後可以入藥的,並且價值珍貴。螞蟥入藥在中醫上的歷史相當悠久,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早已經有記載了。這種生物一般喜歡生長在水田、池塘、水庫等有水的環境中,像20年前農村的水田裏就特別多。農民去水田裏幹活,就經常遇到被螞蟥“騷擾”的事情,有經驗的人就會用煙油滴在它的身上。千萬不要用力去把他拔出來,因爲這樣很容易拔斷,然後就會更加麻煩了。

近些年,螞蟥的數量嚴重減少了,好些農田、水庫裏面都已經難以見到螞蟥的蹤影了,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爲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還有工農業“三廢”對環境的污染,導致了螞蟥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所以野生自然資源大量銳減。但是隨着螞蟥的藥用價值不斷深度開發,其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有些農民開始養殖螞蟥,經濟效益也不錯,經過乾製以後的螞蟥可以賣到800元一斤。可是敢於養殖螞蟥的農民卻不多,這是爲何呢?

首先缺乏技術,養殖門檻高。對於農民來說,養殖螞蟥很多人都是沒有經驗的,而如果沒有經驗,那是很難有經濟收入的。而且養殖螞蟥的門檻是比較高的,需要投入的成本也較高。據悉一條螞蟥種苗就要近5毛錢,而養殖一畝就要上萬條種苗,這個投入是很高的。再加上螞蟥是雜食性動物,肯定是需要投餵食料的,這些方面的開支都不少。成本高,也就意味着風險高,這是農民不敢養殖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不懂市場,缺乏銷路。對於農民來說,最怕的就是養殖以後,沒有市場。在市面上雖然說乾製以後的螞蟥能賣到800元一斤,可是如果養殖的規模不大,那就可能沒有商販上門收購。而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自己去賣的話,又能賣給誰呢?正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有些人就算心動,也會放棄這個想法。

綜合起來就是養殖門檻高,投入成本高,風險高,再加上缺乏經驗,也沒有銷售渠道,所以很多的農民都不敢輕易嘗試。各位網友朋友們,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